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方言第一、二人称的文白异读以及来源

2019-01-22 06:17王亚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系西昌元音

王亚男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关键字:我;你;文白异读;[ŋa];[ȵia];西昌方言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西昌市作为凉山州的首府,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形成独特的方言音系。除了隶属四川方言,西昌方言还受彝族语言和云南方言的影响。同时,清末民初“湖广填四川”为西昌方言融入了福建、安徽及两广方言特色,特别是受到福州话和客家话影响。因此,西昌方言是西南官话方言中特色鲜明的一种方言,基本呈现村与村之间的语音都有差别的现象,就西昌本地方言就可划分出七种次方言,其中还有小渔村安徽方言岛和黄联客家话方言岛两个方言岛,方言研究也将西昌作为重要的方言调查地,很有研究的必要性。

西昌方言中第一、二人称,我、你出现文白异读(我、你文读:[ŋo]、[li],白读:[ŋa]、[ȵia]),恰好是由于本地方言与外来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长期接触而形成的。西昌方言中还存在大量类似的文白异读现象也是由于语言接触产生的,对于此类现象的系统研究也会成为西昌方言研究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语方言研究新的切入点。

笔者在西昌七个方言区(西乡片、川兴片、城中官话、河西片、西溪片、黄连客家方言岛和小渔村安徽方言岛)各找了两位发音人(年纪在50~70岁之间,男、女各一人)做了关于西昌方言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使用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文白异读,文读:[ŋo314]、[li314],白读[ŋa33]、[ȵia33]。为四个音作语图,虽然发音人不同使得音频存在差异,但是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取其中一人的发音得如图1所示。

图1 [ŋo]的语图

图2 [ŋa]的语图

图3 [li]的语图

图4 [ȵia]的语图

林焘《语音学教程》一书中提出:“边音和鼻音的性质接近于元音,语图的显示也和元音相似,由于共振峰较弱,显示的横杠比元音要淡一些。和元音相连时,两种横杠之间往往出现断层现象。”[1]82语图中,边音[l]仅有一个低频横杠,第一共振峰F1;舌根软腭鼻音[ŋ]可以看出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只是F2很淡,F2以上几乎没有;前舌面鼻音[ȵ]也仅有F1。此外,三个辅音声母在发音起始阶段均出现的冲直条,发音方式有短暂的成阻现象。

从语图可知,元音[i]的F1和F2距离最大;元音[a]的F1和F2最后都连在了一起,[ŋa]和[ȵia]最大区别在于[ȵia]的介音[i]使语图出现了F1和F2有一段短暂的大开后才显示[a]的音征;元音[o]的F1和F2距离类似于[a],只是二者走向一致,末端未有连接。

一、文读、白读的使用范围及文读使用范围较广的原因

殷科在《西昌话探源——西昌话语近源方言音系的比较》一文中利用《方言调查字表》为西昌方言做了系统声韵调调查,并通过比对《中原音韵》“三十六”字音,得出西昌话仍保留了疑母字。如:崖、我、岸、昂等,均延用后鼻韵尾[ŋ]作声母。同样据《西昌话探源——西昌话语近源方言音系的比较》可知,西昌方言的另一条普遍规律:“声母不区分鼻音和变音,无鼻音声母,普通话中n、l两个声母在西昌方言中均用l表示。”如:男、兰、奈、赖等,声母均为l。因此,西昌话中的第一人称据方言调查字表所得发音应为文读[ŋo314],第二人称文读[li341]均为语音演变的一般结果。

然而日常表述具有领属意义时“我”和“你”通常读作[ŋa33]和[ȵia33],仅用在亲属称谓词前,作定语。如:[ŋa33]、[ȵia33]+爹、妈、爷、奶等;[ŋo314]和[li314]则用法更为广泛,即表领属,(如:[ŋo314]、[li341]+爹、妈、爷、奶等)作定语;也可作主语、宾语、补语和表示复数。(如:我[ŋo314]、你[li341]去买菜;把这个东西给我[ŋo314]、你[li341])具体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句法规则表

(一)关于“我”的例句及分析

(1)我爸喊我回家[khœ52]饭。[ŋa33、ŋo341ba33hæn341ŋo341hui52ʨia33khœ52fæ41]

(2)我家屋头(家里)有五个人,我奶、我爹、我爸、我姐和我。[ŋa33、ŋo341vu33thəu52iəu341vu341ko323ɹə n52,ŋa33ŋo341nɛ341、ŋa33ŋo341tiɛ33、ŋa33ŋo341ʨi33ho52ŋo341]

(3)饿死了,我要去[khœ52]饭[khou31]。(我准备去吃饭)[o323sɿ341lo31,ŋo341iɔ323khi323khœ52fhæn41khou31]([khou31]语气助词,用于陈述句句末)

(4)我妈说我做完作业才可以和你出去耍。[ŋa33、ŋo341ma33ʂuɔ33ŋo341tsu323uan52cai52kho341i341ho52li341tʂu33khi323ʂ uA341]

(5)我听到说今天我们要去赶场(赶集)。[ŋo341tiŋ33ʂuɔ33ʨin33tian33ŋo341mən iɔ323khi323kan341t ʂaŋ52]

3.2 脑肠神明共主 中医所谓的神是由精、气、血、津液化生而来,是脏腑精气对外的应答,在功能上包括调节精、气、血、津液代谢以及脏腑的生理功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主司神明,为一身精神意识、感觉运动之主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脑代心统神,同时脏腑中心与小肠相表里。《灵枢·平人绝谷》[66](126)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人的精神意识和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精微营养物质以经络为沟通途径疏布充养脑髓,从而构成形神共统的一体观,充分体现了脑与肠关系的紧密之处。

(6)这本书是我的哇?(这是不是我的那本书?)[tʂ ɛ323bən341ʂu33ʂʅ323ŋo341ne33ŋa33]?

例(1)前一个“我”有两读,作句子中主语“我爸”的定语,表领属“我的”;后一个仅有文读[ŋo341],“我回家”是主谓短语作宾语,“我”作短语的主语。例(2)由两个分句构成,前半句中“我”是主语“我家”的定语,表领属“我的”;后半句为宾语补足语,补充说明“五个人”,其中前四个“我”也是定语,表领属“我的”,因此前面五个“我”均有两读,而最后一个“我”是人称代词作并列补语,仅有文读[ŋo341]。例(3)“我”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仅有文读[ŋo341]。例(4)前一个“我”有两读,作句子中主语“我妈”的定语,表领属“我的”;后一个“我”仅有文读[ŋo341],作宾语的主语。例(5)前一个“我”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仅有文读[ŋo341];后一个“我”和“们”构成第一人称的复数,此时“我”亦仅有文读[ŋo341]。例(6)“我”和助词“的”连用表领属,仅有文读[ŋo341],若本身表示领属的[ŋa341]后再跟“的”就明显累赘了。

(二)关于“你”的例句及分析

(1)你爸喊你回家[khœ52]饭。[ȵia33、li341ba33hæn341li341hui52ʨia33khœ52fæ41]

(2)你家屋头(家里)有五个人嘎?你奶、你爹、你爸、你姐和你。[ȵia33、li341vu33thəu52iəu341vu341ko323ɹən52kɔ323,ŋa33ŋo341nɛ341、ŋa33ŋo341tiɛ33、ŋa33ŋo341ʨ i33ho52ŋo341]

(3)饿死了,你要去[khœ52]饭不?(我准备去吃饭,你和我一起去吗?)[o323sɿ341lo31,li3411iɔ323khi323khœ52fhæn41bu323]? ([khou31]语气助词,用于陈述句句末)

(4)你妈说你做完作业才可以和我出去耍。[ȵia33、li341ʂuɔ33li341tsu323uan52zo323iɛ323cai52kho341i341ho52li341tʂu33khi323ʂuɛ341]

(5)我听到说今天你们要去赶场(赶集)。[ŋo341tiŋ33ʂuɔ33ʨin33tian33li341mən iɔ323khi323kan34tʂaŋ52]

例(1)前一个“你”有两读,作句子中主语“你爸”的定语,表领属“你的”;后一个仅有文读[li341],“你回家”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你”作短语的主语。例(2)由两个分句构成,前半句中“你”是主语“你家”的定语,表领属“你的”;后半句为宾语补足语,补充说明“五个人”,其中前四个“你”也是定语,表领属“你的”,因此前面五个“你”均有两读,而最后一个“你”是人称代词作并列补语,仅有文读[li341]。例(3)“你”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仅有文读[li341]。例(4)前一个“你”有两读,作句子中主语“你妈”的定语,表领属“你的”;后一个“你”仅有文读[li341],作宾语的主语。例(5)“我”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仅有文读[ŋo341];“你”和“们”构成第一人称的复数,此时“你”亦仅有文读[li341]。例(6)“你”和助词“的”连用表领属,仅有文读[li341],若本身表示领属的[li341]后再跟“的”就明显累赘了。

总之,西昌话中“我”和“你”表示领属,用在亲属称谓词前面时,文白两读可混用,但是据语境,西昌人使用白读居多,只是语言习惯问题。而“我”和“你”作主语、宾语、定语和“与‘们’构成复数形式”的几种情况中,仅有文读[ŋo341]和[li341]。并且,文读[ŋo341]和[li341]后可跟助词“的”构成领属关系,也可独自表示领属关系;白读[ŋa33]和[ȵia33]本身具有领属关系,表示“我的”和“你的”,其后不可在跟助词“的”。因此,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白读自带“领属”关系,使得句法规则限制更为严格,能使用的范围自然就相较于文读窄。

二、西昌话中第一、二人称白读的来源。

(一)[ŋa33]的来源。

西昌方言中[ŋa33]是本地方言受外来方言,如闽南话、客家话等影响,同时与彝语接触的产物,如表2。

表2:来源分析——[ŋa33]表

1.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文字都有一个相应的音节,类似于汉语拼音,音节结构的主要形式是:辅音+元音+声调,元音+声调。西昌方言[ŋa33](图5)和彝文(我)的音质(图6)是基本一致的,所表示的意义也都相同,说明二者存在同源关系,语图中唯一的区别在于彝语中[ŋa]的发音较为短促。

图5 西昌方言[ŋa]的语图

图6 彝语[ŋa]的语图

2.闽南语中“我”亦即有两读,[ŋo3]和[ŋua3](闽南语有8个声调,3为“阴去”)。众多方言词汇调查报告中均用“挖”字替代读音[ŋua3],同样是因为闽南语保留了上古疑母字。而[ŋua3]→[ŋa33],声调发生了变化,介音[u]脱落,但是声母和复元音一致,仍然可以认定二者有同源关系。

表3 来源分析——[ȵia33]表

3.客家话中“我”也有两读,[ŋo1]和[ŋai2](客家话一般有6个声调,1为阴平,2为阳平)。[ŋai2]→[ŋa33],声调发生了变化,元音韵尾[i]脱落,但是声母和复元音一致,仍然可以认定二者有同源关系。西昌方言的一个特点就是复元音单元音化,比如说:姐[ʨi],元音韵尾[ɛ]脱落,复元音[iɛ]变成单元音[i]。

(二)[ȵia33]的来源

首先,西昌方言中[ȵia33]是由于本地方言受外来方言,如云南方言、闽南话、客家话和潮州话等影响形成的,如表3所示。

西昌方言和云南方言同属西南官话,音系类似,隶属北方方言,“你”均有两读,音质一致只是声调的差异;闽南语、客家话和潮汕话隶属南方方言,表示“你”的发音有很多中,以闽南语居多。[ȵia]在这些方言中都表示“你”,均用于亲属称谓前,表示领属,但是四川方言中仅西昌话中有这样的用法。四川方言中[ȵia]有2种意思,一是,形容女孩子或是小孩儿很黏人;二是,形容男生很娘。因此,笔者认为西昌方言[ȵia33]源自与上述其他方言的接触。

其次,笔者认为西昌方言中存在一类方言词均有文白异读,词形变化存在[-i]→[-ia]。比如(文→白):[li]→[ȵia],[thi]→[tia],[ti]→[tia]等。

1.[li]→[ȵia]。[ȵia33]西昌方言中有两个意思,“你,表领属”和“女孩子或是小孩儿很黏人”(这个娃儿好[ȵia33]),“粘人”又可以说“腻人”,所以形容一个人很黏人的时候也可以说“一个人很腻人”。“你”和“腻”西昌话文读作[li341]和[li41],白读都作[ȵia33]。

2.[thi]→[tia]。句例:提东西。[thi52dɔŋ33ɕi33]或[tia33dɔŋ33ɕi33],按照西昌话的一般语音规则应该是[thi52],[tia33]为白读。

3.[ti]→[tia]。句例:[tia],给你。(递[ti]东西给你)。此外[tia]单说,是引起对方注意,重点引出“递东西给某人的过程”。因此,我认为[tia]是递的白读。

(三)其他来源

“我”和“尔”上古音读作[ŋa][ȵia]。高本汉《汉语的本质与历史》一文中讨论“上古汉语有无曲折变化?”这一问题时,对“我”“吾”“你”和“汝”的北京官话音和上古音进行了对比(表4)。

表4 古音对比表

据此可知,[ŋa]和[ȵia]恰是方言音留存古音的例证,南方方言音系,诸如闽南语对于古音的保存程度非常高,西昌话中留存这两个音而四川方言音系没有,恰好说明了方言彼此间相互接触和影响。

三、结语

西昌话中“我”和“你”表示领属,用在亲属称谓词前面时,有文白两读(文读:[ŋo]、[li],白读:[ŋa]、[ȵia])。笔者通过归纳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文读、白读的使用情况,总结出两条语法规则:一是,文读使用范围较广,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并且其后可跟助动词“的”表示领属;而白读使用范围较窄,仅可作定语,其后不可跟助动词“的”表示领属,本身具有领属意义。二是,文白异读产生的原因是语言音系演变过程中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交叉,西昌方言音系与外来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长期接触。

猜你喜欢
音系西昌元音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西昌月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朝阳建平县方言音系研究
陕北甘泉下寺湾镇话音系及其特征
风云四号运低西昌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