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年糕

2019-01-23 03:30梅子
饮食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案板蒸笼糯米粉

文 / 梅子

年糕是江南人家寻常的美食。记得过了冬至,趁着天好,家里就要去镇上的机房去辗米粉,辗好的糯米粉有点儿湿,需要摊在竹簸里放太阳下晒干。过了腊月十七十八掸好檐尘,家里会请蒸糕师傅来蒸年糕。

印象里蒸年糕的师傅都是大块头,力气很大的。糯米粉中加入白糖或红糖,再加点儿糖桂花,拌匀倒入蒸笼里,大炉子早已烧得旺旺的,炉子上架着大铁锅,师傅双手端着蒸笼小心放炉子上,开始蒸粉。过了一会儿,糯米粉蒸好了,成了俗称的“涨粉”,师傅一声吆喝:“闪开闪开,涨粉来啦!”然后一发力,从炉灶上端起大蒸笼,嘿的一声,将蒸笼倒在早已涂好食油光洁的案板了。涨,长的意思,大人说谁涨粉吃得多谁就长得快。

记忆中涨粉很好吃,有点象松糕,又香又甜又糯。

分完涨粉,师傅就开始揉涨粉,正式做年糕了。这是个力气活,有点儿类似于北方的和面,难怪蒸糕师傅大块头的多,没一把力气还真做不好年糕呢。反复的揉,搓,掼,案板震荡得朴朴作响,团形,圆形,到最后是长条形,用木铲子压平,变成象扁担那样长。再用绵线一条条的割开,一条条的摊开,最后的程序是师傅用一只木章给年糕盖上一朵朵红花儿。

蒸好的年糕,除夕祭祖时要放上数条,大年初一要吃圆子糕丝汤,都是团圆吉祥的意思。印象里年糕一直要吃到正月半才吃得完。

后来吃的东西日渐丰富,家家都搬了新房子,蒸糕师傅也绝迹了,本地的数家有名的糕团店有的关门,有的也改良,做些花里胡哨的花式糕团,不知是人的味蕾麻木了还是糕团变味了,反正好多年也不吃了。

好象是前年了,一位朋友送来一只礼盒,里面是三十条年糕:桂花十条,赤豆十条,红糖十条。我有点儿奇怪,他怎么会送这样的礼物?下班时送到母亲处,嘱她送点给众乡邻。

本来我把这事忘记了,没想到几天后母亲急急地打来电话,说那个年糕非常好吃,和旧时自家蒸的一样,邻居们托我再去带点儿来,每户十条。

嘿!真的那么好吃吗?有点儿后悔自已没留几条尝尝,于是打朋友电话,请他告知路线,一路赶去采买——原来就在一个镇子上,去时年糕店的师傅正在往案板上倒热气腾腾的涨粉,童年的记忆突然涌上心头,想起那寒冷的时节,温暖的灯光下梅和弟弟牵手一起吃涨粉的回忆,心头一梗,眼泪盈眶……

以前听人说:如果你开始怀旧了,就证明你开始老了。是老了,常在不经意间回想起儿时的情景,许多事就像昨天发生的那样亲切;而后来的合作伙伴同事却很少想及。食物也是如此,渐渐厌倦了那些精致精美的点心,好色相原来全是添加剂调出来的,只有吻合儿时美食的那碗豆腐花呀,一小条年糕啊和舌尖喜相逢时,才胜却人间美味无数。

猜你喜欢
案板蒸笼糯米粉
蒸甜粿
价值连城的案板
切糕秘笈
半自动升降蒸笼
草莓大福
厨房那些事儿:清洁案板的好方法
角落里的健康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