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

2019-01-17 12:05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纺织科技

策划_执行/本刊编辑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未艾,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无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还是纺织强国“四大战略”和纺织行业“三个新定位”,科技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发挥引领作用,这也为纺织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发展战略,中国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首次进入“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前20名。

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阶段

正如中纺联领导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行业成就中指出:“40年的探索与奋斗,已经为纺织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与文化基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纺织强国梦想。”我国纺织科技经历了“跟跑”到“跟跑与并跑并存”再到目前“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三个阶段,通过一系列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行业科技进步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目前纺织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共有61家、分中心4家,比2012年增加16家;共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8家,比2012年增加17家;建立了一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这些创新平台已成为产业集成创新的重要形式,促进了相关领域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和应用间的协作创新。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纺织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研究与试验(R&D)经费支出449.74亿元,比2012年的257.06亿元增长了7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69%,比2012年高0.23个百分点。研发专利大幅增长,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年度授权量增加到每年4万件以上,比2012年增长60%。

三是高水平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纺织工业科技成果硕果累累,共获国家级奖286项,部级奖及协会奖3168项,其中,有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1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或技术发明二等奖。碳纤维干喷湿纺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实现了万吨级产业化;以紧密纺、喷气涡流纺为代表的新型纺纱技术取得进展;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关键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再生聚酯纤维物理化学法再生关键技术取得较大突破;高温过滤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钢铁、水泥、冶金、燃煤电厂、垃圾焚烧等领域,纺织基结构增强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轻量化工程中实现替代;以个性化定制为主要特征的服装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新型棉纺成套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行业培育出一大批科技人才。自2014年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在全国开展评选“杰出工程师”以来,纺织行业有3人被评为“杰出工程师”,12人被评为“杰出工程师鼓励奖”,1人被评为“杰出工程师青年奖”;自2006年以来,纺织行业有5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自2003年以来共有78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自2004年以来纺织行业有7家单位和4人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有1人被评为“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

五是纺织供应链化学品绿色管控初见成效。自2014年起,中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就着手研究、开发CiE化学品管控信息交换系统,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纺织供应链化学品合规性及其高度关注物质的登记、筛查、反馈大数据系统,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采用基于供应链协作分布式记账的化学品合规管理应用系统。目前己纳入合规清单的化学品供应商有32家,可追溯的化学品供应商超过200余家,登记注册的化学品达26000余支。这些成就为推动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绿色化和纺织行业绿色制造建立了大数据治理机制和应用平台奠定了基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还是纺织强国“四大战略”和纺织行业“三个新定位”,科技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发挥引领作用,这也为纺织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纺织科技创新排头兵。

(一)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

1.纤维新材料技术。加快高性能纤维的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突破高性能、高功能碳纤维,高强度、低成本聚酰亚胺纤维,低蠕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强、高模对位芳纶,柔性陶瓷纳米纤维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进生物基纤维技术开发与应用,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关键装备制造、工艺及原料产业化技术瓶颈;发展量大面广化纤品类的高效柔性、多功能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高仿真、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等。

2.绿色制造技术。加快少水染整、泡沫染色、高速数码印花等先进染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进一步提升冷轧堆、小浴比、低盐低碱染色技术以及高效、低成本的三废治理技术;开展有机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等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开发等离子体处理、激光处理、新型物理加工整理技术;推动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开发生态环保纺织化学品以及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新技术等。

3.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技术。推进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结构设计与应用机理研究,加强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发等工作。重点研究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技术;突破耐高温、耐化学性过滤材料、中空纤维液体分离反渗透膜材料、双组份熔喷非织造高效过滤材料新技术;重点突破高强抗老化聚丙烯土工材料,垃圾填埋专用环保生态高性能土工膜和防渗材料关键技术;突破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多轴向编织、三维立体编织技术等。

4.先进纺织装备技术。重点突破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纺织机械设计制造的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新型纺织装备设计制造工艺理论与技术、智能化纺织机械控制技术、纺织机械测试方法、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制造与强化技术;研究先进的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工艺,提高机器制造与装配水平;推进先进纺织装备智能制造与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的对接与融合技术等。

5.纺织智能制造技术。重点推进纺织行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不断完善纺纱、化纤长丝、印染、非织造布、针织、服装、家纺等自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发和完善基于物联网在线监测技术,进一步增强在线质量监控功能;推广生产物流信息化系统,提高生产线各个环节连接的自动化程度;突破各种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充分发挥生产线的整体效率;着力开发知识获取和优化决策的关键技术,实现行业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物流、营销和服务等全产业链业务的智能化水平等。

(二)找准着力点与突破口

1.加强纺织科技顶层设计,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突出和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放在纺织强国建设四大战略目标和“科技、时尚、绿色”行业新定位的核心位置,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二要瞄准世界纺织科技前沿,紧扣纺织工业发展需求,围绕纺织“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强国建设总体目标,聚焦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在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先进适用技术在全行业推广取得明显成效,推进纺织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产品开发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三要强化基础研究,着力原始创新,提高行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世界纺织科技强国的根基。我们要加强对未来可能产生重大变革影响的颠覆性技术的研判,进行战略谋划,找准方向、加快布局。四要在行业研发活动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阶段均衡发力,着力突破一批纺织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供给,培养创新发展新动能,通过梳理纺织科技强国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部署下一阶段的科技创新路线图,在纤维新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绿色制造等关键领域前瞻布局、超前研究,夯实纺织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努力实现到2020年中国的纺织科技水平迈入世界纺织科技强国的行列;到2025年中国的纺织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纺织科技强国前列的目标。

2.借力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提升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内涵。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重点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和主战场,围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关键技术,聚焦各行业急需解决的智能制造重大问题进行攻关,推动纺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行业智能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以智能车间(工厂)为突破口,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化纤长丝、纺纱、针织、非织造、染整、服装和家纺“七条线”示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贯彻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深入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在纺织各个领域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双向技术交流,打造纺织科技自主创新新引擎。未来,纺织行业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完善、统一、高效、开放的纺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创新要素全面融合,在高性能纤维、高功能纺织新材料、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和智能纺织品等方面进行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为纺织行业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行业军民融合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推荐纺织行业军民融合重点企业和产品目录,搭建高质量军民融合平台,及时反映行业军民融合诉求,进一步开展军民标准一体化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军民融合相关行业培训。

3.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建设,激发科技协同创新驱动力。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力军作用,着力纺织科学基础理论的完善和创新,着力纺织高端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着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解决路径研究,着力推进纺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评价体系建设,着力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技术孵化、市场对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加快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主体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研发体系,提高行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打造科技人才汇聚高地,提升行业科技要素协同创新能力。加强科研人才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等,实现创新资源高效利用。

4.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撑。全面推进纺织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标准引领。要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推进纺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体系优化和公益回归,保证标准基本供给;大力加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市场标准体系建设,为市场和创新提供有效标准供给,全面推进新型纺织标准体系建设,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

5.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协助政府部门在行业内开展强基工程、新材料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单项冠军、绿色工厂等专项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扩大数字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提高新材料、新技术对消费升级产品研发的支撑能力。开展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筛选和推广,增加绿色设计产品的有效供给。围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梳理中小企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推广服务。

6.加强人才第一资源建设,释放纺织创新内生动力。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实现纺织科技、绿色、时尚新发展,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推进纺织院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拓宽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高层次的行业领军人才,也要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纺织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大师和领军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实现行业人才的充分涌流。加大对广大纺织科研人员、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激励力度,充分释放行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纺织科技
中国纺织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RX-润轩纺织办公室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