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

2019-02-08 11:54姚艳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产房初产妇乙组

姚艳杰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产妇群体常见的疾病,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在发病期间表现为健忘、失眠、背上、焦躁和情绪萎靡等,对生活兴趣不浓厚,甚至会出现自残现象,威胁到自身和婴儿的人身安全,甚至于对产妇及其家庭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故此,加强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很有必要,推行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护理模式不足,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几率,改善生活质量,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引导分娩初产妇。排除精神疾病史和无法理解测试内容者。甲组13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推行家庭化产房,年龄22岁~33岁,孕期37周~41周;乙组130例初产妇推行传统分娩服务模式,年龄23岁~35岁,孕期38周~41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乙组初产妇推行常规化护理,进行知识宣讲和心理疏导。

甲组初产妇推行家庭化产房服务模式,从住院待产、分娩和修养均在同一房间进行,并且由家人全程陪伴。产妇入院后,安排一名专门助产士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分娩知识宣讲,明确分娩目的和方法。宫口开大3 cm,推行三对一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专业培训导乐陪伴治疗,并未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生活化服务,有助于产妇缓解精神压力,提升生活自信心。如果发现产妇出现焦躁、暴躁和恐慌等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1]。产后由经过系统化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宣讲和心理疏导,促使产妇可以尽快转变角色,了解育婴方法,如果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予以解决,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意义深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的抑郁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统计数据选用SPSS 22.0软件计算,百分率(%)代表计数资料,并推行x2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初产妇产后5周进行EPDS抑郁症平测,结果显示,乙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24.6%,明显高于甲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8.4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测评结果对比

3 讨 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群体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属于心理疾病,一旦患上产后抑郁症,将会为产妇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产妇生活质量。通过对比甲组和乙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甲组为8.46%,远远低于乙组24.6%。产妇属于特殊群体,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给予充分的呵护与关怀,缓解产妇生产压力。

家庭化产房服务模式的应用,极大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其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可以对病房环境家庭化改造,符合产妇及其家属需求,在专门助产士支持和帮助下,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促使产妇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维护母婴安全[2]。

(2)导乐式护理中,为产妇产前、分娩和产后全方面护理,保证产妇顺利分娩,降低风险几率。分娩对于孕妇的刺激较为强烈,推行导乐分娩,有助于改善孕妇焦虑、抑郁和恐慌情绪,促使产妇处于最佳状态,降低并发症几率,提升临床护理效果[3]。

(3)音乐疗法,播放轻柔音乐,可以缓解产妇焦虑、紧张和恐惧等情绪,提升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以便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通过长期实践研究可以了解到,通过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身体系统功能,缓解不良心理和精神状态,提升产妇产后护理效果。

总而言之,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中,推行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护理模式不足,有助于改善产妇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提升产妇自信心,降低不良情绪所带来的风险隐患,维护母婴安全,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产房初产妇乙组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产房外的此岸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