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产业

2019-01-17 12:05宁翠娟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母粒涤纶纤维

文/ 本刊记者 宁翠娟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是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及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是纺织工业绿色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废旧聚酯瓶片、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科技创新成果日益增多,平均能耗和水耗明显下降。特别是,我国再生涤纶FDY多空、异形、复合产品的开发已走在世界前列;常温常压可染再生涤纶纤维的制备技术与应用、低熔点再生涤纶短纤的开发和聚酯类废旧纺织品完全醇解封闭产业链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再生涤纶产品开发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2018年12月10日,在杭州萧山举行的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在致辞中说道。

当前,全面节约资源,加大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自然也就肩负了更大的社会责任。那么,在当今环境下,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正是本次会议探讨的焦点。

采用了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的球衣。

政策解读

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体改所循环经济室主任杨春平从宏观政策到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解读。首先,中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两者具有质的统一性。其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推行绿色的发展和生活方式。要通过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存量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化增量,来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再次,循环经济是推行绿色发展的具体实现模式和依靠。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是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及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目前,在大力发展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产业的同时,还面临着排污许可实施全过程监管、开展无组织排放措施监管,环保税并未“一视同仁”等新形势。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艳萍指出,企业将面临排污许可“一证化管理”、排污单位“自证守法”、环境管理总量和浓度“双管控”、排污单位守法判定标准加严等8项新挑战。因此,我们要实施全过程绿色清洁生产方式。其中,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倒逼传统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不断转型优化,引领传统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向国际化迈进。

我国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快速发展,已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但在循环利用上仍面临着回收、技术、市场、经济等瓶颈

现状分析

“我国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包括以棉型再生色纺涤纶短纤为主的江苏江阴、以涤纶短纤填充料和再生涤纶长丝为主的浙江慈溪、以半消光高强低伸棉型再生涤纶短纤为主的广东普宁等地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多项废旧纺织品相关项目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可以看出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在循环利用上仍面临着回收、技术、市场、经济等瓶颈,亟需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提高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能力,加强行业规范、促进产业升级,健全标准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

对于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的标准现状,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主任陆秀琴表示,现行标准有17项,且均为行业标准,其中方法标准1项、原料标准2项、短纤维标准7项、长丝标准7项。而《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的安全性评价》两项国家标准也已经列入明年的在研计划。

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经理郝尚坤认为,今年再生产业两头挤压的走势更加明显,再生PET供应量下降,首度出现去库存情况。而由于环保、原料的压力,再生有色纤维的需求增长良好,今年销售表现相对抢眼。同时,国内外对循环再生纤维的关注度和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对高端、有认证的再生化学纤维的需求量明显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高端再生长丝的年度需求量已近10万吨。

品牌视角

目前来看,再生涤纶全球产能的80%是在中国。国际品牌对于再生涤纶的评价使用可持续发展指数,该指数甚至大于有机棉花、汉麻等原料。国际终端品牌行业从业者段富荣指出,各大终端零售品牌都在积极拥抱绿色环保材料,制定了各自在材料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宜家家居、耐克、迪卡侬均要在2025年前实现所有的涤纶产品使用100%再生涤纶。

此外,国际终端品牌对再生涤纶工艺流程中的核心控制点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涤纶纯度测试、废PET瓶子的分离、APEO的清洗、含水率测试、重金属过滤、涤纶成分的检测等。其可接受的全球再生认证体系有:GRS(全球再生回收标准),主要针对欧盟市场;SCS(科学认证体系),主要针对美国市场;ITS Green Leaf/绿叶认证,主要针对中国市场;SGS追溯体系认证等。

技术交流

面对来自原料、产品、企业等方面的新形势、新挑战,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分享了应对思路。一是加大国内回收体系建设,建成覆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PET瓶网络,实现15万吨聚酯瓶年回收处理量;二是提高原料自产率和综合利用率,使得纺丝原料自够率90%,回收塑料加工利用率95%;三是生产柔性化和产品差别化,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式定制生产新格局;四是通过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实现技术升级;五是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实施从原料、过程到检验的全面质量管控。

仪征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复合方式生产再生长丝。公司总经理孙亚军指出,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有:生产成本低、浅度反应;工艺流程短,节省厂房、投资;均化重聚调整熔体粘度有利于纺丝;规模化连续式。此外,他还提出要加大功能化再生产品的研发力度,拓展其应用领域。

采用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制作的服装。

日本环境设计株式会社社长高尾正树带来了一种新的JEPLAN化学法/瓶到瓶BHET回收流程,该技术是将PET降解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也就是PET的单体,纯化后再聚合得到PET。而回收的BHET纯度最高达到97%,生产的切片物性跟新料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如果用在瓶级切片,添加比例可以达到100%。目前该技术也得到工业级放大,建立了PET/BHET化学法循环再生川崎厂。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纺丝级切片,该技术专利制程开放无偿授权。

针对再生纤维生产过程中,色母粒与再生料混合易造成分层、头尾不均等各种缺点,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谢伟提出了再生重挤切片与母粒转鼓混合、体积式单计量母粒添加系统、失重式单计量母粒添加系统、多计量单色母粒混配添加系统、单计量母粒熔体混合添加系统5个解决方案。目前,苏州宝丽迪已经开发了再生黑母粒、再生高色牢度彩色母粒、再生光致变色母粒、再生纳米竹炭母粒、再生彩色阻燃母粒等多款产品。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昌木主要介绍了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及智能化装备技术,并列举了在产业化生产应用方面比较突出的3个例子。一是在浙江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建设完成20万吨/年的废弃聚酯瓶加工清洗示范线和20万吨/年再生聚酯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示范线,开发出色丝、异收缩混纤丝等产品;二是在山东龙福有限公司建设完成3000吨/年的废弃聚酯瓶高强丝生产示范线,开发出普通高强、中强产业丝;三是在浙江绿宇环保纤维有限公司建设完成5万吨/年的聚酯废料再生纤维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示范线,开发出高品质POY及色丝。

相关链接:

2018年12月9日,2018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为适应形势和工作需要,会议审核通过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的决定及其分会的工作条例,并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分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副秘书长。至此,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宣告正式成立。

经选举,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担任首届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林世东担任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李德利担任秘书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李伯鸣担任副秘书长,10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担任副会长。

陈浩表示,今后会继续按照分会的工作条例总体要求开展工作,接下来,将加快推进进口瓶片政策落地,使再生原料价格及供求尽快进入正常轨道,规范行业规范准入机制,推进行业进步和产品开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母粒涤纶纤维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稀土PET夜光纤维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上海松亚化工有限公司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消光聚酯母粒制备工艺研究
11 dtex/6 f涤纶超细低弹丝的研制
涤纶短纤打包计量控制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