妊娠早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治疗一例

2019-01-05 04:55杨李华段韶军霍青瑜王云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华法林急性期肝素

杨李华,段韶军,霍青瑜,王云云

(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8 h”于2015年1月13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15年1月12日晚上头痛,无呕吐,未重视。1月13日早晨出现左侧肢体发木,活动不灵,伴恶心、呕吐,症状持续10分钟后略缓解。次日凌晨就诊于某县妇幼院,给予补液止吐等对症治疗,至中午出现头痛明显,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恶心、呕吐,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急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片状低密度病灶。以急性脑梗死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意识清楚、神情紧张、食欲差、大小便自控。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近10日有头痛、恶心症状,未重视。否认肝炎、结合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生长于原籍,未到过疫区,无有害物接触史、烟酒等不良嗜好。适龄结婚,妊娠11周,配偶体健。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入院时体温:37℃,脉搏:84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2/83 mmHg。专科检查:意识清楚、言语不流利,眼球运动充分,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灵敏。无偏盲,左侧鼻唇沟浅,伸舌略左偏,咽反射存在,饮水无呛咳。左上肢肌力Ⅱ级,肌张力适中,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适中,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适中,双侧腱反射++,左侧巴氏征(±),右侧巴氏征(-),无感觉减退。初步诊断: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②宫内孕11周。2015年1月14日,患者头颅MRI+MRA+MRV结果显示:①上矢状窦及双侧横窦、右侧乙状窦血栓形成。②脑内多发异常信号,符合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③颅脑MRA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明确: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重度)。急性期患者应及早接受抗凝治疗,医师与患者家属谈话充分告知:治疗脑梗死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可能导致致畸或流产。患者家属表示积极治疗孕妇,但要求尽量使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2 抗凝治疗用药

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组成治疗团队卒中小组,经讨论:患者于2015年1月14日—2月1日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射液5 000 IU,q12 h,im(肌内注射),并给与甘露醇降颅压,改善微循环、扩容、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18 d后度过急性期,抗凝治疗改选用华法林2.5 mg,qd,po。患者出院时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眼球运动充分,神经系统无阳性定位体征。后定期回访:患者坚持口服华法林,剂量未变,定期监测INR控制在2~3之间,嘱其于分娩前一月停药,后分娩一足月健康婴儿,患者无不适,产后一月凝血系列复查在正常范围。一年后随访,患者及婴儿均正常。

3 讨论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少见脑血管病,约占所有卒中的比例为0.5%~1%。在孕妇中多发生于围产期,发生于孕早期(怀孕12周内)的更是少见。将1989—2009年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符合孕产妇CVST诊断标准的425例病例进行研究。按发病时间分为孕早期组仅占2.82%,孕中、晚期为21.18%,而产后组为76.00%[1]。该患者以最常见症状“头痛”起病,有文献报道以此症状起病的约占75%~95%,由于缺乏特异性而不被重视,误诊率高。CT/CTV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偏低,采用CT与MRI联合检查是目前诊断CVST的最佳手段。发病初期MRI即可明确显示受累的静脉窦内异常信号[2]。因此高度怀疑CVST的患者应早期选择,以便于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急性期:孕妇属于药物治疗的特殊人群,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该患者病情危重且有保胎的要求,多种抗凝药物包括通过抗凝血酶间接抑制Ⅱa和Ⅹa因子的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均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流产。常用的双抗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使COX丝氨酸位点乙酰化,从而阻断催化位点与底物的结合,导致COX永久失活,血小板生成TXA2受到抑制,作用维持约7~10天。在FDA妊娠分级中属C级: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或尚无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未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氯吡格雷通过对血小板ADP不可逆的修饰作用选择性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停药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也需要5天后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在FDA妊娠分级中虽属B级但由于不能与阿司匹林同时应用发挥最佳疗效,所以此方案暂不采纳。该患者病情危重且要求保胎,临床药师反复权衡后选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期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通过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基本相似,但抗Xa/Ⅱa比例增大到2.5~5.0,所以抗凝血酶产生的作用大于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比普通肝素更有效,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同时低分子肝素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对血小板功能亦无明显影响。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适用于治疗已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FDA妊娠期将其分类为B类药物,不通过胎盘、不在乳汁中分泌,没有胎儿致畸和出血风险的证据,相对于C类的肝素更适用。如过量,可静脉注射盐酸鱼精蛋白或硫酸鱼精蛋白中和。查阅相关资料,Greer等对至2003年前的24个相关报告,即2 777例孕产妇系统综述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在孕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无孕产妇死亡[3]。于是与患者家属沟通协商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q12 h,im)治疗18天。

度过急性期后:选择预防血栓再次形成的药物时,阿司匹林虽然是一线药物但为明确禁止孕妇用药。华法林在FDA妊娠期分类中为D类药物,妊娠期禁用,但有报道较小剂量华法林(<5 mg/d)行抗凝治疗对孕妇安全、方便,且无胎儿畸形发生[4-5]。患者度过急性期后临床药师权衡利弊建议口服华法林(2.5 mg,qd,po),嘱患者分娩前一个月停服,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而危及生命。服用华法林一般5~7日后疗效方可稳定,在达到治疗水平前,每日测定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其后2周内每周监测2~3次,再根据INR的稳定情况每周监测1次,直到调整满意,之后约每4周测定INR,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水平指达到2.5(2.0~3.0)时,或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至1.5~2.5倍。减少监测频率(如从每周1次减至2周1次)的条件是患者用药量稳定且INR稳定在治疗范围内。即使INR长期稳定在治疗范围内,也应至少每月监测1次。同时,因患者系妊娠期,许多食物如深绿色叶子蔬菜、木耳、胡萝卜、含脂类高的食物,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都会影响抗凝效果[6],临床药师嘱患者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相关建议。

孕早期的CVST虽然少见,但妊娠本身就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7],在临床中对高度怀疑者进行早期适当的辅助检查[8],及早诊断并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该患者发现疾病及时,临床药师参与的治疗团队救治用药适宜,选药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成功的挽救了患者年轻的生命并保住了胎儿。

猜你喜欢
华法林急性期肝素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