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研究

2019-02-08 11:54焦春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性贫血血常规贫血

焦春梅

(清河县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800)

妊娠期的孕妇会经常出现贫血症状,一旦发生贫血,孕妇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会下降,不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大大增加早产概率,提高手术风险。为了避免和缓解贫血对孕妇造成的伤害[1],我院对妊娠期贫血患者采取血常规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从各项血常规指标中寻找正常孕妇与贫血孕妇之间的差异,分析血常规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2月~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妊娠期贫血患者资料60例设为观察组,抽签同期在本院体检为健康的孕产妇资料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在22岁~34岁,平均年龄为(28.55±2.06)岁;观察组年龄在22岁~33岁,平均年龄为(27.49±2.43)岁。两组之间的常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所有研究对象都要接受血常规检验,入院后第二天取少量空腹静脉血,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放置在消毒柜保存,与抗凝剂混合进行检验[2],本次研究选取的仪器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所有操作都要遵循相关规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的红细胞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研究内的数据开展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大细胞性贫血血常规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大细胞性贫血血常规中其血红细胞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分析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大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96.98±6.32)g/L、红细胞计数(4.32±0.32)*1012/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9.54±8.76)g/L、(5.76±0.21)*1012/L(t=23.349,t=29.142,P<0.05)。

表1 分析两组大细胞性贫血血常规情况

表1 分析两组大细胞性贫血血常规情况

分组 血红细胞量(*1012/L)平均红细胞体积(fl)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观察组(n=60) 4.54±0.65 107.98±3.11 34.76±0.76对照组(n=60) 3.21±0.54 87.76±4.21 28.32±1.65 t 12.191 29.923 24.460 P<0.05 <0.05 <0.05

3 讨 论

导致妊娠期孕妇发生贫血的原因主要是孕妇食欲下降,随着饮食量的降低铁元素和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也相对减少,而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胎儿对铁元素的需求是很大的,这就会导致孕妇自身的铁元素不足,从而发生贫血。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贫血诊断方式,多年的实践得知,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致病主要因素也各不相同[3],所以每位患者在病理上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医生对红细胞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和参数。人体内的红细胞可以以原始红细胞为基础,促进其发展为成熟的红细胞,生理作用十分重要[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量、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都要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在红细胞计数、大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量、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量等指标上则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处于妊娠期的贫血孕妇多项血常规水平都是和正常孕妇存在差异的,因此采取血常规检验能够有效提高妊娠期贫血的诊断准确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性贫血血常规贫血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血常规解读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男人贫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