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动脉血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9-01-14 07:45赵锦河梁铝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动脉血开腹胆囊

赵锦河 梁铝芳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外科 佛山 528200)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但具有创伤性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缺点,难以在结石患者中实现普遍推广[1]。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依靠其创伤小、切口美观、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逐渐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也成为了医学研究的一大焦点[2]。然而,只要是手术就难免会给机体带来创伤,影响机体内环境平衡[3]。为了进一步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院7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动脉血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拟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7~65岁,平均(39.42±5.6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03±0.55)年;单发21例,多发1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8~65岁,平均(39.51±5.73)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05±0.49)年;单发20例,多发1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手术耐受性均较强;③胆囊壁厚度<0.4cm。(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肾肝器官疾病、胆管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糖尿病、高血压者;②具有精神障碍,治疗依从性差者;③存在上腹部手术既往史。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从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开,长度8~10cm,探查腹腔脏器,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提起胆囊壶腹部,于胆囊三角区找出胆囊管与动脉,钝性分离胆囊动脉,逆行从胆囊底部、胆囊床上锐性分离胆囊,将胆囊管剪断,移除胆囊结石,若取石后腹腔存在较严重污染,需在肝位置放置引流管实施引流。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患者脐缘位置作切口,插入气腹针并制造人工气腹,将腹腔内压控制在10~13mmHg,置入腹腔镜,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位置作一切口并放置抓取钳,在腋前线肋缘下约2cm位置作一切口并安置冲洗器,在剑突下2~4cm稍稍偏右位置作一切口并安置电凝钩,在腹腔镜支持下对胆囊三角区进行探查,分离粘连,仔细分辨胆囊管与动脉,依据胆囊三角区周围炎症程度与解剖是否清晰选择逆行、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确认生物夹已夹好,胆囊床无胆漏与渗血后缝合穿刺孔,若腹腔存在黏液流出与粘连严重,需放置引流管。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d后动脉血气、炎症反应。(1)动脉血气:通过ABL90睿逸血气分析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对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检测;(2)炎症反应: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3ml,采用西门子IMMUNITE1000化学发光仪对白介素-6(IL-6)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采用日立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

治疗后,观察组pH与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炎症反应

治疗后,观察组IL-6与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pH氧分压(mmHg二氧化碳分压(mm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357.42±0.027.31±0.0387.11±6.1279.31±4.2436.28±2.5947.32±4.64观察组357.43±0.037.44±0.0287.09±6.1982.37±3.9336.17±2.5042.29±5.61t1.64121.3310.0153.1310.1814.088P0.1060.0000.9890.0030.8570.000

组别例数IL-6(ng/L)CRP(m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351.01±0.141.43±0.223.82±0.915.42±1.23 观察组351.02±0.161.12±0.163.87±1.114.01±1.22t0.2786.7420.2064.815P0.7820.0000.8370.000

3 讨论

胆囊结石属于胆道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与妊娠、肥胖、雌激素、高脂肪饮食等诸多因素相关[4]。既往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该疗法主要从右上腹或右肋缘腹直肌处作切口进入腹部,虽具有根治性,但损伤肌肉及血管,加大出血量,引发术后感染,损伤胆囊功能[5]。现阶段,伴随着内镜医疗器械的快速更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应运而生,并赢得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青睐。该技术具有微创性,可有效弥补传统术式不足之处,加快肠肌电活动性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对患者的适应性更强,应用效果较好[6]。

腹腔镜胆囊切除不仅皮肤切口小、手术视野大,利于术者同时观察整个腹腔脏器情况,还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对腹腔干扰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H与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手术给患者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小,可避免其动脉血气指标发生较大波动,利于维护肝功能正常,吴杰[8]等报道与本研究一致。另外,手术属于特殊形式的人体创伤,易产生应激反应,抑制机体机能,其影响程度与手术创伤、持续时间关系密切,能够炎症反应中得以体现[9]。IL-6与CRP均属于敏感度较高的炎症指标,且手术创伤越大其水平越高,其中,IL-6可通过促使T细胞分化,加快炎症因子释放来诱导炎症反应。CRP为急性相蛋白,是细菌感染与严重组织损伤的重要诊断指标,可在机体组织受损或出现炎症反应时经肝脏细胞快速、大量合成[10]。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IL-6与CRP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无论是开腹胆囊切除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皆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不良影响,但后者炎症反应轻微,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术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设备特殊,且需造人工气腹,临床实施需更为谨慎。

综上所述,针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利于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抑制炎症反应,相较于开腹切除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小。

猜你喜欢
动脉血开腹胆囊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