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皮下留置引流管利于切囗愈合

2019-02-08 11:54张素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皮下脂肪皮下液化

张素红

(修文百信医院,贵州 贵阳 550200)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因高龄产妇增多、二胎政策开放、孕妇无法耐受生产痛、胎儿过大、孕妇营养过剩而实施剖宫产的患者逐渐增多。而因手术次数增多、切口脂肪液化、肥胖的影响,感染不愈合、瘢痕硬化等情况逐渐增多[1]。因此本文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即分析了剖宫产术后皮下留置引流管利于切囗愈合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2~40岁,平均为(28.5±2.3)岁。对照组年龄为21~42岁,平均为(29.3±2.7)岁。两组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缝合方式,即对腹膜、前鞘等逐层缝合,对脂肪层采用1号慕斯缝合线间断缝合,至皮下逐层缝合,针距1.2 cm,并缝合皮肤皮内。观察组采取免缝合皮下脂肪且皮下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即普通输液管连接负压装置,间隔1~1.5 cm修剪约6~8个侧孔,对腹膜、前鞘等逐层缝合后,从切口下缘脂肪层下方开始采用血管钳向上穿透脂肪层至皮下,将皮肤切开约0.5 cm,顺此孔穿出血管钳,将修剪过的引流管钳住,使其置于皮下脂肪层,切口上缘放置引流头,固定后,对皮肤采用3-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将负压引流装置与引流管末端连接,保持常规负压引流。两组术后采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3 d,术后使用腹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评估标准[2]:甲级:无不良反应,愈合优良;乙级:轻微炎症反应,如积液、血肿、硬结、红肿,无化脓;丙级:需切开引流处理切口化脓部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文中计量数据可采取t值进行检验,文中计数数据可采取x2进行检验,以P<0.05评定组间差异。

2 结 果

在切口甲级愈合率上,对照组为80.0%,而观察组为100.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愈合程度对比[n(%)]

3 讨 论

目前临床处理产科并发症和难产的主要手段即为剖宫产,且此种术式近几年应用日趋广泛。但该术式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情况逐渐增多。脂肪液化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特别是肥胖患者中较为常见[3]。手术操作可造成脂肪细胞坏死脱落,缝合可引起缺血坏死,因而极易造成脂肪液化,从而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而通过剖宫产术中采用免缝合皮下脂肪且皮下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其可促使切口经负压引流形成负压,可相互吸紧脂肪层,且可及时引流坏死的组织和少量出血,从而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进而促进其愈合[4]。本文的研究中,在切口甲级愈合率上,对照组为80.0%,而观察组为100.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剖宫产术后皮下留置引流管对于切口愈合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皮下留置引流管利于切口愈合,且可避免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皮下脂肪皮下液化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对皮下脂肪层较厚产妇不缝合剖宫产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层的效果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阳光帮你减减肥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