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新思路

2019-01-18 03:40戚翠霞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体科学场馆校企

戚翠霞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广州 510663)

体育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从事体育专业工作,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职体育人才为主要目标,体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标识”的过硬的实践技能。因此,体育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的综合实训基地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前提,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从国际视野看,我国的高职院实训基地仍然落后于德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体育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更加薄弱,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已严重影响我国体育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限制了社会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需要大批的实践技能突出的体育专业人才,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亟待加强体育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1. 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分类

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类别较多,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训练和社会服务等任务。依据其使用的功能可以做如下划分,一是传统的实验室,此类实训基地以人体科学实验和实操为主,传统的实验室主要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康复等;二是运动技术训练用的各类场馆,此类主要是传统的用于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场、馆、池。如田径场、游泳池、篮球训练馆、体操训练馆、游泳训练馆等;三是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为代表的穿线、球拍维护等功能的实训室。依据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划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即位于体育高职院校内建设的实验室、训练场馆、模拟健身俱乐部等。校外实训基地即校外建立的校企合作工厂、俱乐部等。三是可以依据投资主体进行划分为:学校全资建立的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学校全资建立的实训基地是学校依据专业的需要,自主投资建立的实训基地,以此来满足体育专业师生实训教学的需要,一般会在校内建立实训场地。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同样是依据专业的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形式,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真实工作环境,在学校之外开展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

2. 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分析

2.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体育高职院校发展历史比较短,在办学专业上大多数效仿本科教学设置专业,专业特色不明显,受专业建设的影响,在基础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建设方面,也大多沿袭了本科教学的实验室设置模式,设置有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等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生源与本科不同,招生模式培养目标也不同,这样一种偏重基础学科设置实训基地的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并不能发挥重要作用,往往造成仪器设备的浪费。有些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还存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缺失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性、具有操作性的从事体育职业的专门人才,应密切联系其未来职业的需要,建立实训基地,在人体科学实验室方面,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等方面的实训基地应加强建设,提升层次。

2.2 体育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场、馆、池建设现状与问题

体育高职院校均重视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场、馆、池建设,积极补不足的教学场地的短板,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场馆建设和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体育高职院校主要是原事业体制的各省运动技术学校升格办学,还肩负着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责任,一些院校非运动员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共享项目技能实训场所,但运动员训练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专业学生上课时间只能安排在运动员休息时间,且课余时间一般不能使用。一部分院校只重视重点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其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不足,利用率低。有些院校一个实训基地挂多各牌子,但综合应用性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利用。实际上,运动场、馆、池不只是运用于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也是很好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比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非运动员学生可以通过观摩,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裁判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学生还可以参与场馆的维护和管理,提高管理场馆和经营场馆的能力等。

2.3 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其他问题

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其专业性强,有的需要企业的厂房和设备,企业管理环境等。简单的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为代表的穿线、球拍维护等功能的实训室建设,所需条件比较低,投入也不高。但有些运用于技能评定、综合测试的运动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投入成本高,就不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就需要建设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各体育高职院校,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基地建设不足。校内基地是办学的硬件设备,看得见、投入使用方便,是评估办学的主要指标体系,所以得到了较好的重视。但校内基地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单位自筹为主,缺乏校企合作,缺乏办企到校的引入,也影响了学生实训的效果。校外基地建设满足不了实训、实习需要,有些学校的校外基地建设不固定、不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提升。

3. 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发展新思路

3.1 建设综合生产性的人体科学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应以生产性为主,即从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技能操作实用型人才为主,与体育本科院校以实验科研为主,体育科研机构以高层次科研服务运动队为目标的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形成目标的差异化。重视运动防护和康复实训室的建设,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学生轮岗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承担运动防护方向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的集教学实践、社会服务和技能鉴定考核为一体的任务。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学生未来工作为目标,实训基地要贴近行业的技术、管理等环节,要尽可能完整将工作环境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不断地得到提升。让学生参与到培训和职业鉴定的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3.2 建设综合化能力培养的场、馆、池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池,其原始的功能主要运用于学生的技术和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体育需求的增加,高校的体育场、馆、池也逐步对社会开放,如举办社会比赛,开展体育技术培训等,由于对社会的开放,在器材配备、设备更新上也更加齐全和先进。这些都为高职院校建设综合化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创作了条件。通过有计划的规划,学生可以足不出校,在学校的场馆池收集高水平比赛的数据、青少年培训的经济投入、训练水平,为学生开展科研和社会调查提供帮助。场馆的社会化,可以为社会体育专业提供场馆管理的实际体验,器材的维护和管理,裁判实习的实践机会,还可以让学生作为教练成立自己的俱乐部,利用场馆举办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提供真实的工作体验。

3.3 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目前,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障碍,引企入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还比较少。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教师是国家事业编制人员,限制了校企合作的发展,特别是引企入校的建设。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支持,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制度的出台,为引企入校提供了制度保证。学校引企入校,明确责权,明确成本核算和共建协作制度,建立真正的校内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真是的企业实践环境。如利用学校的健身场馆和校外俱乐部合作成立健身俱乐部,师资共享,利益合作共赢,既有效的利用了场馆,也通过校外的教练团队、经营团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共建可以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针对的研发企业所需产品,推到高职院校的研发水平。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学校内参与企业的经营和产品的销售,有利用企业的产品营销,同时,企业通过学生的实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可以进行全面的考察,为企业选拔理想的人才。

4. 小结

体育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实用型、操作型的体育专业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特色不明显,有本科趋同化倾向,运动场馆池的综合利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对较好,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够。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应从专业设置出发,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应以运动防护、体育康复等实用性的综合生产性实验室为发展方向,发挥体育场馆池的多重功能,把体育场馆池建设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满足不同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场馆管理、体育培训与经营等专业能力,加强引企入校,实现校企合作共赢。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重在建设,重在利用,更重在管理,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实训基地管理理队伍建设,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推进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

猜你喜欢
人体科学场馆校企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改革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
场馆风采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