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研究进展

2019-01-07 00:36陈宏灿庞国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方用营卫汤加减

陈宏灿,庞国明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475000)

糖尿病泌汗异常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范畴,是指发生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时汗腺功能失常而出现的汗液排泄异常。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83%~94%患者有泌汗异常[1]。临床多表现为下肢皮肤干凉、泌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尤其是头面部、颈部及胸部呈代偿性多汗。如有明确糖尿病病史,患者出现全身多汗,动则益甚,或在进食、精神紧张、休息睡眠时汗出增多,尤其是胸背和头面部[2]。泌汗障碍易使皮肤变得干燥,容易裂开,最终发生溃疡。现代医学多以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等方法进行治疗,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3]。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1 病因病机

糖尿病泌汗异常属于中医“消渴”“汗证”范畴。糖尿病汗证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相应的病名及专论。中医认为,消渴属于本虚标实之证,阴虚为标,燥热为本,病程日久,阴津亏虚或气虚不固,导致腠理开阖失司,进而发生汗液排泄异常。饶振芳[4]认为,糖尿病汗证的关键在于营卫失和、腠理开阖失司,总以虚为主,或为肺脾气虚,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为阴阳两虚,在此基础上兼夹湿、热、瘀。李小娟[5]认为,消渴病合并汗证根源在于消渴,消渴以阴虚为本,病久不愈,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痰瘀阻滞,营卫失调,方见汗出。故糖尿病汗证主要病机以阴虚为本,兼见痰瘀,虚实夹杂。李宏红等[6]总结魏子孝教授治疗糖尿病多汗症的经验,认为糖尿病多汗症患者无论自汗、盗汗,皆由阴阳失调、脉道不通、血行不畅、腠理不固、玄府开阖失度导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故消渴病者凡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湿热郁蒸、瘀血内阻之证,均可出现多汗之症。

2 辨证论治

方朝晖教授认为,消渴病病程不同,泌汗异常的病机亦不同,根据不同的病机进行个体化辨证论治,主张从虚实两个方面论治,将其分为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营卫不和、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瘀血阻络6个证型[7]。肺脾气虚证,治宜健脾益气、固表止汗,方选玉屏风散加减。湿热内蕴证,治宜清利湿热、健脾敛汗,方用三仁汤加减,同时配伍健脾之山药、白术等。营卫不和证,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减;若汗出过多,加煅龙骨、煅牡蛎以固摄敛汗。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止汗,方选生脉散加减;口渴难耐者,加知母、天花粉、葛根等;急躁易怒者,加牡丹皮、栀子清肝泻火。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方选当归六黄汤加减;潮热明显者,加用银柴胡、地骨皮。瘀血阻络证,治宜活血通络、止汗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气滞较甚者,加川楝子、香附、郁金理气疏肝。

仝小林教授认为,本病多由糖尿病病久,热耗气伤阴所致,临床多见阴虚火旺证,亦有肺卫不固证[8]。针对肺卫不固证,治以益气固卫,选用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黄芪汤;阴虚火旺证,治以益气养阴清热,选用当归六黄汤。仝小林教授在临床上应用中小剂量黄芪治疗多汗效果较好,因黄芪既可益气固表,又可固未定之阴,气旺表实,阴平阳秘,则汗止。华传金等[9]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糖尿病汗证辨证分为:①胃热津伤型,症见大汗、大渴喜饮、多食善饥、心烦、多尿、形体消瘦等,此型以烦渴为辨证要点,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②阴虚火旺型,症见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面部油腻、口渴不多饮、大便秘结、夜尿频等,以汗出油腻、消瘦、烦热为辨证要点,方用大补阴丸合连梅汤加减。③阴虚阳亢型,症见黎明醒时汗出、心悸,以此为辨证要点,方用三甲复脉汤加减。④上热下寒型,症见上半身汗多而下半身无汗、烦热、足底凉等症状,方用连梅汤、下瘀汤及四妙丸加减。

庞国明等[10]认为,消渴病汗症多为气虚、阴虚所致,少数为肝火、湿热所致,故将本病辨证分为气虚卫弱证、表虚不固证、气阴亏虚证、肝郁化火证、湿热郁蒸证5个证型。气虚卫弱证、表虚不固证选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气阴亏虚证,治当益气养阴,方用生脉饮合仙鹤止汗方;肝郁化火证,治当调和肝脾、清热除烦止汗,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自汗为主加浮小麦30 g,盗汗为主加生地黄30 g;湿热郁蒸证以连朴饮加减,治宜化湿清热、调中布津、运津止汗。庞国明教授在治疗消渴病汗证时常将仙鹤草作为必用、重用之品,用量可达80~120 g,在临床实践中屡获奇效。对于盗汗顽固不愈者,在治疗中尤其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常配合应用水蛭、地龙、丹参、鬼箭羽等活血化瘀之药。

3 中成药

郭伟[11]在降糖、营养神经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胶囊(由五味子、党参、黄芪、酸枣仁等组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汗出异常,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0.48%。黄文莉等[12]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汗证多因瘀血所致,采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汗证,活血化瘀治法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显著。王凌芬等[13]联合运用益心舒胶囊和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汗证,在改善汗证方面有显著疗效。

4 中医外治法

《理瀹骈文》曰:“治虽在外,无殊治内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中有多种应用形式,常获良效。

4.1 针灸疗法 刘喆治疗多汗症分别选用列缺、照海、合谷、三阴交、膈俞、肺俞、足三里以养血益气,固表止汗;合谷、复溜、后溪、太冲、大椎、内庭、外关、足临泣以清实热,养阴液,固表止汗[14]。林家坤提出消渴病汗证的“主阳”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从阳-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命门三位一体出发,采用督阳灸外治糖尿病汗出异常,临床疗效显著[15]。

4.2 中药贴敷疗法 李伟[16]采用除汗敷脐贴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取适量五倍子、煅龙骨、山萸肉、桑叶药物粉末,用陈醋调成糊状,填入脐中,外用膏药固定,总有效率达87.10%。林田[17]采用益气养阴汤配合龙倍散敷脐(五倍子、煅龙骨研末,用米醋调和糊状,填于脐中,用纱布覆盖),治疗糖尿病自汗症疗效较好。

4.3 耳穴压豆疗法 王惠中[18]在甲钴胺口服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疗法治疗的治疗组糖尿病泌汗异常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而单用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67%,可见耳穴压豆对辅助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有明显疗效。左莹莹等[19]采用自拟降糖止汗方配合耳穴埋籽治疗糖尿病汗证1例,取得满意疗效。

4.4 中医综合疗法 王志强等[20]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采用中药贴脐、中药扑粉、针刺、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270例消渴汗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4.8%。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中医病机可概括为消渴日久、阴津亏虚或气阴不固,导致腠理开阖失司,进而发生汗液排泄异常。本病虚多实少,以虚为主,多为气虚或阴虚,或兼有湿、热、瘀等实邪,日久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俱虚,甚至阴阳两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因此,要谨察早治,以防微杜渐。中医治疗本病有多种形式,既可辨证施治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也可配合针灸、中药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也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

猜你喜欢
方用营卫汤加减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中有异味 中医巧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