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互联网+”的陷阱
——访纺道1707创始人秦新莲

2019-01-17 12:05董雅琪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纱线纺织互联网+

文/本刊记者 董雅琪

纺道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正是源于秦新莲与同事们把“傻瓜式的专注”做到了极致

“一个人不是说能力有多强就能做好一件事,很多时候只要认真做就能把事情做好。”这句看似简单的话,秦新莲用3年的时间身体力行做到了。她与运营总监恽小波、技术总监张国良创办了纺道1707(以下简称“纺道”)。如今,纺道的成功,正是来自于秦新莲与她的伙伴们近3万个小时的心血付出,以及如同傻瓜般的坚持。

纺道成立之前,秦新莲便意识到用互联网的思维做纱线是不可能的:自己连实盘都没有摸过如何能做好平台?如何能做到了解纱线客户的需求?于是,秦新莲进入杭州永昉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昉”),从事实体纱线的生产、销售,尝试了解整个纱线的线下交易过程。几年的摸爬滚打中,永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差异化纱线中谋到了出路。这其中也有不少的辛酸。

差异化纱线之路

永昉最初选择的差异化纱线是德国拜耳公司的一款腈纶产品,名叫“德绒”。从原料采购、纺纱、面料、染色,甚至最后的成衣,秦新莲都亲自操刀,经过2~3个月的开发,她发现德绒比传统的腈纶具有更高的舒适性,在抗起球、抗静电性能上也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寻找差异化的纱线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如何将其推广出去。本着“好物好销量”的互联网原则,秦新莲本以为好东西大家自然会来买,但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试纺出来的150吨德绒混纺纱完全没有销路。

不过,秦新莲回忆道:“第一次的失败不叫失败,算是因祸得福了。”这次失败证实了将过去在互联网公司的思路硬搬过来太过天真,并不是好产品就能有好销路。倒是秦新莲敢闯敢拼的性格为永昉带来了新契机,她带着工作人员从小批量一点点向市场推广,时至今日,永昉已经成为国内德绒最大的用户之一,仅2018年德绒的使用量就达到4000~5000吨,未来,永昉还将推出拜耳集团0.6D超细旦款的系列产品。

把“傻瓜式的专注”做到极致

永昉的不断进步使秦新莲又想到了最初的梦想,给纺织行业注入互联网。在分析了纺织整个互联网平台以后,秦新莲发现大部分纺织互联网平台侧重做综合行情分析或者展会活动,并没有人从原料和纱线行情做起。于是,本着为纺织行业服务的宗旨,2017年7月,纺道1707成立了。

纺道1707三位创始人,左起:恽小波、秦新莲、张国良。

最初,秦新莲每年通过永昉盈利的10%来运营纺道,经过两年的培育,纺道已经拥有3万多粉丝,每天早晨9点发送的晨报,更成为很多用户了解当天纱线行情的一个窗口。有趣的是,很多用户并不知道他们每天看的纺道其实与秦新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知道的秦新莲,是那个永昉的秦总。

纺道通过自己的客服与用户进行点对点对接,能够更快速把市场消息传递给用户。而平台与粉丝的互动形式,使得用户对于平台拥有更高的忠诚度。另外,据张国良分析,粉丝数据庞大并不代表平台良性运转。以纺道为例,它的用户基数可能没有很多行业内的平台量大,但是针对自身传播纱线交易指数来看,纺道的用户群体更加集中,有效用户占比更高。所以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流量变现能够得到更快的实现。

“傻瓜式的专注”是秦新莲对自己做事的概括,纺道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正是源于秦新莲与同事们把“傻瓜式”做到了极致。

大数据时代,拥有数据就能掌握风向。根据长期的数据积累,纺道已经可以做到综合纱厂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进行大数据核价;加之本身永昉在线下有纤维原料实盘买入,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市场检验,同时具备这样两项条件的网站平台在行业内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福建、山东的纱厂会根据纺道每天的报价来定价。

恽小波谈道:“因为纺道的客服每天跟纱厂互动,所以目前能够把纱线行情趋势准确的通知到优质客户,帮助客户有效避险;同时也将用户与纺道平台联系得更加紧密。”

纺织+互联网的新生态

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做成“互联网+”的新生态。关于线上支付的纱线交易平台,恽小波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说:“现阶段有很多纱线交易平台,但是交易量一直不怎么好。这是因为不同的纱线生产商、原料来源,以及纺纱时节等多方面原因,会导致纺出来的纱线多多少少存在差异,这就为线上交易带来了很大难度。很多人想把交易平台做成互联网公司以此实现转型,但目前来看,在纺织领域是不好实现的,互联网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使用。”

的确,在纺织这个传统行业里,手机、电脑这些载体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现信息互换在当前更适合平台发展。纺道把信息互动落到实处,捕捉用户有效信息,这些有效信息都将成为大数据来源。

其实在早期,纺道也想到过要做线上交易,他们尝试制作交易软件,购买服务器、托管,甚至从银行直接拉专线进行网上交易,前前后后花费近200万元,最终因为线下实盘与线上购买存在差异导致项目直接流产。用秦新莲的话说就是:“在线上交易上面,我们付出了很多血和泪的教训。”

通过两年的磨砺,纺道钻研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道路。着手本职工作,做好纱线行情预测分析;拥有大量有效用户,开展终端产品零售;大数据分析抓取有利价格,服务采购商。在采访期间,秦新莲多次表示非常感谢平台的投资合作伙伴,在背后默默地给予了纺道资金的支持,她自己也一直在讲,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成为终端产品。就是这样一群追求极致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纺道的未来会更好。

猜你喜欢
纱线纺织互联网+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针织与纱线
纱线与针织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