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作品“仿清山水泥绘执壶”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

2019-01-05 03:36
江苏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执壶紫砂壶紫砂

张 烨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古色古香,有着温润质朴的材质和美轮美奂的造型,它气韵生动,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可谓时代生活的缩影,紫砂壶便是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一门手工工艺。

1 传统执壶,仿古慕古

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它从古老文化中、从自然界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而衍生出千奇百怪的造型。紫砂“仿清山水泥绘执壶”(见图1)由原矿紫泥制成,泥色醇厚紫润,营造出沉静庄重的氛围。执壶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壶身主体采取瓶的形状,鼓腹饱满,重心向下,底部圈足,宛如一只玉壶春式的花瓶,显出沉稳的气质;脖颈稍长、逐渐收敛,曲线婉转,优雅纤长;壶流为三弯流,相对直流、一弯流等,三弯流是最为高雅的流式,壶流线条纤柔而有力,与龙形耳把相呼应,耳把婉转于一侧、流线自然,耳把上的小飞灵动可爱,显得动静相宜,典雅大气。圆形压盖中部隆起,与壶盖通转合缝。壶钮为宝塔造型,流露出厚重的历史之韵,一派浩然正气。执手、壶口、流口高度处于一个平面,不偏不倚,使得重心平稳,呈现出端庄的气质。此壶对于线条的运用十分精妙,端庄处端庄,飞扬处飞扬,线条流畅简洁,一派大雅之气。

图1 仿清山水泥绘执壶

执壶起于南北朝时期、兴于唐宋,是一种模仿青铜器造型的酒具。唐、宋时期的酒具由陶瓷制成,安定、灵活而秀美,高妙俊雅。此壶由瓷器改为紫砂材质,秀雅中又添古朴之韵,执壶发展成茶具,拉近了茶与酒的距离,融合了酒的诗情、茶的清雅。从青铜器到茶器执壶的发展,体现了紫砂艺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中国人的慕古情怀。用此壶泡上一壶茶,一缕缕热气透着清香沁人心脾,一种闲适、雅致、宁静之情油然而生。

2 山水泥绘,淡泊明志

紫砂壶装饰是在造型艺术基础上衍生出的重要文化现象,作品“仿清山水泥绘执壶”采用了泥绘的装饰手法,泥绘装饰是指用湿泥在泥坯上作画,选用不同的泥料以呈现出多彩的艺术效果,描绘出山水、花卉、动物等,使画面色彩协调,达到画中有壶、壶中有画的艺术效果。欣赏此壶,壶体周身描绘山水图,笔法细腻,惟妙惟肖,群山连绵、重峦叠嶂,隐约可见高大的树木立于山间,秋高气爽,山间一片金黄,有的果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的树木只剩一片枯枝。几间素雅的小屋坐落在山脚,庐壑横坐,周边布满田园和果树。江上风平浪静,烟波浩渺,渔船寥寥,船家载着孤独的乘客划向远方,呈现出遗世独立的意境。作品笔力遒劲、古法怡然,以虚带实、浓淡相宜,达到完美的境界。欣赏此幅泥绘,不禁让人遥想起苏轼泛舟湖上,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中国山水画讲究传神写意,讲究“天人合一”,将自然万物化为人性化的东西,借物抒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化的都市人群,都向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回归田园始终是人们内心渴望的。大自然的山水能舒缓人的情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带给人心灵的平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从古至今,偏居山水之间始终是人们的追求,表明了人们淡泊明志的心境。

3 结语

紫砂壶是人们将生活情感转化为艺术形式的典型产物,它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才艺和智慧,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它不仅是传统手工艺品,更是时代与传统冲击的产物,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审美和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创作。紫砂创作之路没有止境,唯有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紧跟时代,才能创作出具有传承价值的作品。

猜你喜欢
执壶紫砂壶紫砂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