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山坡”奔向“金银窝”

2019-01-17 06:27丁锡国张玉洁高文成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期
关键词:户户洞村工作队

丁锡国 张玉洁 高文成

俯瞰十八洞村

苗鼓铿锵敲起来,山歌嘹亮唱起来,舞蹈欢快跳起来……

不久前,地处湘西花垣县深山的苗族村寨十八洞村,用一场热闹的歌舞晚会,送走了一个难忘的日子。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贫困村落,看望乡亲,同大家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如今5年过去了,十八洞村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成为小康示范村寨。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7年年底的10180元。

高山回荡的歌谣,传唱着十八洞村人的新生活。

通水通电又通路 户户过上新生活

十八洞村地处特困山区武陵山腹地,水秀洞奇,山水相连,有“小张家界”之称。但因群山阻隔,交通滞碍,民生维艰。

“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头多。不通公路水和电,手捧金碗莫奈何。”

村民杨正邦对家乡的记忆,是闭塞、贫穷。十几年前,车辆还开不进村子。因为交通极不方便,十八洞村徒有满眼好风景,十八洞村人空有一身壮力气。

2018年才40岁的杨正邦,到沈阳、宁波打工16年,直到2014年年初,才回到家乡。

此后的日子,十八洞村天天在变:路通了,电有了,水通了,危房改造了,地面铺平了,垃圾站建起来了……杨正邦特别感慨的是,通村道路从羊肠小道变成土坯路、车辆单行道,现在又拓宽为双向通行的大道。

深山连通世界,十八洞村的“穷根”拔掉了。

来村子参观、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小村热闹了,村子里的活计随之多起来。指挥交通、打扫卫生,杨正邦从早到晚在街上忙活。今年国庆节,他开办了全村第十一家农家乐。2018年11月3日,十八洞村举行文艺晚会,杨正邦的农家乐一天接待客人就有100多人。

当年的贫困户杨正邦,买了电冰箱、平板大彩电,去年又买了私家车。现在,他经常开上私家车,出山进货。道路虽在群山中起伏弯曲,但路面平整、宽敞,再无行路难。

十八洞村传唱的山歌从此欢快起来:“苗家住在金银窝,境内自然资源多。通水通电又通路,户户过上新生活。”

精准扶贫来领航 户户脱贫奔小康

“三沟两岔穷旮旯,红薯土豆苞谷粑,要想吃餐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十八洞村人均耕地只有8分多。一块块巴掌大的土地,分散在山顶、山腰和山谷里。

十八洞村人祖祖辈辈就靠这点地生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十八洞村脱贫致富,仍然紧紧抓住这个根本,不同的是,土地上的“文章”和从前不太一样了。

2017年年底,十八洞村每名贫困人口从猕猴桃基地分得1000元收益。这笔钱,不是他们用汗珠子换来的,而是他们的股金“生”出来的。

因为土地状况不适合搞规模产业,2014年,十八洞村将政策扶持资金集中起来作为股金,与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在20多公里外的地方流转1000多亩土地,建立了猕猴桃种植基地。去年,猕猴桃挂果,当年开始分红。2018年产量大增,效益更好,分红有望翻番。他们的目标是,进入盛果期后,年人均分红5000元。

1000多亩“飞地”,比十八洞村现有的土地面积还大,收益也高出许多。村里那些零零星星的地块,又被改造提升,变成乡村旅游新卖点。

全村200多农户用承包地入股农旅专业合作社,按发展旅游的标准,统一设计规划。山坡上种桃子,稻田里养鱼。桃子采摘权、稻花鱼捕捞权,向游客转让。一块土地,收益从一笔变成了三笔:土地有保底收入;社员为合作社打工有收入;合作社经营得好,还会有分红。

十八洞村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广。一家企业投资办起山泉水厂,村民进厂当了工人,村集体也有了至少50万元的年收入。40多名妇女在家绣苗绣,2017年一年就收入26万元。老人在家门前摆个小摊卖山货,收入也不错。

十八洞村人的笑声发自内心,歌声也洋溢着幸福:“苗家住在高山坡,境内自然资源多,精准扶贫来领航,户户脱贫奔小康。”

十八洞村美景,引众多客人前来游玩

要想快脱贫 全村一条心

“金鸡开了口,凤凰开了声,要想快脱贫,全村一条心。”

十八洞村是13年前才由飞虫、竹子两个村庄合并而成的新村,村子合了,人心难合。原飞虫村离国道近,给原竹子村修路、架电,绕不开飞虫村的土地。建旅游设施,也不能不占用土地。当时,村集体没有收入,一分钱补偿也给不了。因此,群众没少出难题。工程好不容易开了工,又被村民阻拦,被迫停工的情况,常有。

人穷,志短,容易得“软骨病”。一些人巴不得政府把自己的衣食住行全包下来。花垣县委委派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不久,就把破除村民“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当成首要工作目标。

工作队有办法。举办篮球赛、苗歌会、赶秋节、文艺晚会,把原来两个村子四个寨子群众的心,往一块拢;组织留守妇女,成立苗绣专业合作社,组织青年成立民兵突击队,担当急难险重任务,两支队伍成为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好帮手;每年一次对16岁以上村民支持公益、遵纪守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情况量化打分,张榜公布,让排名靠后的,“红红脸、出出汗”;借助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党支部、村委会,给群众一个信得过的领导班子。

潜移默化中,十八洞村人的脑袋富了、干劲足了。近5年,村民自愿投工投劳3000余个,建起许多公共项目。

村民龙先兰是个孤儿,破罐子破摔,喜欢喝酒、打架、闹事,4年前曾闯进副省长主持的座谈会要饭吃。扶贫工作队队长把他当成亲兄弟,温暖他、帮助他、感化他,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脱贫又“脱单”。如今,龙先兰用自己和妻子的名字,为自己生产的蜂蜜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养蜂合作社,把118户养蜂户联系在一起,规模已扩大到1000多箱。龙先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新修订的十八洞村村规民约,有了这样的新开篇:“雨露阳光,润我家乡,饮水思源,自立自强……”

猜你喜欢
户户洞村工作队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长治市应急管理局扶贫工作队:真扶贫让日子“真红火”
7.今天工作队进村
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
江南采风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户户通”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