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的理论阐述与路径创新

2019-01-11 20:40郑寒君汪文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医药养老老年人

郑寒君 汪文新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目前我国养老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的社区化逐渐成型,传统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也随之表露出种种不足〔1〕。而社区养老模式综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形式的长处,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最佳契合点集中于社区〔2〕。中医药依照病情差异,因时因人因地制定出最佳诊治方案,很少依靠大型设备检查或开出大处方等〔3〕。将中医药的保健与养生引进社区,为社区融入中医药特色,使社区养老服务更有质量,与中医药联合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将会发展的更平稳。因而,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恰好迎合了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到来。但有研究表明,目前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满意比例仍有待提高〔4〕,对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更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的理论阐述不清晰,缺乏路径创新,距离国家期望目标还相距甚远,本文主要对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进行理论阐述。

1 中医药嵌入社区养老是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路径创新

我国目前主要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3种模式。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依据自身原有的生活方式,采取居住在家庭,度过老年生活的传统模式。机构养老指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契合老年人体质心态,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业化服务的住宅,包括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等。社区养老是国家与政府大力推崇的一种适合现代社会与当代人生活习惯的新型养老模式,它是居家养老的一种延伸与发展,即老年人仍然在家居住,同时又能享受上门服务;它以家庭为中心,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为首要服务内容,以提供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方式,是一种既可实现老年人在家养老且能与子女实时联络,又可享受养老照顾的全面型养老方式,是我国未来城市养老的基础〔5〕。

中医药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创新发展,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养老服务水平和促进健康老龄化〔6〕。中医药能根据社区老年人不同身体健康状况来满足其养老需求,将中医药与社区养老联结在一起,不失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化老年人养生需求的路径创新。

2 中医药在社区养老运用的意义

在社区养老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的配合,不仅能缓解患病老人病情,亦能增强未患病老年人体质。

2.1 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能契合老年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 中医提倡“治未病”理念最能符合老年人调养身体的生理和精神需求。中医药施行“防重于治”的准则,重视养生与保健,把预防保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就养老而言,传统中医比西医更符合老年人的需要。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跟年轻人身体条件有差异,相同的病症,年轻人会较快痊愈甚至自愈,而老年人则需消耗更多的时间慢慢调理,直至恢复。另一方面,西医的某些医治手段,就老年人的身体条件而言,可能难以接受,但中医药主要是养生,不主张过分地依赖药物,“三分治,七分养”,能在潜移默化中令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得到好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示,老年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所占比重较大,体现为精神孤独,可归为精神养老问题。老年人闲暇时间多,缺乏精神慰藉,易产生孤单寂寞感。而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可为其解决这一问题,召集社区内老年人共同参与到强身健体的中医特有运动中来,如打太极、练气功等。这不仅让老年人的体质得到增强,更让他们通过集体活动消除了内心的孤独感,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也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2.2 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对老年病症治疗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 中医药自古以来就致力于研究与探讨老年疾病,依据老年人身体情况的差异,制定不同程度的诊疗计划,这对老年人的身体保健与康复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对老年人所患的各种疑难杂症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治疗方法更优,治疗效果更明显。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中已不罕见,病程长且难治愈。考虑到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减退,对西医的吸收能力略差〔7~9〕,自然也就需要依靠中医药慢慢调理。中医药主要靠草药来增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经过提升人体的自愈率来驱除病毒,这让药品的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少。中医药坚持食疗理念,“药补不如食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可通过指导老年人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来调养身体。所以,老年人及其家属都不必担心中医药对身体造成其他的损害。

2.3 中医适宜技术容易传授,社区推广方便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结合当代人所易于接受的医学治疗方法在社会盛行,日益被大众熟悉。中医治疗方式的内容多样,操作简便,如气功、针灸、推拿等,还有一些物理疗法也日渐被大众所熟知,如水疗、热疗、光疗等。“简、便、效、廉”是中医适宜技术所具备的独有特征,也是其精髓所在,中医适宜技术在诊治与保健上显然优于其他方式,因其不需要高端繁杂的仪器设备便能在社区实行,只要相关医务人员略加介绍与宣传,吸引社区老年人关注,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度,即可成为特色社区养老与健康管理的新方式,推行方便。

2.4 中医药推进社区养老可以推广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历代同疾病作斗争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医药作为独有的医药科学,同时又属于我国医药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元体、综合体〔7〕,其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理念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中医药推进社区养老,在每个月设立免费项目体验日,如针灸、按摩等,通过切身体验不仅能让老年人感受到中医药养老的独特优势,也能让子孙辈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到中医药文化,认可中医药。这不仅是对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的宣传,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3 中医药在社区养老中的实践困境

尽管中医药特色养老已在社区涌现,但由于各类因素的制约,中医药特色养老在社区推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瓶颈。

3.1 社区养老中心尚缺乏与中医药结合的成熟模式 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医养结合”起步较晚,开发进程滞后,实际工作进度开展缓慢。这与缺乏针对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管理制度体系有关。政府对中医药和社区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欠缺,导致中医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机构这些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医”与“养”衔接不够,甚至脱轨,社区养老中心缺少与中医药结合的相对成熟模式。中医药特色服务在社区养老工作中不够突出,社区养老中心缺乏中医医疗机构的指导与帮助,中医医疗机构为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表现在养老服务内容和项目单一,如有些社区仅能提供按摩等简单服务,很难实现社区老年人对养老的更高层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与“养”的双向互通。

3.2 公众对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知晓程度低,参与度不高 目前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机构效果不太理想,得不到重视,表现为社会认可度不高。就当前形势看,中医适宜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然而在社区养老中的实践应用率还不够高。大部分老年人宁愿选择居家养老,这与其对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方面的优势了解程度太浅有关,许多群众将熟知的浅显的中医药知识等同为生活经验,将一知半解的中医技能胡乱应用,这些都不利于中医药在社区养老中运行,也不利于中医药知识和技术在社区中推行〔1〕。这样对社区老年人的身体就缺乏中医药的调养与保健,难以发挥出中医药特色对社区养老的独特优势;对国家倡导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相关政策也没落实到位。

3.3 社区养老医务人员不足且中医专业水平较弱 目前在社区养老中心的医务人员大多是全科医生,这样很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中医药养生与保健服务。即便是中医院校毕业生,也存在中医医疗技术水平不够高的表现,“重理论,轻临床”问题突出,另外,专业人员数量不够,加之其技术水平不够高,人员不固定,造成社区养老高质量医务人员短缺的现象。

4 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的路径创新

以社区养老为基础,针对以上中医药在社区养老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现代中医药发展与现实情况,提出以下路径。

4.1 为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服务建立配套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强调建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疗养院〔8〕。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的进步,但对于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方面却未提及。国家还需及时制定与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相关的政策方针,从上至下,加强政策引导作用,发挥国家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制定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社区养老机构中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从而对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进行规范化管理,也为其科学有序的发展提供制度化保障。

4.2 利用互联网推广与发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 老年人群对中医药特色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却较低,所以考虑如何让中医药特色养老理念深入人心,以便更好地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9〕。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互联网传播体系,站在传承中医文化的角度,为中医药养老在社区发展奠定一定基础,为老年人与社区养老中心提前建立互信关系。

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网络办事平台。社区养老中心可通过建立人体健康评估系统APP,年轻人出于对长辈的关心,同时又能为其节约带老年人外出体检的时间,从而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而后传授给老年人,通过APP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评估,采用可视化效果起到警示作用〔10〕,并为老年人拟定中医药健康养生方案;另如通过网上或电话预约就能享受到社区养老中心按摩师的上门服务,提高效率,节省了到现场排队取号的等候时间。

4.3 加强社区养老中医药人才建设 社区养老中心的人力资源既有短缺现象,也有中医药专业性不够强的问题,因此在考虑增量的同时也要重质。在医学教育计划中,联合中医药在养老与保健等的优势,注重社区养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11〕。利用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积极组织中医临床教育与中医技术骨干培训活动,如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解决“重理论,轻临床”问题。

国家可出台政策激励中医院校毕业生踊跃从事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工作,弥补社区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缺口,增强社区养老机构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制定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依照社区规模大小,配备相应的针灸师、推拿师、气功师人数,做到既不浪费人力资源,也避免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不定期对其进行中医药知识更新,可组织中医药社区养老相关知识讲座与中医药分类项目职业培训,以达到提升现有人力资源工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聘请一些知名老中医来社区,发挥老中医的号召力,以获取社区老年人对中医药的信任,逐渐参与到中医药养老中来。

4.4 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的技术路径 在社区中,除身体完全健康的老年人,也有疾病刚刚发生、未觉痛苦、症状还不大明显、能够用中药来达到病除效果的老年人;另有患各种不同程度慢性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按照这三种身体健康状况的差异,用中医的归类法可分为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三种情况,治未病是对平时的预防;治欲病是对快病发关头的防备;治已病是针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对应也有不同的服务计划,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的技术路径为治未病:气功、推拿、拔火缸、太极拳、食疗、膏方、穴位敷贴、刮痧;治欲病:针灸、内服中药、食疗、推拿;治己病:口服中草药、外敷膏药、食疗、针灸。

猜你喜欢
中医药养老老年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认识老年人跌倒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