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类错误论文谈编辑的纠错意识

2019-01-18 22:52刘春林
天津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耦合度公式论文

刘春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江苏徐州221008)

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论文必须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推理符合逻辑、计算正确、数据处理合理。数学模型(公式)和数据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编辑实践中发现:学术论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公式和计算错误的数据,导致结论失真,影响了论文的科学性。编辑作为期刊的“守门人”[1],应培养对公式和数据审读的敏感性,尽量避免出现这种错误,把好论文的发表关。本文从一个例子的剖析开始,引入编辑人员纠错意识培养的主题。

1 以耦合度为例说明

近年来,耦合度被广泛用于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城市化与土地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旅游与经济及生态环境等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描述。然而,在我们统计的 375篇采用静态耦合模型的论文中,约半数存在着公式错误[2]。

事实上,一般均可用初等数学知识对耦合度计算公式中C的值域进行判断。然而,就是这样一类简单的公式,其表达出错的论文数占统计论文数的一半以上。可以说,编辑把关不严和对公式的审查力度不够,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之一。

1.1 论文来源

这375篇论文中,受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占68%,至少受2项基金资助的占46%,显示该类成果的重要性。论文分布广泛,来源于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农林、地球科学等 14类 198种期刊,其中既有专业期刊,也有综合性期刊;来自《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和 CSSCI源期刊的论文占66.4%;多数期刊只发表过该主题论文 1篇,也有发表多篇的,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统计与决策》《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地理科学》《经济地理》等期刊中相关论文均超过7篇,其中均含有错误论文,甚至有的全部错误。

可以发现,论文公式错误与期刊的属性和层次关系不大,也可以说,这些错误与编辑的学科背景、学历层次(基于对期刊编辑的一般认识,越顶级的期刊,对编辑的专业、学历等要求也越高)关系不大。这进一步说明,论文公式错误来源于编辑把关不严,与编辑的责任心和关注点有关。同时,同一种期刊在短短几年里所发的同类论文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说明编辑对公式和自己的期刊均不敏感。

1.2 论文的引用情况

在错误论文中,有 36篇只引用了错误论文,而未引用正确论文(这里指375篇论文之间的相互引用情况),显示其错误可能是由文献引起的,作者只是“拿来主义”,可能并未弄清公式的本质,也没有发现相关数据的不合理。有 35篇论文只引用了正确论文,而未引用错误论文,显示其错误可能是粗心抄错了公式或“创新性”引用造成的,部分作者会对一些已有公式进行“创新”,以体现出论文的特色,但由于对公式含义理解不透,以及对变量的含义、取值范围等关注不够,结果创造出带“硬伤”的公式。有86篇论文同时引用了正确论文和错误论文,但作者并未对错误论文进行修正:可能是作者对这些论文只是粗略地进行了阅读,对公式并未太注意,实际应用时则随便参考某篇论文,结果恰恰是错的;也有一种可能是,作者参考了多篇论文并选其中一篇权威论文(出自权威期刊,或权威单位,或权威人物)作蓝本,正是由于“迷信”权威而用错了公式。特别地,同一期刊中该主题论文间也存在着引用关系,该类期刊有16种,其中3种期刊的论文全部错误,仅4种期刊的论文全部正确。

对于编辑来说,审稿时不能仅仅检查文献的引用是否规范,常常需要核查其引用的观点是否准确,特别是对于所用的模型和公式等,更需小心。这就要求必要时查阅原文献。在 375篇论文的引文中,大部分文献引用的时间跨度不大,有的文献是属于期刊自引,如果编辑对自己编辑过的论文熟悉,或者对自己期刊的论文比较了解,或者动手查一查文献,相信许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论文引用的文献也许会很多,有的也许不能查到原文献,但自己的期刊前后出现矛盾,确实应引起注意。

2 编辑抑制错误公式的环节

一篇论文从投稿到最终出版,编辑有多次与其接触并纠错的机会,如编辑初审、对审稿专家评价意见的综合判断(终审)、对修改稿的再判断、编辑加工、责任编辑校对、编辑间的交叉校对、主编终校等。在这些环节中,编辑不应该只是粗略浏览稿件,而应投入全部智力去处理稿件,甚至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1 审稿环节

学术期刊一般均要求三审制,其中担任初审和终审工作的常常是编辑(有时是编委、主编等)。审稿的一个要求是对论文的创新性、所用方法的科学性等予以判断,这就要求编辑判断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公式、模型等是否准确、合理,因此对公式、模型的审核是必须的。通过查阅文献,可判断论文所用模型和公式是否正确,若有改进,其改进是否合理。许多期刊都有较高的初审拒稿率,理由之一是论文具有严重的科学或方法缺陷[3],其依据就是已有文献。事实上,很大一部分论文所用模型、公式等均是已有的,只不过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等,体现其与已有成果的不同,特别地,有的论文是全盘套用。然而,正是由于编辑忽略了对模型、公式的审核,忽视了查阅文献,造成了部分论文的公式错误。

2.2 审读环节

审读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包括人们习惯说的“编辑改稿”“编辑加工”,是审稿工作的继续。基于审稿专家的意见和作者的修改反馈,编辑的审读不仅要管文稿的形式,管标准化、规范化,更重要的是管文稿的内容[4]。因此,审读应是编辑对论文质量控制的又一重要环节。编辑面对稿件时要对作者抱一种“不信任态度”,睁大眼睛去挑其中的毛病,即使名家的作品也不能例外[5]。然而,有的期刊编辑,常忽略论文内容的审读,理由就是反正有审稿专家把关。以审稿专家代替编辑是不可行的,因为两者对稿件审查的视角不同,其职责也不同。

2.3 校对环节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的目标之一就是发现和消灭原稿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多数期刊都不设专职校对人员,而由编辑来完成校对工作。故校对中各校次应有所侧重,力争从专业内容上发现问题,并消灭可能遗留的错误。校对是期刊出版的最后一环,编辑工作的疏漏,可以由校对来弥补;校对出现失误,则无可挽回。

3 编辑纠错意识与技能的培养

作者的差错没有被编辑发现和消灭,编辑是有责任的。编辑不能发现和改正作者原稿中的差错,原因不外两个:一个是水平问题,一个是责任心问题[5]。

3.1 严谨的工作态度

编辑在工作中,应避免依赖心理,不要将对文稿的把关工作完全交给审稿专家或其他环节[6]。编辑审稿时,不仅要考察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更要考察论文的准确性[7]。只要论文的模型、公式或数据出现疏漏,论文就失去参考价值,没有任何意义了。政府部门若参考其结论来制订相关政策,则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出版工作的每个环节,编辑都应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2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且知识不断更新

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求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并能及时学习和更新知识,否则在审读工作中,有时就会让错误悄悄溜走。对于日常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新知识点,特别是从别处移植来的新模型和公式,虽不求深入透彻了解,但要知晓其大概。这样可慢慢完成知识的积累,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体现在本文的示例中,一些期刊就不会出现前后互相矛盾的公式。

另一方面,这也提示目前的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只承认编辑业务的培训,忽视专业知识的培训。而编辑一般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接受更多培训。事实上,应该将专业培训(甚至范围可以更广)纳入到继续教育体系中来。同时,在工作中要开阔视野,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处于生长的态势,日趋合理、完善[8]。

3.3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调查表明,耦合度论文的错误与编辑的学科背景关系不大,判断这一错误只需要基础数学知识。另外,论文中统计学分析错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从简单的对数据的统计描述到复杂的统计推断,几乎每个环节、每个部分都可能发现错误[7]。因此,作为编辑,掌握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十分重要。

3.4 核对研究性引用的文献

文献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一环。编辑在检查文献时,不仅要考察文献著录是否规范,而且要考察重要文献的内容。对于将一些模型(包括模型中用到的公式)移植到新领域、新学科的,要特别考察其是否适用于新环境,公式是否与原文一致;对于参照某文献“创新”的模型,要特别考察其是否正确。本文示例中的一些错误均属于此类。如果检查了文献,则这些错误大多可以避免。

3.5 核对公式和数据

对耦合度研究论文的统计及已有的成果[7]都表明,许多论文都存在着数据处理的错误。事实上,我们只要对数据(或部分数据)进行复核,必要时借助一定的工具,就可以判断论文的数据是否真实、准确[9]。编辑要善于发现可疑数据,例如,耦合度 C≤1,而许多论文计算的结果显示,所有的 C(一般有数条或数十条数据)都不大于 0.5或 0.7,特别地,根据耦合度的定义,两数据值越接近,耦合度越趋于 1。如果编辑对此产生疑问从而追根溯源,则一些错误就可以避免。

3.6 从“挑刺”的视角处理论文

作为编辑,无论是审稿、审读,还是校对、核对关键性文献,都应抱有“不信任”态度。对于论文中关键性的知识点,如图、表、数据、模型和公式等,审阅过程要时时存疑;对于重要引文,应亲自核查出处;对于每一个计算结果,都一定要验算[8]。既不要迷信权威期刊,也不要迷信权威作者,他们都有可能出现疏漏。调查表明,部分作者中就有这样的现象。

3.7 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纠错能力

编辑纠错能力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一是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科技编辑方法,可以发现文稿中的许多问题,而不涉及该专业的知识[4]。二是通过一些错误案例,强化训练。如:钱文霖先生主编的《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一书,其中涉及许多案例,可以作为训练的教材;期刊审读或相关比赛的结果,也可以作为训练案例;编辑或专家审稿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可以收集作为训练对象。三是编辑可以动手“汇编”一些错误案例,作为相互之间训练的素材。

猜你喜欢
耦合度公式论文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