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形式,让数学学习悄然发生

2019-01-10 06:57郭婉真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作业形式实践创新主动参与

郭婉真

摘 要:以学生需要为立足点,尝试着提出渗透一个“趣”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融入一个“玩”字,学生成为快乐的参与者;倾注一个“活”字,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体现一个“新”字,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等策略,创新作业形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数学学习悄然发生。

关键词:作业形式;数学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创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这样的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

那么,如何创新作业形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数学学习悄然发生呢?现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创新作业形式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渗透一个“趣”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置的作业应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具有童趣与亲近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在教授完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这节课后,布置学生制作一个陀螺,并举办了一场陀螺大赛。学生平时就对陀螺这个玩具有极大的兴趣,因此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有的学生根据课堂上学习到的两个知识要点:(1)火柴棍扎在中间时陀螺转得最稳;(2)圆形的陀螺转得最稳,精心制作了一个陀螺;还有的学生为了争夺冠军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查阅资料,了解到陀螺的“重心”,还尝试了多种材料,反复修改,终于使自己的陀螺转得又稳又久。这份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他们都想成为陀螺冠军。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作用、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融入一个“玩”字,学生成为快乐的参与者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面对今天的课程改革,需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把游戏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以学习5的乘法口诀为例玩一个“跟踪追及”的游戏,引导学生与同伴或家长在放学路上看到车牌时,利用车牌上的数据进行游戏作业。方式有二:第一,可以跟踪车牌中的某两位数,找出车牌中能组成5的乘法口诀的两位数,并说出口诀;第二,在看到一个车牌后,利用车牌上的一个数字(如最后一位)与5相乘,说出乘法口诀。为了玩好这个游戏,他们总是以最快的时间掌握好口诀,然后便乐此不疲地玩起来,甚至还把这个游戏进行创编,在课间也能玩。家长也表示这项作业很有意义,变家庭辅导为亲子游戏,一家人其乐融融,真可谓一举两得。

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尊重学生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兴趣、好奇,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成为一名快乐的参与者。

三、倾注一个“活”字,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活”即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在作业形式设计上,應努力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购物”这一单元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需要结合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梳理。我引领学生采用数学手抄报的形式,对自己所理解、掌握的“人民币”的知识进行梳理、创作,真正做到了“用数学、玩数学”,数学作业不是只有做题这一种方式,更有对知识的拓展和丰富。在学生的手抄报中,有的详细介绍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有的学生真正走进了超市,收集记录了多种日用品的价格,玩起了大促销;还有的学生贴心地提醒大家要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在设计中欣赏数学,不知不觉中,数学学习悄然发生。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作业更接近生活、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从而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四、体现一个“新”字,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新颖”的作业形式,不仅使数学学习更具魅力,还能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数学学习更加切实有效。

撰写“数学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周末生活,联系半学期所学的知识撰写一篇“数学日记”,于是《藏在我家中的数学》《原来,菜园中也有数学啊》《我会付钱啦》等精彩的作品应运而生。这样开放性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乐趣。

学生在撰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既回味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充分、自由地发散了思维,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思路,又从多方面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应用的创新者。

正如肖川博士所言:“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科学、合理、创新地设计作业,引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知识的实践者、快乐的参与者、应用的创新者,从而让数学学习悄然发生,让数学学习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黄利华,李玉新.尊重天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新世纪小学数学,2018(3):7-10.

[2]毛健儿.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9):43-44.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作业形式实践创新主动参与
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