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壶

  • 青白瓷
    把高约15厘米的执壶,造型古朴,釉色白里透青,却不闪眼,给人以温润感。我故作漫不经心地问:“这壶怎么说?”店主回:“这是宋代的,您想要?”“随便问问,我看到不了宋,应该是高仿。”店主显得底气不足:“我是在朋友那里拿的,进价就是5000元。”“如果你6000元肯卖,我要了,我不关心年代,我喜欢它的釉色和形制。”店主点头。就这样,我把执壶带回了家。我在书架的左上角腾出了一块地方,把执壶和先前那只香熏一起摆在那里。每当我到书架前取书或放书时,不由得会对着这两件瓷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4年1期2024-01-16

  • 《瓷说中和窑》
    礼器精品多集中在执壶、香炉和梅瓶,总体风格典雅素净、开明俊逸、气韵十足,是中和窑瓷器高品位的实证。与此同时,不合格品受到的待遇也是最苛刻的,被破坏得相当完全、彻底,遗址中完器几乎不复见。炉宋代中和窑瓷器器型之一。宋代青白瓷香炉大致可分为“封盖式”和“敞开式”两大类:“封盖式”香炉以博山炉居多,此外还有兽形熏炉、水禽熏炉和球形熏炉;属于“敞开式”的行炉是从佛事香炉中逐步演化而来,也是青白瓷香炉中造型轻巧、式样丰富的器用。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全国新书目 2023年9期2023-11-30

  • 论唐宋仿生式执壶的造型艺术设计
    摘要:执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产物之一,在唐宋时期发展兴盛,而仿生形式的执壶作为执壶的经典样式之一,集艺術性与实用性于一身,是唐宋时期人们造物思想的体现。文章从仿生造型的角度切入,运用定性、定量、概念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仿生式执壶的文化起源、造型特征、外观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审美艺术,旨在深入剖析唐宋时期的文化与执壶造型设计的联系,进而论证仿生形式在文化与器物之间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执壶;仿生;造型艺术;造型设计;唐宋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艺术科技 2023年2期2023-06-22

  • 繁昌窑青白瓷执壶的研究与探讨
    汪发志执壶是繁昌窑大宗产品之一,类型丰富,自成体系。繁昌窑青白瓷执壶的造型风格受时代风尚及实际使用功能影响,具有五代至北宋时期执壶类产品的共性特征。又因其独有的技术传承和地域文化,形成自身特色。本文以近年最新发掘、整理资料为依据,结合不同期别墓葬出土的执壶资料,对繁昌窑壶类产品进行分类与梳理,以期全面反映其造型特征及变化规律,供学界参考。一、分类繁昌窑壶类产品根据功能可分为两类(图1),一类为执壶,一类为注壶。执壶数量多,变化较为复杂。注壶在墓葬中常见,但

    收藏家 2023年1期2023-05-30

  • 人机学角度观宋瓷*
    许可程度。以宋代执壶为例,属于注酒器,主要用于盛酒和储酒,汉代以前很少有带流和把手的,流和把手主要出现于东汉之后,比如鸡首壶、羊首壶等,隋唐时期为配合在桌子上饮酒,又产生了短流宽把手的注子与杯盏配合使用,宋代时称这种注子为“执壶”。北宋早期执壶多有盖,盖钮多以形象生动的兽形作装饰[3]。因执壶部件复杂,与手部联系较为密切,属于“手持式产品”。首先要分析它的结构力学,作为手持式执壶,其主要表现在壶的提拿方式与倾倒角度上,对于壶体自身结构而言,壶体自身重量或容

    陶瓷 2022年3期2023-01-14

  • 明代德化窑塑贴蟠螭纹直筒式执壶探究
    塑贴蟠螭纹直筒式执壶孕育而生。二、明代德化窑塑贴蟠螭纹直筒式执壶器形概述明代德化窑塑贴蟠螭纹直筒式执壶基本特征为:壶身呈直筒式,中部系有绶带,壶嘴与执柄皆为蟠螭龙造型,其中作为壶嘴的蟠螭身体紧贴壶体,头部上昂,张口,作出水状,作为执柄的蟠螭俯首向下,头尾紧贴壶身,身形拱起;两蟠螭首尾相应,游戏其中,怡然自得,神秘莫测;执壶有盖,盖顶有钮,或为蟠螭纹钮,或为圆形钮,或为柱子形钮;壶底有圈足,外沿与壶身同宽。图表1 白釉塑贴蟠螭纹直筒式执壶,明,德化窑,顺美海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2022-12-24

  • 青瓷茶器设计制作当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兼谈历代茶器发展之器型
    习惯而变化,就以执壶而言,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青瓷作品《福海神兽》吴国华始于隋朝的执壶(注子),形状似今之酒壶,有喙,有柄。在唐代早期,执壶(注子)的口部呈浅盘形,壶身矮胖,短颈,鼓腹,短直流,短曲柄。唐中晚期,执壶式样繁多,渐趋流行,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壶器,执壶呈现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特色。五代至北宋,执壶器身渐高,腹部常见4—6条凸出瓜棱,流渐趋细长而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五代北宋时期龙泉窑有类似的执壶温碗。北宋龙泉窑注壶主流产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2022-12-24

  • 朴雅之韵 ——繁昌窑青白瓷艺术赏析*
    有台托盏1.2 执壶执壶与茶盏类似,也是饮茶之风的盛行推动产生,同时作为酒具,在唐宋时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流行于唐代,当时也称为“注子”。柯冲窑较有特色的产品有盘口执壶、喇叭口执壶、凤首执壶等。(1)初创期的盘口执壶是柯冲窑的特色产品之一,初期盘口较深,有双股泥条形拼合而成的把手,流比较短,肩部置有两对称竖形系,习称“二系盘口执壶”。盘口执壶不断发展变化,盘口由深变浅,最后直至消失向第二类发展,流也从短直流向短曲流和较长曲形流变化。1984年

    陶瓷 2022年11期2022-11-24

  • 形状文法策略下壮族采茶舞的陶瓷执壶文创研究
    必要的。采茶舞与执壶皆为茶文化表现形式,唐代边品茶边赏舞使两者存在一定关联,但两种文化在产品设计中尚未有过结合。而形状文法是将设计要素解构再重组的设计方法,既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化分析和设计工具,生成具备风格一致性或创意性的设计,也能集成在一个复杂设计系统中,用于前期的概念推敲或后期的模型生成,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工业等领域[3]。研究尝试以“形状文法”为设计策略,将采茶舞与陶瓷执壶相结合,从而创新出具有民族文化识别的文创产品,解读民族采茶舞文化并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2022-11-16

  • 金村记(外一首)
    个台盏的掌故一把执壶,有一把执壶的玄念翻开大宋这本书窑场,不止典故泥塑的国度里,有人用瓶瓶罐罐写下龙泉千年嬗变的烟雨。龙泉窑三张名片,一张大窑一张溪口,另一张是金村村口古松林下后来人又扯出一面黄旗上书:“金村窑”风过处古代青瓷“海丝一号”码头,是窑炉中不断浮动的新生的脸渐行渐远的瓯江船帮,号子连绵。不凋的青色,瓷质的村庄史,仍在风中蔓延容 瓶隐去锋刃一只瓶子,裝云,装雨日常养育心性持刀人,精雕细刻紧捂脑袋,依附在器物上的焦灼渐趋平缓——而火,仍在它的内部燃

    星星·诗歌原创 2022年10期2022-05-30

  • 论宋代影青执壶的造型艺术*
    0)1 宋代影青执壶的造型特点执壶,也叫注子、注壶,是唐宋年间景德镇窑口烧制而成的重要斟酒器具。根据《青白瓷鉴定与鉴赏》:“壶的造型多种多样,有瓜梭壶、提梁壶、兽流壶、葫芦式壶、扁壶等,但较普遍的特点是执壶体型较大,都带执柄,故一般通称执壶。”宋代的执壶撇口、唇口、洗口,细长曲流,长颈,瓜棱形腹式。唐代执壶在造型设计上没有明显的作为斟酒、斟茶具使用的倚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斟酒、斟茶具混用。宋代执壶开始出现作为酒、茶具专用的。1.1 几何元素的运用1.1.

    陶瓷 2022年4期2022-05-26

  • 伊德妃墓出土银茶具及辽早期饮茶方式
    土文物中有一件银执壶(见图1),底部刻有“德妃宅”3 个字,证明是德妃生前使用的器物。《后唐书》记载:德妃伊氏,为山西汾州人,在后唐建立之前已嫁给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后被封为“燕国夫人”。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被立为德妃。公元926年,明宗李亶即位,遣散了庄宗后宫,德妃回到汾州。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派大将张敬达征讨石敬瑭,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请求派兵援助。耶律德光亲率5 万大军南下,助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此时,耶律德光将伊德妃带到了辽怀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7期2022-05-17

  • 3D打印技术在北宋越窑青釉执壶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该件北宋越窑青釉执壶进行保护修复,恢复文物的风貌,回归文物的稳定状态,为后期研究与展陈奠定基础。一、文物的基本信息这件北宋执壶出土于上海青龙镇遗址,青龙镇遗址位于上海青浦区的白鹤镇,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市镇和对外贸易港口遗址。据古文献记载其是吴淞江的出海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青龙镇遗址经过2010年、2012年、2015年三次发掘,出土大量贸易陶瓷。当年部分商品因为种种原因被遗弃于地下,导致有大量的瓷器聚集于此。这件北宋越窑执壶正是2012年发掘出土

    上海视觉 2021年2期2022-01-21

  • 明清杏叶执壶
    器主要有壶瓶①、执壶,二者相较,执壶更加常见,又以圆腹、扁腹居多。其中不少扁腹执壶的腹部有鸡心形(鸡心有分瓣、不分瓣之别)凸起,既可丰富造型轮廓,又能分割装饰布局。定陵出土物中,有腹部贴鸡心形饰、自名为“锡杏叶茶壶”者②(图1),由此可知,明人将此类形状称为“杏叶”。图1:万历锡杏叶茶壶 ,图片采自《定陵出土文物图典》;图2:永乐初白釉杏叶执壶 ,图片采自《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宣德官窑瓷器展览》;图3:永乐初青花云龙纹杏叶执壶,图片采自《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

    艺术设计研究 2021年6期2022-01-15

  • 金村记(外一首)
    个台盏的掌故一把执壶,有一把执壶的玄念翻开大宋这本书窑场,不止典故泥塑的国度里,有人用瓶瓶罐罐写下龙泉千年嬗变的烟雨。龙泉窑三张名片,一张大窑一张溪口,另一张是金村村口古松林下后来人又扯出一面黄旗上书:“金村窑”风过处古代青瓷“海丝一号”码头,是窑炉中不断浮动的新生的脸渐行渐远的瓯江船帮,号子连绵。不凋的青色,瓷质的村庄史,仍在风中蔓延容 瓶隐去锋刃一只瓶子,装云,装雨日常养育心性持刀人,精雕细刻紧捂脑袋,依附在器物上的焦灼渐趋平缓——而火,仍在它的内部燃

    星星·散文诗 2022年28期2022-01-01

  • 中国传统陶瓷执壶的审美功能研究
    0)1 传统陶瓷执壶形态在审美功能上的统一和对比统一和对比是设计师在设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通常表现为大小对比、疏密对比、高低对比、肌理对比、曲直对比等,这种设计手法是将两种不同或者互为相反的设计元素放在一起有序地进行对比,逐层聚焦的手法,为欣赏者和使用者营造统一氛围的空间感受。[1]那么在传统陶瓷执壶形态的设计中也将这种设计思想融入其中,在执壶形态设计中运用大小对比突出主题,疏密对比营造序列感,最终使主题形态和附件形态达到视觉上的统一感。故宫博物院

    陶瓷 2021年5期2021-12-09

  • 执壶之美与功能变迁
    能。本文所涉及的执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盛器,它由陶壶演变而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不同时代实际生活需要的变化和美学意识的提升,其造型也在随之演变。可以说,这些演变是对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最好诠释。执壶的造型不仅折射出了其与功能之间的诸多联系,而且由此衍生出的设计美学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陶瓷的制作与生产,这为本文解读执壶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关键词:执壶 造型 美学特征 器物功能1.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陶壶的造型及功能变迁执壶

    美育 2021年4期2021-11-28

  • 浅析明代德化白瓷的艺术价值
    德化窑白釉双螭龙执壶价值极高。所谓执壶便是古人吟诗作乐、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酒具,该执壶更是一件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的精品。螭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中如此解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传说为龙九子中的二子,被古代匠人刻于庙宇殿堂等高处,传可压火灾。而螭龙纹则成为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广泛运用于门窗、家具以及服饰。然螭龙纹常见,螭龙形于瓷器之中炼制并非易事,作壶之时既要表现螭龙的威武,又不能破坏壶身本来的结构,因此这白釉双螭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2期2021-11-26

  • 清代故宫执壶研究 ——以金银珐琅为例
    研究价值。通过对执壶这一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金银器研究,能够深入了解清代金银器工艺与材料上的不足,为我们金属艺术研究与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二、 清代故宫金银珐琅执壶概述(一) 金银珐琅器的出现与应用1.金银器清代金银器继承了明代金银器工艺的做工,同时艺术风格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使得清代金银器拥有着浓郁的西藏色彩,又有着传统的汉族制式,再加上满族自身的民族风格相互融合,而在后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有了西方金银器的形制和图案,这些综合因素使得金银器在清代有着独特的艺

    河北画报 2021年8期2021-08-04

  • 论“执壶”的艺术特色
    越性的有力证明。执壶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便已出现,至隋唐两宋时期发展成为一件常用的酒器,具有历史感和鲜明的中国古典审美特征。图1“执壶”参考了执壶之形,通过造型调整和陶刻装饰,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的个性,以朴素又精致的外表容茶酒之风,传紫砂之韵。图1 执壶1 “执壶”之形紫砂泥种类较为丰富,不同的泥料因矿物质含量的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故被人们称之为“五色土”,烧制成的壶也是五彩斑斓,这是紫砂壶的特征之一。“执壶”为棕红色,是紫砂壶中常见的一种泥料色彩。这种泥料

    山东陶瓷 2021年3期2021-07-30

  • 唐宋时期越窑执壶器型变化浅析
    器占了很大比例。执壶作为重要的酒器之一,是越窑瓷器生产的典型器型。经历不同时代的变迁,执壶的形态必然也随之变化。本文以唐宋时期典型的越窑执壶为参考,探讨其风格变化的规律及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关于执壶1.执壶的起源执壶是唐代新出现的品类,它是由魏晋时期的鸡首壶演变而来。鸡首壶自身的演变呈现实用功能不断增强的趋势。东晋时期鸡首壶上用于装饰的鸡首,逐渐变为实用功能较强的流,将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融为一体。唐之后,直流代替了鸡首流,小而弯曲的圆把代替了龙柄,流和柄之间

    理财·收藏版 2021年3期2021-05-10

  •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徐 玮执壶,其造型的雏形追本遡源可早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质地的器皿,青铜器“铭文凤形凤纹螭龙柄青铜执壶”亦称提梁壶,可以作为佐证,其细长颈、大圆肚的造型奠定了后来执壶的基本形体,因身有柄可执,故可称“执壶”,但是最初的“执壶”雏形是没有壶嘴的。后至魏晋时期出现的鸡首壶,具备了完整的执壶造型,并出现陶瓷质地的执壶,论据可见于浙江德清县出土的黑釉鸡首壶,现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是极为典型的初期执壶造型,细颈大肚,壶身有手柄,壶嘴以鸡首为形制,壶嘴的添加,也为以后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2021-03-22

  • 执壶器型演变谈唐宋时期饮茶技法*
    征。一、唐宋时期执壶器型演变(一)执壶的起源在种类齐全、器形繁多的唐宋瓷器当中,执壶可谓是大宗,它的发展与演变颇具代表性。执壶的形制最早来源于鸡首壶。鸡首壶,因其肩部的壶嘴位置呈鸡首形而得名,又称为鸡头壶、天鸡壶,创烧于三国晚期的浙江越窑,盛行于两晋南北朝至唐初。三国晚期和西晋的壶体较矮,在壶的肩部一面贴塑鸡首,鸡首实心无孔、不通壶腹,故不能出水;另一面贴塑一条象征性的鸡尾[1]263。此时的鸡首只作为装饰物,没有实用性(图一)。东晋时期的鸡首壶,壶身变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8

  • 泰安地区馆藏唐代执壶选介
    有一定数量的唐代执壶,其中不乏一些精品,是研究唐代瓷器的重要材料,现选择代表性执壶介绍如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1.唐白釉双耳执壶侈口较小,短束颈,溜肩,弧腹下垂,最大径在腹下部,平底。颈肩部有对称双条形系,肩部有圆柱形短直流,与其对应一侧为带状柄连接颈、肩部。内施全釉,外施化妆土未及底,半釉至腹中部,有垂釉。釉色青白,釉层较厚。口径6.5、腹径13.5、底径10、高16.5厘米(图1),现藏泰安市博物馆。此型注壶多数为黄堡窑产品,窑址中多有出土。①唐代

    收藏家 2021年7期2021-01-17

  •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简单,主要是碗和执壶。多达5万多件碗的造型单一,圆口(极少作花口)、弧腹、浅圈足,高约3.5厘米~5.0厘米、口径约12厘米~15厘米。碗内满釉、碗的外壁半釉。执壶为圆口稍外侈、直颈、圆肩,直壁、平底,执壶的一侧有六方形的短流,另一侧则有用两根泥条做成的执手,在流和把手的另外两侧各有一个双复系。执壶高约20厘米。

    海外星云 2020年16期2020-12-25

  • 雅致生活小物件 文集遗址钧釉鸡心形瓜棱执壶功能探析
    的钧釉鸡心形瓜棱执壶,造型端庄优雅,釉色清新可人,为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民窑钧瓷产品。钧釉鸡心形瓜棱执壶,高10.3厘米,口内径2.2厘米,外径3.7厘米,足径4.9厘米。尖唇深敛口,宽平沿的口部设计,避免了壶身倾斜时液体从口部洒出;上腹部斜直内倾,下腹垂驰,呈鸡心形,寓意吉祥;腹体凹凸有致,呈瓜棱形,颇具瓜瓞绵绵之意。壶身一侧设有细管形长流,另一侧设有人耳形小鋬与之对应,耳鋬下方还有一个小型耳坠,瞬间让本没有生命的瓷器充满了活力。器内外施天蓝釉,略泛月白色

    大众考古 2020年2期2020-12-21

  • 浅谈紫砂作品“大高执壶”的创作感悟
    文化。在历史上,执壶是一种见于晚唐的酒器,在元代以前,它有多个名字,“成注子、偏提、小口”等,从这些名字我们就可以大致地想象出它的造型,必然是有着一个大大的握把,长长的流嘴,以及不大的口盖等等特点,由于原本是作为酒器而诞生的,所以执壶便于提握,适合倾倒添酒。由于古代酿酒需要用到大量的粮食,所以酒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种较为奢侈的消费品,尤其蒸馏过后的高度酒更加是十分宝贵的,所以注酒器就需要设计得十分稳定,不容易挥洒,兼之酒精容易挥发,所以酒壶的出口都会刻意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0期2020-12-14

  • 唐代 邢窑白釉执壶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执壶作敞口、短颈、鼓腹、敛足、平底,肩部一侧有圆形短流,另一侧有双复柄与口部或颈部相连。此类造型执壶为唐代常见,1958年河南陕县出土的白瓷执壶和1974年北京昌平出土的白瓷执壶,就与沉船中的执壶相似。罐的口部较小,口唇外卷,肩部圆弧,腹鼓出,下腹收敛,下承小平底。河北临城出土唐代白釉罐中有造型十分近似者。穿带壶仅见一件,造型为圆形而与传统的穿带背壶略作扁体有异,口部膨出,细颈,斜肩,腹下部隆起,下接圈足。肩部两侧有用于穿带的扁形方系,系下腹部各有两条细突

    海外星云 2020年16期2020-12-09

  • 浅析明代德化白瓷的艺术价值
    德化窑白釉双螭龙执壶价值极高。所谓执壶便是古人吟诗作乐、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酒具,该执壶更是一件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的精品。螭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中如此解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传说为龙九子中的二子,被古代匠人刻于庙宇殿堂等高处,传可压火灾。而螭龙纹则成为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广泛运用于门窗、家具以及服饰。然螭龙纹常见,螭龙形于瓷器之中炼制并非易事,作壶之时既要表现螭龙的威武,又不能破坏壶身本来的结构,因此这白釉双螭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0期2020-12-08

  •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四)越窑青瓷执壶执壶,唐以前称为“注子”“注壶”“偏提”。唐代执壶是在隋代鸡首壶的造型基础上演变而来,所以唐代初期执壶造型仍留有鸡首壶造型的特征痕迹。唐代早期的执壶的肩部有两系,随着造型的发展演变,系逐渐消失。鼓腹形执壶和筒形腹执壶为唐代产量较大的两种执壶产品。唐代早期执壶的造型以敞口、深腹、短直流、粗颈、颈部与肩部附宽边把手为主要特征,给人浑圆饱满的感觉。唐代后期执壶出现瓜棱腹,流部有所变长变弯。根据晚唐苏廙撰《十六汤品》记载, 晚唐之时用这种执壶

    东方收藏 2020年9期2020-11-16

  •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品格,韵味无穷。执壶是寿州窑瓷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就现存资料而言,可以初步理出它的型式和年代,型式有圆鼓腹、弧鼓腹、深弧腹和斜直腹四种,年代分为唐早中期、中期、唐晚期。造型各异,功能多样的执壶深受市场喜爱,它不仅丰富了唐代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也以物质形式携载和传播着唐代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唐代最流行的瓷壶造型隋代出现了一种崭新式样的带流带把壶,这种壶即是我们通常说的“执壶”。齐东方教授认为执壶是“器物的一侧装有一弧形把手,另一侧安装有管状流,有时叫带把壶,有

    收藏·拍卖 2020年11期2020-11-09

  • 赣州七里镇窑产品的鉴赏与修复 ——以唐代青釉执壶为例
    。本文修复的青釉执壶,为日用器,短流,且低于壶口,流呈圆管形,把柄修长,且有刻划有流线装饰,把柄上部与口沿平齐,平足。(二)釉色七里镇窑陶瓷釉色独特,厚重滋润,较为常见的釉色有青釉、白釉、黑釉和酱釉等。青釉瓷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烧制水平迅速提高,到唐代广泛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迅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七里镇窑烧制的青釉瓷器胎质粗糙,大多为红褐色胎和青灰色胎,釉色呈现黄褐色或青米黄色,这是由于在烧制时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本文所修复的青釉执壶为红褐色胎,质地粗糙,釉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2020-07-13

  • 瓷质执壶的时代特征
    石宪 左鹏执壶,亦称“注壶”“注子”,是盛水装酒及各种液体的日用器皿。基本造型是敞口、溜肩、鼓腹、执柄、管状流。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早期执壶的造型简单,一般没有明显的嘴、把和盖,看起来更像瓶或缸。在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有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明代青花执壶,采用金银器执壶造型的优点,安定、秀美而灵活。因为瓷的质料和青花绘画的关系,青花执壶显得高

    东方收藏 2020年3期2020-06-15

  • 安徽博物院馆藏唐宋时期陶瓷执壶
    朱秀丽摘要:执壶是我国古代瓷器典型器型之一,唐宋时期最为流行。文章以安徽博物院馆藏唐宋陶瓷执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唐宋时期陶瓷执壶的特征、区别,以及执壶与唐宋时期茶酒文化的关系。关键词:执壶;酒文化;茶文化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有茶壶和酒壶之分,做前者用时惯称为汤瓶、茶瓶,做后者用时常称为注子。执壶的造型最早可追溯到青铜器,雏形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鸡首壶、羊首壶,后逐渐演变成隋代天鸡壶、唐代的龙柄壶,发展到唐中后期定型为敞口、鼓腹、有流和执柄的基本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9期2020-03-18

  • 瓜瓞绵绵储庆远 ——记定窑瓜瓞形执壶
    出土的一对瓜瓞形执壶及其特征内蒙古察右前旗豪欠营六号墓曾出土一对精美的定窑瓜瓞形执壶。其中一件(标本M6:10)足径5.5 cm,通高12 cm。壶顶部向内圆折,近口部向下内敛,形成一个很小的注水口,注水口上搭一个宽约2 cm的条形横梁。壶身整体珠圆玉润,接近瓜形,有较深的瓜棱压槽,底部为挖修规整较大的玉环形圈足。上腹部一侧为较粗但稍稍弯曲的短直流,造型十分圆润优雅;顶部加装一编成麻花形仿瓜蔓的提梁,前端分出细小的蔓藤,用贴塑工艺连结3片三角形印花叶片,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12期2020-01-15

  • 唤醒黑石号 ——兼论铜红釉的烧成技艺
    ,就是长沙窑红釉执壶。长沙窑红釉执壶的中英文文字介绍是这样的:长沙窑红釉是以铜为只要着色剂。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长沙窑是我国最早采用铜红釉的窑场。高温铜红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釉装饰工艺,铜红的烧制对烧成气氛、烧成温度范围、冷却速度均有严格的要求。正由于其制作难度高,成品数量少,目前长沙窑发掘所得铜红釉瓷器十分稀少。确实,铜红釉瓷器可遇而不可求。笔者为烧制铜红釉瓷器,自2014年至今,烧了数十窑,也只是偶得了一些。究其原因,每次烧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只有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2020-01-06

  • 婺州窑执壶探析
    的灿烂组成部分。执壶作为婺州窑代表器型之一,从唐代中晚期开始烧制,其造型风格特征与它特定时期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审美趋向是密不可分的。执壶为古代饮具,又称注子、注壶、偏提、汤瓶等,基本造型为腹部一侧安柄,另一侧附流,由盖部、口部、流部、柄部、腹部、底部等构成,有的还有附件,如小系等。婺州窑执壶的来源及出现时间执壶是由鸡首壶演变而来,鸡首壶最早由浙江地区的越窑创烧,早期执壶造型仍留有鸡首壶造型的痕迹。鸡首壶,又称鸡头壶、天鸡壶,出现于三国

    东方收藏 2019年5期2019-10-21

  • 一件奇特的唐代白瓷执壶
    文/崔龙妹白瓷执壶结构示意图上世纪50年代,在郑州出土了一批唐代文物,其中有一件白瓷执壶。瓷壶圆纽伞状盖与口沿连成一体,束颈,丰肩,圆鼓腹,肩部前有圆管状短流,后沿至肩有袋状鋬,鋬下端粘贴于腹部,腹下收至足,足墙稍外撇,足根外侧削去一周。平底内置有一圆管,管口外大内小。鋬和肩上饰有凹弦纹。通体施白釉,盖与肩部施釉偏厚,略有聚釉现象,足无釉,露浅灰白胎,底管内壁施釉。白瓷壶出土之后,它身上自带的谜团一度让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唐 白瓷执壶谜团之一,这件器物如果

    文物天地 2019年8期2019-09-16

  • 唐巩县窑黄釉褐彩执壶
    杯、水盂、香薰、执壶等众多陈设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其窑口分布之广泛,涉及品种之齐全,各类器型之众多,是其他地区所望尘莫及的。这一件唐巩县窑黄釉褐彩执壶(图1),就是众多大唐运河文化遗存中的一件,当然,也是别具特色的巩县窑产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员。该执壶胎为浅黄,壶体施黄釉,壶身主体部位伴有五处黄釉褐彩,黄釉釉下施化妆土,釉不及胫、足 ;壶体通高近17厘米,直颈,侈口,唇边圆润肥厚 ;壶口外径7厘米,壶颈高3厘米,宽肩,长圆腹,肩下腹部渐丰,下腹微下垂,较肩处丰腴

    东方收藏 2019年6期2019-08-08

  • 浅谈紫砂作品“灵石执壶”的造型创意
    。所以作品“灵石执壶”就尝试引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不同的传统文化通过紫砂融合在一起,共同呈现我们悠久残联的文明和历史。《灵石执壶》在汉晋以来,文人诗词歌赋称颂酒德,所以诞生了闻名遐迩的酒文化,在历史上尤其是唐代的酒文化发展的最令人神往,当时喝酒甚至成为了上层文人所流行的雅事,酒局也一改粗糙的面貌,成为了全新的雅具。此器的发展让当时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出种种不同的酒器,而联通欧亚的丝绸之路又带来西方的酒具,相互促进之下,风格独特,造型各异的酒注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2019-02-12

  • 历代龙泉执壶形态的初浅探究
    米左右的唐代青釉执壶,朋友问,是否龙泉窑出。笔者立即否定,因其做釉色黄褐、弦纹细密、工粗糙、坯体较厚等原因。其实就古代龙泉的执壶而言,宋代的劲健,元代的稚朴,明清的精巧,比较其他窑口的执壶还是很有特点的。一、历代执壶款型的变化考察执壶的最初形态,其造型应是由青铜器演变而来。唐早期特点是:盘口、短颈、鼓腹、曲柄、圆筒形或六角形,壶体矮而假圈足。但发展到唐中晚期就因为社会流行的原因,就出现了式样繁多、款型变化的情况,而且原来流行于东晋唐初的鸡首壶、凤首壶几乎消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8期2019-01-17

  • 浅谈紫砂作品“仿清山水泥绘执壶”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
    工工艺。1 传统执壶,仿古慕古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它从古老文化中、从自然界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而衍生出千奇百怪的造型。紫砂“仿清山水泥绘执壶”(见图1)由原矿紫泥制成,泥色醇厚紫润,营造出沉静庄重的氛围。执壶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壶身主体采取瓶的形状,鼓腹饱满,重心向下,底部圈足,宛如一只玉壶春式的花瓶,显出沉稳的气质;脖颈稍长、逐渐收敛,曲线婉转,优雅纤长;壶流为三弯流,相对直流、一弯流等,三弯流是最为高雅的流式,壶流线条纤柔而有力,

    江苏陶瓷 2018年6期2019-01-05

  • 燕赵出土的瓷壶研究
    盘口壶、兽首壶、执壶、提梁壶、皮囊壶等。具体用途也多为茶、酒之用。瓷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名称、器型和功能等几方面的演变与发展。据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证实,中国人使用陶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它的出现与早期先民开始定居生活有关,当时的陶壶是一种圆形、深腹、小口的盛贮器。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已经发现的古陶壶数量不少,且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如仰韶文化的鱼鸟纹彩陶壶、双联彩陶壶、良渚文化高颈贯耳壶、马厂类型的堆塑彩壶、大汶口文化的背壶

    东方收藏 2018年5期2018-05-14

  • 情无赝
    周海亮那把执壶一直跟随着他们。四二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染满尘埃。擦擦,釉黑,斑蓝;敲敲,音色沉美。文革时被抄家,家里被砸得稀烂,父亲挨斗回来,竟从一堆碎片里找到它。擦擦,釉彩灵动;敲敲,声如骨牙。到后来,连唐钧都怀疑,到底是执壶逃过两劫,还是执壶帮他们一家人逃过两劫。其实那时,唐钧和父亲都没有料到一把壶能值这么多钱。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将它看得比生命还重。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时间越久,越有感情。可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1-24

  • 馆藏宋代将乐窑执壶浅析
    文化发展的影响,执壶作为宋代冲点茶的主要器具,在将乐有大量烧造。将乐窑所产执壶造型丰富,独具特色。本文选取三明市博物馆馆藏宋代将乐窑执壶中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藏品,进行浅析。【关键词】宋代 将乐窑 执壶 茶文化一、将乐窑瓷器特点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七个古县之一,是闽西北地区水运交通中心之一。自然条件优越,蕴藏丰富的瓷土和水源,为陶瓷生产和运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考古发现及文物普查,将乐地上地下存有大量的各类文物。全县共发现商周时期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2期2018-01-03

  • 情无赝
    周海亮那把执壶一直跟随着他们。1942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里,染满尘埃。擦了擦,釉黑,斑蓝;敲了敲,音色沉美。“文革”时被抄家,家里被砸得稀烂,父亲挨斗回来,竟从一堆碎片里找到它。擦了擦,釉彩灵动;敲了敲,声如骨牙。到后来,连唐钧都怀疑,到底是执壶逃过两劫,还是执壶帮他们一家人逃过两劫。其实那时,唐钧和父亲都没有料到一把壶能值这么多钱。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将它看得比生命还重。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时间

    小说月刊 2017年9期2017-09-13

  • 执壶行茶
    然流畅。每当父亲执壶行茶之际,总能让我联想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尤其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只见那烟波浩渺的富春江畔,归隐山野的严子陵一竿垂钓,透露出一股无以言表的名士风范。静谧恬淡、宁静致远。紫砂,是一种迷人的造型素材,它有多元的色彩与质感表现,制壶人运用其表现大地的温厚质朴与生命力。茶器乃是肢体的延伸,茶汤乃是心量的流露。从父亲那里,我学到对待饮茶、茶器、茶人以及制壺人的态度,也懂得了谦恭与虔诚。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便有了更多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0期2017-07-27

  •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物证
    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等3件瓯窑极为罕见,为瓯窑艺术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还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是目前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该执壶通高25.10厘米、壶身口径5.10厘米、足径7.50厘米,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匀净细腻,滋润光亮。整个器型瘦长清秀,端庄挺拔,具有西亚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特征。有专家认为,该执壶器身的褐彩纹饰可能是西亚的椰枣树叶,盖面的褐彩纹饰则是椰枣的长圆形浆果;壶把模印的缠枝卷草

    文化交流 2017年7期2017-07-24

  • 仙人十五爱吹笙 学得昆丘彩凤鸣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
    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 于奇赫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13年,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北部的韦德泻湖,一直将“为了所有人的利益直到永远”视作其使命与目标。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拥有超过43000件包括中世纪欧洲与日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内的艺术藏品,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是美国东部最为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是一座由Hubbell & Benes事务所设计的、采用白色格鲁吉亚大理石建成的、具有古典建筑主义风格的现代博物馆。博物馆的成立得益于实业家何曼・

    收藏家 2016年10期2016-11-04

  • 绩溪县博物馆藏几件宋代瓷器赏析
    毫盏、1件青白釉执壶、1件青白釉盒,现藏于绩溪博物馆。另有1件抄手砚未追回。由于出土瓷器比较精美,且有很大的学术及艺术价值。下面分享给大家。黑釉兔毫盏1,侈口,圆唇,弧腹,矮圈足,足墙稍外撇,内足有削痕。黑胎,黑釉,玻璃质釉,有积釉、流釉和飞釉现象。口沿处有铁锈色釉斑,碗内釉为兔毫状(见图1~图3)。黑釉兔毫盏2,侈口,圆唇,弧腹,矮圈足,内足墙极矮,足墙稍外撇,有削足现象。黄褐胎,胎内夹砂,较粗糙。黑釉,釉面发涩,有积釉、流釉和飞釉现象。口沿处有铁锈色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9期2016-10-27

  •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壶(瓶)成型工艺初探
    窑遗址出土的北宋执壶壶柄上却印有“李十哥削瓶”的字样。 清代朱《陶说.说今》中《陶冶图说》其七琢器做坯有载:“瓶、罍、尊、彝、皆名琢器,其圆者,如造圆器之法,用车轮拉坯。侯干,仍就轮车刀旋。定样后 。其镶方棱角之坯,用布包泥,以平板压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泥,用原泥调和黏合。又有印坯一种,从模中印出,制法与镶方同。”2通过文献我们可知清代琢器之圆者采用拉坯成型制作,其他非圆器采用印坯制作。而对于没有文献记载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壶(瓶),虽然没有文献参考但我们可以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2015-11-25

  • 壶裂
    把茶投入壶中。手执壶柄,转动壶身,以使壶均匀受热。待茶块水分烘干,即可往壶中注入开水洗茶。洗茶的水倒出来,可用于温杯。再放水煎茶,水在壶中,稍稍过半。煎茶要看火势,火势不宜太大。太大则会把壶底烘出黑烟;火势也不宜太小,太小则煎茶时间延长,头道茶过酽。手执壶柄,离开茶炉,到茶海前,出头道荼汤。我看壶时,目光里充满了欢喜。她是我的私爱。有旧友来,对坐品茗而谈。烤茶时,我手一懒,忘记了转动壶身,直接把她放到火焰上。我的大意纵容了火焰,它迅速地让壶升温。如果有水注

    中外文摘 2014年3期2014-03-17

  • 执壶天地
    /高洪艳 王红五执壶天地文·图/高洪艳 王红五高古瓷中的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壶。执壶壶身的造型及口、盖、系、流、柄的变化,体现着各个王朝不同的审美情趣,标志着该执壶的烧造年代,是古陶瓷中执壶断代的依据。我国陶瓷业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到五代时期仍在延续。因为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朝廷只占据了长江、淮河以北的地域,邢、定二窑以及巩县窑的白瓷,因而成为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朝廷的主要御用瓷;邢窑历来是“北白”的代表窑口,邢窑白瓷便成了御

    检察风云 2013年18期2013-07-12

  • 唐长沙窑青釉贴印双鱼纹执壶
    代青釉贴印双鱼纹执壶,即是长沙窑中的一件佳作。青釉贴印双鱼纹执壶,高19.3厘米,口径7.8厘米。侈口,卷唇,长圆腹,大平底。八角形短流,相对处有柄,两侧有两个横穿式系。胎色灰白,通体施青釉,色泽略泛淡黄,圈足无釉。装饰采用模印贴花技法,流、柄及双系下饰有对称双鱼,共有四处贴花,极其罕有。在贴花图案上加施酱色斑彩,然后再上青瓷釉,并利用积釉的厚薄,显现双鱼的鳞翅。构图简洁,线条有力,没有呆板堆砌之弊,整个壶的造型古拙大方,实用美观。长沙窑瓷装饰手法多样,然

    收藏 2001年3期200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