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谈健康作赋为长寿(下)

2019-01-23 03:19供稿吕斌
饮食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脉陆游读书

供稿 / 吕斌

古代名医或善于养生的人物,大多是学养深厚的文人。古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揭示了这一历史现象,像白居易、陆游、袁枚等“文坛寿星”,不仅才情横溢,而且精通医道,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之中留下很多养生之道。

善于养生的文人墨客常把养生之道寓于诗联之中,这些诗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句。如能常谈多记,并身体力行,对身心大有益处。

D “老行千里全凭胆,吟问千峰屡掉头”

——清 袁枚

这是“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道出了他的长寿得益于长期的旅游。旅游活动,历来是传统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医学证实,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还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影响,使人身心舒畅,而旅游时的适量运动,还能调节内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并延缓衰老。

一、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袁枚享年82岁,在清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寿星,而他的养生之道与长期的旅游脱不开关系。

据了解,袁枚年轻时就喜欢追求山林之乐,但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一直到他67岁服丧完毕后,才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这一年,他游历了天台山、雁荡山、黄龙山等名山。68岁时,袁枚游历了黄山。69岁,他跑得更远,从江西庐山一路游玩到了广东罗浮山、丹霞山,又到了广西桂林,之后经永州回返,顺路游衡山。71岁去武夷山,73岁游江苏沭阳,77岁二游天台山,79岁三游天台山,80岁又出游吴越之间,即便是81岁还出游吴江……

现代研究表明,旅游可帮助人扩宽视野、放松身心,在旅途中认识新的朋友,还能帮助老人回归社会,排解寂寞、孤独等负面情绪,且旅途劳顿同样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可谓是身心受益,现代老人不妨多出门走走。

二、老人出行要兼顾健康

每当秋高气爽,便是出游的最佳时节。老人由于关节、心脑血管问题,出行地点不宜选择登险山,最适宜选择去公园,此外海滨、广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初到陌生地方,出门时要带上雨具,穿好防滑鞋,注意及时擦干汗液,登山时风大,汗出当风很容易感受外邪,因此必须及时擦干汗液并及时更换衣服。此外尤其要注意清淡饮食,头两餐尽量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最好是以烹煮方式为主的食物,例如蒸馒头、面条、油菜、粥等,切忌吃太饱,八分左右即可,尽量避免大鱼大肉、肥甘厚味、煎炸油腻等食物,也不要因为有自助餐就大吃一通,这样极容易食滞胃肠导致脾胃受损。

也有的老年人有登山习惯,要注意选择平坦干爽、阳光充足的山路行走,切忌在湿滑、阴暗、凹凸不平的山路上走行。

另外,山路起伏,正确的步行姿势和速度可减少对膝踝关节的损害。行进时腰部一定要稳固方才迈步。上山时从脚跟过渡到全脚掌,下山时脚尖着地后过渡到全脚掌,记住每一步都要过渡到用全脚掌行走,这样可将全身重量合理地分散开来,以减少对关节的冲击,减轻脚的疲劳感。记住,切勿仅用前掌行走,否则会对膝盖有比较大的冲击力。

若山路较陡可侧着身下。对于起伏较大的山路或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膝踝关节退变人士,建议选择登山杖辅助前行,这样有利于平衡身体重心。

E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南宋 陆游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得享85岁的高寿。据文献记载,他对食粥颇有研究。陆游在晚年曾因肾气渐亏、肝阴不足而出现了两目昏花、眼力不济的情况。就在那时,他开始经常服用以枸杞熬制的粥进行调治。根据自己的养生经历,他留下了“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的食粥养生诗句。

一、养胃佳品,由来已久

米粥清淡可口、容易消化、极富营养,并具有生津益气的功效。中老年人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会逐渐减弱,因此最适合食粥。

陆游诗词中的“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所服枸杞粥的制作方法为:取粳米150克,枸杞30克,糖适量。将粳米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数次,再将枸杞和糖倒入锅中,用小火熬煮至粥呈糜状即成,可随意服用。

二、喝粥养胃要因人而异

“喝粥养胃”早已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喝粥会促进胃酸的分泌,因此并非所有胃不好的人、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胃酸分泌不足者,如萎缩性胃炎,喝粥有助于肠胃消化,从这个角度讲,喝粥确实“养胃”。

胃酸分泌过多者如反流性胃炎,喝粥容易导致反流,因此不适宜多喝粥;又如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也应减少喝粥的频率,以免加重病情。对于这类胃病患者来说,应多进食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固体食物如馒头、面条等面食。

因此,肠胃不好的人能否“喝粥养胃”,要根据病情选择或咨询医生意见。

三、糖尿病人不能喝粥?搭配合理可以适当喝

民间有“一碗粥就是一碗糖水”的说法,这是因为传统的粥主要以白米为原料,煮得越烂越容易消化,使得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实际上,只要搭配合理,糖尿病患者并非不能喝粥。

加豆类如果粥的原料中豆类占据一半以上,糖尿病患者就不必过于担心喝粥后血糖升高。研究表明,绿豆、黄豆、芸豆、豌豆、赤小豆、鹰嘴豆、扁豆等豆类的升糖指数都在30以下,糖尿病病人可适当选择。

特别注意,粥在充分煮熟的基础上,要尽量保持豆子的完整性,因完整性越好,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也越慢。

加粗粮煮粥时可加入燕麦、大麦、糙米等低糖食材以增加口感,但不要加入糯米、白米、黏米等血糖指数较高的食材,少加红枣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

虽然糖尿病可以喝粥,但要控制好量,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好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保持不变,同时定期监测血糖。

F “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南宋 陆游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我国自古有“发宣常梳”的健身之道。现代医学证实,梳发对头部能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并刺激头部皮肤血液循环,利于头部的营养代谢。所以,经常梳头不仅有益于牢固发根,防止脱发,而且对于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一、梳头养脑、健脑和醒脑

陆游不但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还是一位善用梳子养生的高手。他晚年生活困顿,却享有86岁遐龄,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回家。而梳头正是他养生的方法之一。

陆游喜爱梳头,且每日晨起梳头。陆游诗句中关于梳头,特别是有关晨起梳头的着实不少,如“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一头胎发入晨梳”“晨起发满梳”“晨起梳头拂面丝”等。

人体总共有14条主要经脉,俗话说“头为诸阳之会”,说的就是有6条经脉在头部汇集。梳头通过梳齿的梳动刺激头皮,进而刺激头部的经脉穴位,可以收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这也就是经络保健。

在头部有两条对保健来讲最为重要的经脉,督脉和膀胱经。这两条经脉是头部经脉中仅有的人脑的经脉,刺激这两条经脉可以收到养脑、健脑、醒脑的功效。

梳头不仅可以养脑、健脑、醒脑,还有利于治疗记忆力下降,补肾,改善气血,预防脑萎缩等。如果你本身有气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的,常梳头也有助于补益气血,改善脑部供血。

二、合成材质要不得,手指梳头需用力

虽然人们每天都在梳头,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了梳头养生的目的。其实梳头养生也有技巧,具体的方法是:前额至后脑:从前至后梳理5分钟,梳齿一定要接触头皮;后脑:由上至下梳理2分钟;颈/背:沿着梳理的方向向下轻敲背部1分钟。早晚梳理各一次,就可以达到防止脱发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此外,梳头养生工具也有讲究,市场上的梳子五花八门,木头的、牛角的、象牙的、玉石的等等,还有专门的养生梳子,但其实这些对于梳头都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不过梳子最好不要用塑料的或是其他合成材料质的,最好是用木质或是动物角质的。

除了梳子,现在很多还提倡用手指梳头,因为手指指尖比较钝,梳头是可以起到养生作用的。不论是用梳子还是手指,梳头养生的关键是要刺激头皮,在用手指梳头时一定要用力,尽量达到刺激头皮的目的,但是不要用力过猛导致刺痛。

梳头的时间因人而异,很多梳头养生说是有多少次之类的太过机械,太过拘泥,而且未必有什么道理。老人家梳头养生只要早晚梳头3~5分钟即可,时间长短看个人。

G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明 郑成功

这是明末名将郑成功为自己题写的一副自联,以“寡欲养心,读书至乐。”阐明养身的道理。一般人只知道读书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读书也是一种乐趣。读书是大脑的运动,脑子是越用越灵活的,故读书可以推迟大脑衰老,保持思维活跃,有利于身心健康。

一、读书至乐 延年益寿

“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是明末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所题自勉联,对联中阐述了“读书至乐”的道理,读书能够让我们获得知识与智慧,对调节我们的情感,消除忧郁和烦恼,净化心灵都有好处。

清代乾隆进士顾光旭有副养生联:“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也强调了“读书”这个养生之道。孟尝君的母亲说过“读书是福。”可见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得书常悦其人长寿;拥笔善娱此土延年。”这是清代剧作家李渔“勤于读写”养生的妙方。诗人陆游在《抄书》小诗中写道:“储积山崇崇,探求海茫茫。一笑语儿子,此是却老方。”孜孜不倦地学习,读书便是“却老方”。

古人提倡多读书,是有他的道理的,最早的医书《内经》就有“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之说。读书时,我们会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地进行一种积极的“脑运动”,像气功一样使内心进入一种宁静虚无的状态,对延缓衰老,预防痴呆症有明显疗效。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脑的重量与聪明没有直接关系,但与寿命有间接的关系。人衰老的本质是细胞的衰老,尤其是脑细胞的衰老。经常读书,可以强脑,能消解烦恼,养护“精、气、神”,而良性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所以,读书能延年益寿。

二、书要读出来才养生

读书看报是非常好的养生习惯,不少人喜欢默读,认为速度快,又不影响他人,但有研究表明,每天的开口阅读有助于锻炼大脑的额叶前区,能有效对抗大脑早衰并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如能用不同的语言阅读效果更佳。

此外,专家提醒,读书养生不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少人读书仅仅只是读,如此一来就像完成任务一般,自然起不到养生的作用。读书养生,除了读以外,还要动脑,理解其中的内容,思考其深意,才能起到养生功效。

猜你喜欢
经脉陆游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除夜雪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初夏绝句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陆游咏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