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与难题

2019-01-12 08:22省政府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难题城乡农民

省政府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主要讲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三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转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现在农村改革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制约了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村的全面转型。受城乡二元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农村改革相对滞后,在改革的路径方面、在政策措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很多政策投入比较重视城市,很多改革措施在农村推进缓慢。有些法律规章制度比较滞后,要改革还存在法律上的障碍。要打破这种状况,一定要解放思想,打破束缚,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激活农村的要素、资源、市场。

目前农村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要素严重短缺与利用不足并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主体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今后,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但一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破除城市资本下乡的一切障碍,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合理流动。

下一步农村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在的顶层设计、大的方向已经明确,就是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关键在于如何放活土地经营权,如何放活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权,如何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

第二个关键是如何促进城市资本下乡。城市资本不单纯是一种资金,而是应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经验在内的一个综合体。从现在来看,土地流转的比例是35%,流转的土地目前存在严重的非粮化倾向。根据我们调查,在某些地区,流转土地种粮的比例不超过10%,也就是说流转的土地90%以上都是非粮化,原因是土地流转的成本要高于种粮收益。同时,对城市资本下乡、对乡村振兴要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理,明确禁止和限制的领域。

第三个关键是强化农村产业支撑。产业兴,经济兴,乡村兴。要强化农村的产业支撑,第一个方面,要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绿色农业,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工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并把广大小农生产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怎么把这种小规模生产经营即小农生产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第二个方面,应该以农业为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主要有三个路径:第一,充分地挖掘农业的多维功能,推动农村产业链向多维延伸;第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综向融合和纵向一体化;第三,推动农业和文化旅游、电商、康养等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横向融合和横向一体化。

第二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很多难点,主要破解三个大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人才短缺问题。这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空心化,农民的素质、科学文化素养远远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但是现在留守农民的素质又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破解路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现有人才怎么充分利用,怎么稳定好、利用好,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是对农村人才进行培养,包括对干部、农民企业家、新型主体和农民的培训。培训不一定依靠政府,政府可以拿钱,采取补贴或者是奖补的办法,或是通过第三方机构,或是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服务。第三个方面是鼓励各类人才下乡。包括城市的企业家、居民、大学生,还有各个方面的人才,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居住,同时还要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个难题是资金短缺难题。现在农村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积累能力有限,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农村人均占用的公共资源远远小于城市,农村资金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用数据可以说明,人均占用公共投资城乡差距很大,山东的情况也是这样。

怎么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根本上就是要建立多渠道、低成本、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为此,要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外商投资广泛地进入,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激活农村的资源,打通资源变资本、变股金、变财富的渠道,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开辟广阔渠道。

第三个难题是要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2009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2009年以后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这些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幅度越来越小,最近两年城乡收入比仅下降0.01,说明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难度越来越大。

还有一点,这些年来虽然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但农民收入的增长不是主要靠农业,也不是主要靠农村,而是主要依赖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也就是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城市产业的支撑。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但农村没有产业支撑,农村产业凋敝了,乡村可能会衰败。这样一种建立在农业农村之外,或者依靠城市产业支撑的城市导向型农民增收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农民增收最根本的来源,应该来自于农业,来自于农村,而不是农业农村之外的城市产业的支撑。未来我们的农民增收一定要通过农村产业振兴和资源全面激活,更多地依靠农业,更多地依靠农村,逐步建立可持续的农业农村导向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难题城乡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狗之难题
城乡涌动创业潮
难题大作战
巧解难题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