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2019-02-08 11:54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盆腔

赵 杰

(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卫生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盆腔炎(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通常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子宫肌炎、输卵管炎、盆腔及腹膜炎。常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因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而引起,或因急性盆腔炎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而造成;也可见于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者因感染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性传播性病毒所致的附件炎症[1]。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长且顽固,可引起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腹痛或腰骶部疼痛不适及不孕不育等,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2]。我院将中成药保留灌肠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数字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7~44岁,平均年龄(35.17±3.21)岁;观察组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6.22±3.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2014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2)患者无免疫抑制疾病及服用免疫抑制药物。(3)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口服,选用康妇炎胶囊(贵州远程制药生产,国药准字Z20025698,主要成分:苦参、杠板归、黄柏、连翘、益母草、赤小豆、艾叶、当归、乌药)一次4粒,一日3次,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口服中成药的基础上,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连续两周。中药方剂:鸭拓草30 g、红血藤30 g、鱼腥草30 g、蒲公英30 g、蛇舌草15 g。每剂药熬至100 mL,凉至37~41℃,排便后,用50 mL注射器经一次性灌肠管缓慢注入直肠内,灌肠后俯卧位15~30分钟再改为仰卧位,尽量在肠道内保留1小时以上,每晚一次,经期停用。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检无异常。(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妇检盆腔轻度压痛。(3)无效:症状未消失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复发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三个月及半年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中成药口服加中药保留观察治疗效果明确。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并能有效改善预后。见表2。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有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彻底治疗,病程迁延而发生;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刮宫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等各种对盆腔有一定损害的侵入性检查及治疗,不良的性卫生保健行为等。妇检时常见体征有子宫后倾、活动受限或黏连,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包块[3]。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n(%)]

慢性盆腔炎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因为病邪内侵而导致湿热淤结,长久积累则气血瘀滞。因此,活血化瘀、祛湿清热解毒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慢性盆腔炎属癥瘕、腹痛、带下病、不孕、痛经等范畴。遭受风寒湿热邪气,和冲任气血抵抗,在胞宫蕴积,耗伤气血,虚实错杂[4]。

本研究中选用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因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的特殊性,盆腔位于腹腔的最低处,且该处血液循环差,口服用药的血药浓度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易引起复发。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由于直肠粘膜与盆腔脏器为相邻器官,且管壁薄易于药物渗透,盆腔静脉丛丰富、血运慢,因此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经直肠粘膜直接吸收,使盆腔内血药浓度迅速发挥作用。并促进局部血运,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利于炎症消散[5]。

本研究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引用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使用中药保留观察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且复发率少,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观察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