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读者阅读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21 06:58金国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盲文盲人杭州

金国峰

(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6)

残疾人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重点群体。我国残疾人口众多,其中,视障患者占据了很大比例。虽然视力障碍导致阅读困难,但他们也有阅读需求,有获取知识的愿望。如何满足视障读者的阅读需求,使他们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是各地公共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问题。智能听书机服务项目的推出,将有助于满足视障读者的阅读需求。智能听书机服务项目是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听书机支持多格式电子书语音合成朗读,具备数字有声阅读、语音导航、录音、收音电子词典等多种实用功能,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个性化内容资源推送及语音控制功能[1]。开展听书机等电子设备外借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的具体措施之一[2]。

1 “智能听书机”服务项目

1.1 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对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和部署。2017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宣发〔2017〕31号),推动利用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和盲用阅读设备开展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向盲人提供数字有声读物、电子盲文和定制化、持续性知识文化服务。“一个平台、两个推广渠道”是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的组成部分。一个平台即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两个推广渠道:一是为全国400家公共图书馆配置20万台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听书机,免费向盲人读者出借;二是为全国100所盲人教育机构配置1 000台盲文电脑和盲文电子显示器,免费向盲生出借[3]。

1.2 智能听书机使用和管理

由中国盲文出版社负责智能听书机生产配置、更新维护、使用培训;提供内容更新和持续性知识资源服务;开展用户行为追踪分析。由各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中国盲人协会设置专职委员会推动盲人文化服务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引导盲人参与阅读。由400家公共图书馆作为项目服务主体,对采购经费进行专项管理与使用;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智能听书机进行登记管理、制定借用和维护管理办法;安排专人负责智能听书机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强盲人服务培训,切实提供规范化、专业化服务。杭州图书馆作为“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的服务主体之一,主要负责开展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智能听书机推广服务,包括800台“智能听书机”项目的采购、分配、外借服务和管理。

2 杭州图书馆实践过程

2.1 招标采购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文件要求,杭州图书馆是参与“智能听书机”项目的400家公共图书馆之一,需采购智能听书机800台,免费向盲人读者出借。《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盲文出版社是“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的建设方,为该工程提供数字资源加工、数字资源产品创新、阅读传播推广服务。经调查了解,中国盲文出版社生产的阳光听书郎S918Plus为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订制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可以与“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实现无缝连接的智能听书机。因此,为确保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持续良性开展,杭州图书馆申请从中国盲文出版社采购800台智能听书机(阳光听书郎S918Plus),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采用单一采购来源方式进行招标采购。

2.2 验收、入藏、制定服务规则

设备采购到馆后,先由后勤部门进行验收,编目中心根据设备特性确定入藏类型为“智能听书机”以区别普通的图书类型,再由编目中心统一编目入藏,登记管理。同时,根据本馆外借规则制定《智能听书机借阅规则》以及《智能听书机设备管理办法》,将智能听书机的借用与现有图书操作系统结合起来。

《智能听书机借阅规则》规定:视障读者首次借用需同时持有二代身份证(或杭州市民卡)和盲人残疾证进行设定后方可进行借用;非首次借用时,只需持有二代身份证(或杭州市民卡)即可进行借用。每个盲人残疾证限借一部智能听书机,借用期限为90天,借期内可续借一次(免费),续借期为30天。超过规定期限未还,读者须支付逾期费,每台每天0.1元,逾期费上限为3元。为了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设备必须在出借点进行归还。读者需规范使用设备,如有人为损坏或遗失,需按购买价格赔付,标准为加工费2.5元/台、设备500元/台。《智能听书机设备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归属、设备借用规则(面向读者)、设备使用规范(面向工作人员)及设备维护维修方法及标准。通过一系列规则和规范的设定,视障读者不需要单独办证和办理手续就可以借用智能听书机设备,既方便视障读者接受和享受此项服务,也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以及后续的管理。

2.3 服务开展

2.3.1 设备分配

为惠及全市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让全市盲人均可平等地享受数字有声读物、电子盲文和定制化、持续性知识文化服务,杭州图书馆根据各区、县(市)图书馆盲人服务水平,将800台“智能听书机”进行分配。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位于浙江省盲人学校内,盲人较聚集,对“智能听书机”需求较大,因此分配较多;另外各区、县(市)图书馆平均分配余下的“智能听书机”。

2.3.2 使用培训

杭州图书馆于2018年11月7日召开了杭州市公共图书馆盲人智能听书机设备使用培训。此次培训重点介绍智能听书机的操作方法,确定设备借阅规则与管理办法,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并在培训现场将智能听书机发放给各图书馆。

2.3.3 服务普及和推广

全市盲人读者可凭盲人借书证或读者证和盲人残疾证到各馆外借“智能听书机”。各区、县(市)图书馆及盲文分馆根据自身情况及特色,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及推广服务手段,向本辖区内的盲人推广“智能听书机”借阅服务,使本辖区内盲人知晓“智能听书机”借阅服务,包括设备性能及操作指南、数字资源使用方法等,并主动为读者进行系统更新、定期维护,确保设备保持良好性能,帮助读者实现无障碍阅读。

3 服务效果及存在问题

截至2018年年底,杭州地区有12家公共图书馆开展智能听书机的外借服务,还有4家计划于2019年开展,累计借用智能听书机180次。从各图书馆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分配给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的智能听书机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效果最好;与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盲人协会合作的服务效果较好,只通过图书馆的宣传则服务效果一般;送货上门的服务效果较好,只开展到馆出借则服务效果一般。

从各家图书馆使用反馈情况来看,目前智能听书机的平台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部分资源无法检索使用;智能听书机操作上还需优化,特别是连接网络和输入法切换使用上不方便,部分听书机的功能如音量调节等读者不了解,影响使用效果;因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目前尚未开放使用,无法追踪到具体的服务数据。另外,还存在视障读者的需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不相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 改进措施

让更多的视障读者了解并使用智能听书机服务,并通过服务数据不断调整、优化数字资源,将是后续努力的方向。根据目前服务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积极与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盲人协会合作,扩大宣传效果,从源头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一方面,因为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盲人协会对所辖地区的视障读者情况比较清楚,包括视障读者的基本情况、分布等,图书馆可以与其合作,共同致力于智能听书机的推广;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和残疾人联合会或盲人协会开展活动,将智能听书机服务送到视障读者面前,共同保障视障读者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根据视障读者的特点,通过介绍、引导和培训,让视障读者能充分利用智能听书机,实现无障碍阅读。对于智能听书机,视障读者需要有一个了解和适应的过程。所以在使用初期,需要公共图书馆馆员耐心对读者进行讲解,使其熟悉设备的基本情况、按键分布、功能特点、基本操作等,并在设备的语音命令帮助下,独立使用智能听书机。

结合志愿者力量,共同推广智能听书机。志愿者根据自身的使用体验,分享使用智能听书机的经验和心得,能让视障读者更好更快地熟悉智能听书机。同时,志愿者能够根据每个视障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帮助其下载个性化内容,从而以点带面,辐射到更多的视障读者,并在这个过程中收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智能听书机贡献力量。

公共图书馆可通过“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对智能听书机进行有效管理,提升阅读服务质量,改进阅读体验。在平台的支撑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实现设备系统软件和内置应用的智能升级、读者登录强制退出、设备状态控制、设备重置等,及时了解和控制智能听书机的状况,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此外,在保证读者隐私的前提下,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该平台跟踪智能听书机设备的借阅及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资源更新频率及内容等,对读者使用信息进行量化分析,研讨和改进服务模式。并定期调查跟踪读者领取智能听书机之后的使用情况,收集读者阅读行为数据,撰写读者使用情况报告,以便进一步提升对视障读者的全方位知识服务,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阅读体验。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开展智能听书机推广服务,不仅能丰富视障读者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这不仅是对视障群体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文化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盲文盲人杭州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随声附和的盲人
盲人节
杭州院子
杭州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
杭州旧影
盲人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