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2019-01-06 03:39董鹤军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有效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文章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教学各环节切入,提出提高备课质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有效提问、开展教学互动、强化学法指导等方法,为优化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初中生生物素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董鹤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生物教学。(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6-0051-02

为了切实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顺应新课改要求,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提升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提高备课质量,保障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实现高效备课,高质量的备课是生物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精确。[1]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中,教师的备课用语总会出现诸如“了解”“掌握”等动词,用于描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目标表述不明确,不能以此指导学生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便于学生理解;要尽量采用如“指导”“说出”一类的动词。此外,教师在备课前要全面考察学情,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教学方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有力保障。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在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指导、调节和强化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2]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研究与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丰富多彩,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现象的本质。

教师要在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动力。[3]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课外知识相联系,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神奇的微生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教师可作如下引导: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微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学生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进行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成效。[4]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上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究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提升其综合能力。首先,要确保问题的难度适中,应以大多数学生能够解答为准;其次,问题需引发多数学生兴趣,以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最后,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促使所有学生参与问答互动。此外,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其讨论和思考,也可在学生情绪高涨时,适当增加问题难度,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培養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知识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例如,在教学“食品保存”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从颜色、浑浊程度、气味等方面进行对比,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敞口的暴露于空气中的肉汤颜色更深,浑浊度更高,酸臭味更浓,所以暴露于空气中的食物比封闭包装内的食物更易腐败。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食物腐败原因和保存食物的原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五、强化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学习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定教,使教法符合学生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主动运用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精神,提升综合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解决生物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开展有效的生物教学,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为此,教师要提高备课质量,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有效的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学法指导,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桑海玲.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75.

[2] 韩旭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47-149.

[3] 陈志荣.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8):138.

[4] 林活.以生为本,搭建有效初中生物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74-175.

责任编辑 彭思敏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