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练习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1-06 03:39许强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篮球合理性有效性

摘   要:篮球教学是培养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体育教学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教材三个一”的更高要求下,文章从组合练习模式切入,探讨组合练习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在小学篮球教学中运用组合练习模式应遵循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协调、合理设置运动负荷的原则,从教学元素组合、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要求明确等方面入手,提出组合练习的具体实施策略,为优化小学篮球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组合练习;小学篮球;合理性;有效性

作者简介:许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小学教研组长,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体育教学。(浙江  杭州  31130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6-0067-02

随着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在重视技术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合一的教学优化策略,以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并提出体育教学“七个一”标准,且对“教材三个一”(一个技术动作、一个组合练习、一个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的游戏)标准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组合练习即“教材三个一”标准中的组成部分,它是连接技术动作与游戏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推进技术动作在实战中的有效运用。鉴于传统的小学篮球教学重技术、轻实战,重技能、轻体能,且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小学篮球技术教学中加入组合练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增加其篮球比赛的实战经验,进而提升他们的篮球运动综合能力。

一、组合练习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体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根据以上要求,结合小学篮球教学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教学目标明确性。一节合格的小学篮球课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教学方案时,不能单纯为了组合而组合,要紧扣教学目标,以突破重难点为主,围绕技术动作训练安排组合练习,强化教学的目的性,切实提升小学篮球技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篮球技能的培养。

2. 教学内容协调性。小学篮球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协调性,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确保篮球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合理利用教学场地,尽量缩减队伍调整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合理设定运动负荷。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教授新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确定合理的运动负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负荷往往不能达到一节课的标准,教师可酌情增加具有一定运动负荷的练习内容或篮球技术教学,以解决技术教学中学生运动负荷不足的问题。如此,不仅能达到教学运动负荷的标准,而且通过组合练习能巩固学生的篮球技术动作,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二、组合练习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采用多种教学元素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小学篮球组合练习的开展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元素辅助。

(1)节拍:可以选用两种节奏感强烈、区分明显的节拍辅助学生开展组合练习,如“啪、啪、啪,嘘……”的节拍,利用节拍指导学生进行“运球+传球”组合练习。

(2)教学内容:不仅限于篮球运动,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教材内容设计组合练习,如采用“快速跑+接球运球”的组合练习方式,这在篮球比赛中较为常见。利用其他教学内容开展组合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篮球实战经验。此外,还可以采用移动后的“接球+运球”“折返跑+接球运球”等组合练习方式,增强篮球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3)路线:小学篮球教学的组合练习,除直线运球外,还可设置曲线组合练习,如教师可安排行进间直线运球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行进间曲线运球,因材施教,帮助运球水平合格的学生夯实基础,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自我。

(4)时间:组合练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定,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关注学生各项技术动作掌握的情况,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实时调整练习时间。

(5)距离:组合练习的距离设定要以提高学生体能为重要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设定合适的距离。若距离过短,学生的体能难以得到有效锻炼;距离过长则对学生体能消耗较大,不利于学生课后的恢复。因此,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设定组合练习的距离,有效开展体能训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6)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形式开展篮球教学组合练习,如接力、比赛、游戏等。在课堂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从上述教学活动要素中选用若干项目自由组合,可以是两两组合,也可是多元素组合,呈现模式多样,如1+2、1+2+3、2+3+5等形式。小学篮球组合练习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既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练习和体能训练。

2. 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原则。(1)开展篮球组合练习要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为核心目标。《标准》指出,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师要紧扣这一要求,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和技能为目标。例如,在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30米+行进间运球”的组合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深化教学内容,确保基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

(2)组合练习还要以增强学生体能为重要目标。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时要充分考虑所设置的训练是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能。例如,在教授篮球新课时,学生的练习负荷和练习密度往往达不到一节课的体能训练标准,教师应酌情增加学生组合练习的距离、时间或次数,加大练习密度、增加练习负荷,以实现学生体能的有效锻炼。

(3)组合练习的实施要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组合练习中有较多针对速度、力量、耐力训练的项目,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可适时穿插一些身体素质相关练习,增进篮球组合練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切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开展有效的组合练习,符合《标准》所要求的“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技术、体能、应用”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篮球教学中运用组合练习模式,学生的篮球技能和体能都能得到提升。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篮球组合练习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组合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邵志南,黄崇明.合理设计组合练习的意义与策略[J].体育教学,2015,(9).

[2] 方小康.中学体育教学中组合练习的应用[J].体育教育,2017,(3).

[3] 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S].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 潘燕娜.“组合练习”模式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体育教育,2016,(8).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小学篮球合理性有效性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奇遇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小学篮球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游戏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