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14 03:24陈淑贞陈成辉陈湧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伪影低剂量螺旋

陈淑贞 陈成辉 陈湧泉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 361022;2、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4)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致死率极高,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急需一种无创诊断方式用以准确诊断冠心病患者,在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冠状动脉CT成像应运而生,该技术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等优点,在冠心病检查成像及冠心病危险分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但由于64排螺旋CT在扫描时具有薄层、小螺距、大范围的特点,其冠状动脉成像所需射线剂量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给患者身体带来潜在危害[2]。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低剂量技术在兼顾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上述时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5.73±8.92)岁。观察组男 28 例,女 25例;年龄 32~80 岁,平均年龄(55.79±9.13)岁。入选标准:①患者病症为心前区不适、冠心病、可以冠状动脉病变等。②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排除标准:①行冠脉搭桥手术者;②心、肝、肾等脏器官衰竭者;③对典剂过敏者;④心律失常或心率>70bpm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扫描,观察组则根据BMI调整管电压和管电流,利用前置ECG门控点射方式扫描。两组军用相同Z轴覆盖范围及对比剂注射速率、剂量,以同一管球旋转速度及螺距对比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噪声、辐射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依照美国心脏协会修订的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将影像的清晰度、连续性、信噪比、伪影的有无及程度纳入评价标准,共分为4分。1分:运动伪影很少或没有,错层与管腔直径比率小于1/3,信噪比完美,血管壁清晰,对评价狭窄及斑块价值很大。2分:有大量运动伪影,错层与管腔直径比率大于1/3,信噪比良好,血管壁部分模糊,对评价狭窄及斑块有一定价值。3分:运动伪影、错层及信噪比严重影响冠状动脉的诊断,狭窄程度无法估量,但可以排除严重的狭窄。4分:图像无诊断价值[3]。②比较两组有效剂量,运用公式ED=DLPXC计算,DLP为剂量长度乘积,CT为容积CT剂量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图像质量按四分法评分结果

在1~3分区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值为 4 的分组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图像质量按四分法评分结果[n(%)]

2.2 比较两组图像噪声

观察组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图像噪声(Hu)(±s)

表2 比较两组图像噪声(Hu)(±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值例数(n)5 3 5 3平均噪声2 5.2 8±5.1 6 2 8.9 1±5.2 3 0.0 0 7

2.3 比较两组平均有效剂量

观察组平均有效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平均有效剂量(mSv)(±s)

表3 比较两组平均有效剂量(mSv)(±s)

?

3 讨论

CCTA是冠状动脉病变筛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但检查过程中高辐射剂量的射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在CT放射过程中既要保证影像的质量,同时还应尽可能减少CCTA辐射剂量,以减少对人体的损害。但由于过低的剂量会降低影像质量,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患者往往需要重复扫描,再次加重了辐射对受检者的损害[4]。因此,如何保证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平衡成为目前CT扫描技术研究的重点。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我院106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组研究低剂量技术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①辐射剂量与影像质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通常影像质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多而增强,同时可降低影像噪声。②心率过快、心律不齐等均会产生运动伪影,是降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生成错误的诊断评价。③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显示,冠状动脉1至4级分支随管腔内径的增大而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管腔通畅程度、斑块位置、形态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说明MSCT是诊断冠状动脉较为可靠的方法,能够准确显示多种冠状动脉病变。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只能单一显示管腔通畅情况,并无管壁方面的信息[5]。因此,MSCT可以应用于冠脉病变的早期检测,效果要优于CAG,能够为冠脉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④低剂量技术可显著降低扫描射线所需辐射剂量,同时能够保证与常规扫描方法相当的图像质量。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并且不影响影像质量,但尚有部分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

猜你喜欢
伪影低剂量螺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旋风“螺旋丸”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