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百万或将引领职业教育系统变革

2019-01-14 12:13
江苏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高技能生源办学

全国“两会”虽已胜利闭幕,但是关于职教发展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高职扩招100万”这一国策的研讨,已从最初的感性认知,逐步深入到对国家政策制定初衷的探源和对实际操作的理性思考。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一“百万扩招”新政立即引发各界热议。

毋庸讳言,眼下有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关注“如何完成招生任务”“如何出奇制胜”。如果大家对“高职扩招”政策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这种浅表层次,则很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今年“扩招百万”,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国家给高职院校追加了100万的招生指标,但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看,其前半句是“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而其更大的前提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因此,这一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必然会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产生深远影响,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引发我国职业教育产生“连锁反应”,值得我们每个职教人深入思考,未雨绸缪。

一是办学定位发生改变。高职扩招百万,且生源多元,这意味着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服务职能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职院校将不再纯粹地为青年学生提供学历教育,而是为更加广大的社会群体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服务。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完成和普及高等学历教育,而是更加长远地着眼于让更广大的社会群体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使其成为高技能人才,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将自主办学落到实处。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办学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招生计划是否属于社会稀缺资源。如果将来人人都能自由申请,都有机会就读高职,高职招生便难有“猫腻”,上级主管部门就能更加放心、放手,让学校自主探索招生制度改革。届时,我国高职招生形式将与国际接轨,逐步向“自主申请”“随时注册”甚至“动态入学”转变。而学校的自主还将在“自树品牌”“自颁文凭”“自授学位”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是宽进严出成为常态。高职“扩招百万”已成国家战略,旨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比“数字账”更重要的,是站在更高的层面算“社会账”和“经济发展账”。因此完成既定招生计划是每一所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容不得讨价还价。当起点各异、目标有别、出路不同的各类社会群体成为高职院校的主导生源时,以“注册”和“申请”为特征的“宽进”式招生,以及为保证办学质量而必须采取的“严出”措施,便会成为常态。

四是评价改革呼之欲出。评价往往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传统评价将被迫改革。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于要求所有毕业生达到规定标准或完成规定学分。但当高职生源多元以后,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或者毕业标准“一刀切”就显得不切实际,甚至根本无法操作。届时,我们或许不得不将学生的毕业标准与其入学基础、求学目标相挂钩,并向通过接受高职教育获得一定“受益增量”或者完成了自我求学目标的学生颁发毕业文凭。

五是“订单教育”又成新宠。“订单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专有名词,适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订单教育”被说成了“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以体现某地政府或某一行业企业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有条件合作。在“扩招百万”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发生改变,将不得不与一些群体的管理部门或服务单位进行合作。届时,面向多元生源的“委托培养”“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将统称为“订单教育”,且又成为办学热点。

六是本科转型应时提速。2014年6月,国务院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规划至今进展缓慢,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如今,政府工作报告站在“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又有利于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高度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既布置了“政治任务”,又辅以财政支持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必将提速。

七是教学变革被“逼上梁山”。因材施教历来是教育的普遍规律,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一直以学校统一安排为主(统一的时间、地点、内容、标准、方式),对同一批学生进行流水线式的培养。如今,高职生源多元化以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难以为继,针对那些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年龄也参差不齐的学生,传统的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教学频度等亦将随之变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职教20条”中关于职业院校师资“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等人事政策的创新,也将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带来机遇。

八是产教融合完美破冰。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础是校企合作,企业必须成为职业教育的“双主体”之一,而不是旁观者或局外人。然而,实际校企合作中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和“两张皮”等现象却一直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未来的职业教育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充分体现面向企业、服务行业、促进产业的功能定位。职业教育的发展既立足为企业服务,更依托企业办学。在国家财税政策、激励政策的充分引导下,校企合作将完美“破冰”,产教融合将得到深度拓展。

猜你喜欢
高技能生源办学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