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支原体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二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9-01-18 01:00谢志勤谢芝勋张民秀谢丽基黄娇玲张艳芳曾婷婷罗思思邓显文刘加波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1期
关键词:特异性引物模板

谢志勤,范 晴,谢芝勋,张民秀,谢丽基,黄娇玲,张艳芳,曾婷婷,王 盛,罗思思,邓显文,李 孟,李 丹,刘加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1)

牛 支 原 体( Mycoplasma bovis,MB)和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都能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MB属支原体科、支原体属,主要引起犊牛肺炎、乳腺炎、角膜炎和关节炎等病症,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1]。2008年我国首次从患肺炎的犊牛肺脏中分离到MB,此后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报道发生了牛支原体肺炎疫情,给我国肉牛和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2]。由于MB具有在牛体内持续存在和条件性致病等特点,长期以来由其引起的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既无有效疫苗,也无特效药物,且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耐药株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给该病防控增加了困难[3-4]。BVDV被认为是一种牛的“呼吸道病毒”,可在牛的下呼吸道和感染牛的肺泡巨噬细胞中分离到。所有的BVDV毒株都是免疫抑制的,从而使感染牛继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一些BVDV毒株(1a和1b,生物非细胞致病基因)常在牛肺中分离到,且常与呼吸道性疾病发生有关;2型病毒会导致犊牛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血小板减少,骨髓坏死和腹泻,且持续感染BVDV的犊牛或母牛一旦发病会迅速形成细菌性肺炎[5-6]。两种病原体均能引起牛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相似,难以区分,且常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感染后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亟需建立MB和BVDV的快速检测技术。

目前对这两种牛病原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ELISA、血清中和、PCR及荧光PCR等方法[2,7-11]。其中,PCR方法因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牛群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多重PCR是一种高效的PCR,可在同一个PCR反应管内,同时鉴别检测多种病原体,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优势和临床实用价值。而二温式PCR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更简便的PCR检测技术。二温式PCR将退火和延伸在同一温度下完成,退化温度要比常规三温式PCR高,因此不仅提高了PCR的特异性,且二温式PCR省略了反复升温、降温导致的时间消耗,节省了时间,因而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率[12-13]。本研究综合两种PCR方法,建立了二重二温式PCR,能同时检测MB和BVDV,从而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RNA/DNA共提试剂盒:购自北京全式金公司;PCR试剂(AMV、Taq Polymerase、MgCl2、dNTP等),pEASY-T1 载体,限制性内切酶 SpeI,体外转录试剂盒(RiboMAXTM large-scale RNA production systerm-T7 kit):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

NanoDrop 2000核酸测定仪:购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Tprofessional thermocycler PCR仪:购自美国Biometra公司。

1.2 毒株

BVDV参考毒株(Oregon CV24、NADL、AV68):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MB广西分离株(GL-1、BS-1、NN-1):广西兽医研究所分离并保存。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口蹄疫病毒(FMDV)、水泡性口炎病毒(VSV)、蓝舌病病毒(BTV)、牛轮状病毒(BR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等其他牛病毒对照病原体来源见表1。

1.3 引物设计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发表的MB uvrC基因和BVDV的5'-UTR的保守区基因序列[14-15],利用生物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5.0,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检测引物(表2),并通过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引物由上海Invitrogen生物公司合成。合成的引物用灭菌超纯水稀释成25 pmol/μL,置-20 ℃备用。

1.4 核酸提取及RNA反转录

按照RNA/DNA共提试剂盒说明书,提取参试毒 株BVDV、IBRV、FMDV、VSV、BTV、BRV、PPRV的总RNA,同时提取MB的总DNA,提取的总RNA用于反转录成cDNA。反转录反应体系为10 μL:5×RT buffer 2 µL,50 µmol/L Random 9 mer 0.5 µL,5 U AMV反转录酶 0.5 µL,RNA 抑制剂 0.5 µL,10 µmol/L dNTPs 0.5 µL,RNA模板 2 µL,DePC水 4 µL。混匀瞬时离心,然后置PCR仪进行反转录,程序为 42 ℃ 60 mim,85 ℃ 5 mim,12 ℃ 5 mim。转录完成后,将反转录的cDNA及提取的DNA直接用于二重二温式PCR扩增或保存在-30 ℃备用。

表1 毒株和菌株来源

表2 设计引物序列信息

1.5 二重二温式PCR扩增条件优化

优化反应体系为25μL:2×PCR Mix(含Taq Polymerase、dNTPs、MgCl2等)12.5 μL,MB和BVDV的上、下游引物(25 pmol/µL)各0.5~2 μL,cDNA或DNA 1~2 μL,用超纯水补足至25 μL。每次检测时,设置阴阳性对照。反应程序为:95 ℃预变性 5 min,95 ℃ 变性30 s,设置10个退火延伸温度,从61~70 ℃,共进行 35 个循环。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并拍照。在阴阳性对照均成立时,整个试验有效,可判定结果。

1.6 特异性试验

用优化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进行特异性检测,将抽提的MB DNA及BVDV、IBRV、FMDV、VSV、BTV、PPRV、BRV的cDNA加入到已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验证MB和BVDV二重二温式PCR方法的特异性。

1.7 敏感性试验

将PCR扩增的MB和BVDV目的片断克隆到 pEASY-T1 载体,经鉴定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 SpeI,将BVDV重组质粒线性化,按体外转录试剂盒说明书(RiboMAXTM large-scale RNA production systerm-T7 kit)将线性化DNA转录为RNA,同时加入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消除多余的DNA。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转录RNA及重组MB质粒DNA浓度,根据阿弗加德罗常数,将RNA浓度转换为拷贝数[16]。用灭菌超纯水将测定的拷贝数依次倍比稀释成1×108~1×100copies/µL,将相同浓度的两种体积混合,制备成标准品。每个标准品取1 µL为模板,用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检测,验证其敏感性。

1.8 干扰性试验

将测定的不同浓度的MB和BVDV模板混合,人工制备不同混合样品。样品组合如下:样品A:MB(105copies/µL)+ BVDV(107copies/µL);样品B:MB(107copies/µL)+ BVDV (105copies/µL);样品C:MB(108copies/µL)+ BVDV(104copies/µL);样 品D:MB(104copies/µL)+ BVDV(108copies/µL); 样 品E:MB(104copies/µL)+ BVDV(105copies/µL)。用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进行检测,确定不同模板浓度相差较大时,各模板间是否存在干扰现象。

1.9 临床应用试验

利用本研究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对保存在-70 ℃的38份牛鼻黏液棉拭子和12份牛阴道棉拭子进行检测。这些样品采自广西某牛场(该牛场 2016年曾发生过牛支原体病),采集时牛没有表现临床症状。检测时以MB广西分离株和BVDV Oregon CV24株为标准对照,验证本方法对临床样品检测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对二重二温式PCR反应条件优化的最佳退火延伸温度为67 ℃,最佳浓度组合为:25 pmol/µL的MB上、下游引物各2 µL,25 pmol/µL的BVDV上、下游引物各2 µL。最佳反应体系为:2×PCR Mix(含Taq Polymerase、dNTPs、MgCl2等)12.5 µL,cDNA或DNA 1 µL,超纯水补足25 μL。最佳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 5 min,95 ℃ 变性30 s,67 ℃延伸30 s,共进行 35 个循环,12 ℃结束反应。

2.2 特异性试验

所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扩增出两条目的片断(MB 412 bp,BVDV 170 bp),与设计相符合。用该方法检测参试的口蹄疫、水泡性口炎、蓝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轮状病毒、小反刍兽疫等病原,无扩增条带,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表1和图1)。

图1 二重二温式PCR方法特异性

2.3 敏感性试验

将已经制备好的不同稀释倍数(1×108~1×100copies/µL)的RNA/DNA标准品(含等浓度的3种体外转录RNA/DNA)各1 µL为模板,用优化好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最低能检测到MB、BVDV各104拷贝的病原DNA/RNA(图2),表明该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

2.4 干扰性试验

将不同浓度的MB 和 BVDV体外转录RNA/DNA模板混合进行干扰试验,发现当一个模板浓度较高,而另一个较低时,所建立的方法依然可以同时检测到两种模板,不影响扩增效率,相互不受干扰(图3)。

图3 二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干扰性试验结果

2.5 临床样品检测

用建立的方法对38份牛鼻粘液棉拭子和12份牛阴道棉拭子进行检测,结果17份为MB阳性,3份为BVDV阳性,无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将PCR阳性样品,送大连宝生物公司进行序列测定,经序列比对均为对应的病毒序列,扩增结果正确,无假阳性扩增。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养牛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疫病防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迫切需要简便、快速的检测技术,以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牛MB和BVDV感染的临床症状相似,难以区分。本研究在多重PCR和二温式PCR基础上,建立了MB和BVDV二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通过将退火和延伸温度设为同一温度,设定的温度比退火温度高,比延伸温度低,这样在扩增时不仅提高了二温式PCR的特异性,而且缩短了扩增时间。

本试验根据MB和BVD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分别扩增MB和BVDV的特异性引物,经特异性试验,发现所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只扩增出MB(412 bp)和BVDV(170 bp)两条目的片段,而对参试的其他毒株无扩增条带出现,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发现,所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最低均可检测到104拷贝的MB和BVDV病原DNA/RNA。干扰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模板浓度都能分别扩增,干扰性小,可以满足MB和BVDV感染的临床鉴别要求。

本研究使用RNA/DNA共提试剂盒进行待检病料核酸提取,将提取的核酸用于反转录cDNA,反转录不影响提取的DNA,然后直接进行二重二温式PCR扩增。全程只需一次抽提,一次反转录,一次PCR,一次电泳即可检测两种病原,非常适合混合感染样品的检测,省时省力。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比对MB的uvrC基因和BVDV的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基因序列,并根据各自序列特征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将三温式PCR扩增程序简化为二个温度扩增,建立了二重二温式MB和BVDV PCR检测方法。经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干扰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敏感、无干扰,临床检测结果准确,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MB和BVDV的鉴别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猜你喜欢
特异性引物模板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甜菜全基因组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花菜类杂交种纯度鉴定SSR 核心引物筛选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