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9-01-07 09:00
文史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雅言军旗联队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勤政楼前柳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外语(方言)?》

很多人疑惑: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其实,只需雅言即可大体应对交流。

雅言,俗称官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普通话,算是当时士这个阶层的基础教育。随着私学推广,先秦时代上过公学或私学的人基本都会雅言。剩下的百姓不会雅言也没关系,因为中原地区百姓说的方言,本身跟雅言可能就比较接近。如《史记·秦本纪》里有一个故事说,秦穆公曾经接见过一个戎王派来的名叫由余的使者。由余的祖上是晋国人,所以他会说晋言。一方用雅言,另一方说晋言,照样可以顺利洽谈。

那么南方情况又如何呢?楚国作为当时南部诸侯老大,平时说楚言,但是这不意味着南方雅言推广差。据《左传》记载,楚成王的令尹子元曾经带着楚军去讨伐郑国,碰上郑国玩了一出空城计。楚国人认为郑国人可能有诈,于是出于警惕都开始用楚言交流。这群楚人交流的结果是撤兵。事实上,郑国人确实有派细作去打探楚军的情况,但他们不是为了反杀,而是为了更好地撤退。郑国探子用暗语回报了楚军撤退的情况后,原本打算继续撤退的郑国人停止了撤退。

可见楚国人能用雅言交流,而郑国的探子也能听懂楚言。

不过,南方的方言实在比较多,不独楚言。相较于楚言,越言可以说非常难懂。同为南方人,鄂君子皙要听懂《越人歌》也是需要翻译的。但是考虑到越国在勾践后期就把都城从会稽迁到了琅琊,想必春秋末战国初,越国人的雅言推广度也很高了。

侵华日军为何喜欢用破烂军旗开路

江紫辰 《抗战时日军为何喜欢军旗开路 还用破破烂烂的军旗》

因为日本实行的是征兵制,适龄男性都得服兵役,一个市的男性编成一个联队,这个联队的补充兵都来自这个市,由此,日本把全国划分成了几十个联队管区,而日本陆军的军旗也只授予步兵和骑兵联队。

联队旗在日军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每个联队成立时,联队旗必须由天皇在皇宫里亲自授予联队长,而且还有一番天皇问话和联队长答话的仪式,表示这支部队是“天皇亲率”,联队旗随部队出征就相当于“天皇分身”。

所以日军联队把军旗看得十分重要,有专门的护旗班,而且规定军人在见到军旗时要像面见天皇时那样敬礼。

作战时,联队旗随联队本部一起出征,但是危机时刻可以放在师团部。到万不得已部队被全歼或者不得不投降时,联队旗必须被烧毁(日军称之为“军旗奉烧”),旗杆顶的天皇家徽必须被深埋。

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军旗会被放在一个黑色的布口袋中。

但是在部队进攻受挫的时候,日军会果断拿出军旗,用其引导步兵发起进攻,日军认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部队士气。所以很多久经沙场的联队,其军旗往往破损到只剩下外面那圈流苏。

但日军部队几乎不会修补军旗,他们认为军旗越破烂越能显示出部队经历的血战之多,所以只要还能悬挂,就会一直被使用,这也是日军历史越悠久的部队军旗越破烂的原因。

为何西藏的庙宇宫殿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宗 河 《为何西藏的庙宇宫殿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提起拉萨,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布达拉宫的形象来。布达拉宫建造在拉萨河畔一座孤山——红山上。它完全是依山势而建,好像在一定的高度开始,用建筑物把山包裹起来似的,因此造出来的布达拉宫与整个山体浑然一体。因为是建在平原的孤山上,这座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建筑,好像横空出世的天上宫阙。

其实在西藏,这种倚山而建,与山合为一体的建筑物还有许多,比较著名的有山南地区洛扎县的卡久寺、日喀则市的江孜古堡、昌都市丁青县的孜珠寺、阿里地区札达县的古格王朝遗址等。有的专家把这类建筑称为宗堡式建筑,有的专家称之为山崖式建筑。

关于为什么要把这类建筑建在山崖上,一派的观点认为是为了防御。还有一派的观点认为是与宗教信仰有关,是为了与神的世界沟通。寺庙的修建者和朝拜者相信:神灵在离天更近的高处。当这些山崖式的建筑作为世俗政权的宫殿时,则更想表达一种“王权神授”的观念。

回到布达拉宫话题,还有个值得寻味之处:如今站在拉萨对面的山上,俯览整个拉萨城时,会发现看到的最高建筑是布达拉宫。在城区,不管是新区的住宅楼,还是老城区的企事业单位建筑,高度都在布达拉宫之下。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尊重当地风俗,规定拉萨所有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过布达拉宫。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并不是中国人开通的

葛剑雄 《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非中国人兴建,也非中国人推行,而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了丝绸之路。所以查中国的古籍,是找不到“丝绸之路”这个词的。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才提出“丝绸之路”概念。

一般认为,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开了这条路。但这如果仅仅是一条交通路线,它在张骞通西域以前,早就存在了。比如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公元前13世纪商朝妇好墓里,就有昆仑山的和田玉,也就是说,那时就已存在从新疆到内地的交通路线。而张骞通西域也不是为了贸易,而是应汉武帝之命前往中亚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带上了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散给沿途小国,以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后来中亚、西亚的人发现丝绸是好东西,便把丝绸带到了罗马帝国。罗马经济发达,对东方的丝绸有非常强大的需求。而丝绸适合长途贩运,并且利润高,所以丝绸贸易一度繁荣,于是成就了这条丝绸之路。

因为中国历来以“天下之中”自居,自给自足,对外无需求,没有对外贸易的概念,汉朝也不许百姓随意出关,所以在这以后,中国几乎没有主动利用这条路输出丝绸,也很少从丝路贸易获利。且每当有战乱,或西方需求变小时,这条路也就不再畅通。而后阿拉伯人掌握了航海技术,丝绸之路的价值就更加削减了。

猜你喜欢
雅言军旗联队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前往 电视剧《热血军旗》片尾曲
党旗艳 军旗红
临阳联队的敌后抗日斗争
中国古代的普通话
“八一”军旗、军徽诞生记
八一军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