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诊断萎缩性胃炎并发感染中的价值

2019-02-12 05:13张碧莹王建峰党民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降钙素萎缩性胃炎

张碧莹, 刑 方, 王建峰, 党民芳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陕西 铜川, 727000)

萎缩性胃炎又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为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发生萎缩,数目减少,进而引发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等症状[1-2]。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嗳气、食欲不振、胃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贫血、消瘦[3]。临床研究[4]指出,感染为萎缩性胃炎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临床症状,还会加快胃黏膜恶性病变,增高胃癌的发生率。降钙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机体矿物质和骨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胃蛋白酶(PG)是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的消化性蛋白酶[5]。本研究发现降钙素和PG在检测萎缩性胃炎并发感染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确诊的5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实验组,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3例与非感染组3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 ① 实验组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非萎缩性胃炎[5]; ② 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 ③ 病例资料齐全; ④ 患者对本研究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合并精神障碍者; ② 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者; ③ 合并胃肠手术史者; ④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⑤ 合并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2组受试者入院第1天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使用离心机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使用罗氏降钙素检测试剂盒对2组血清降钙素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胃蛋白酶水平进行测定。根据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临床症状将实验组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2组的降钙素及PG水平。

实验组中感染患者给予五肽胃泌素及熊去氧胆酸对症治疗,并进行相应抗菌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后采集感染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检测血清降钙素及PG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3~46岁,平均(32.06±5.29)岁,大专以上学历者20例; 实验组56例患者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22~50岁,平均(31.96±6.08)岁,大专以上学历者22例。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3~49岁,平均(31.56±2.07)岁,大专以上学历者8例; 呼吸道感染9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其他感染4例。非感染组33例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2.01±2.18)岁,大专以上学历者12例。感染组与肺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血清降钙素水平为(4.29±1.06) ng/L, 高于对照组的(0.51±0.16) ng/L, PG水平为(96.38±25.31) ng/mL, 低于对照组的(161.29±31.26) 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降钙素水平为(4.68±1.63) ng/L, 高于非感染组的(2.26±0.61) ng/L, PG水平为(81.56±10.68) ng/mL, 低于非感染组的(132.95±27.59) 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血清降钙素水平下降至(3.08±0.11) ng/L, PG水平升高至(106.16±16.29) ng/mL,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数据[6-7]显示, 2015年中国约有67.9万例胃癌患者,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高达49.8万人,其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位居肿瘤致死排行榜第2位。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癌前状态的检测对于降低胃癌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8]。朱晓黎[9]研究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重要的癌前状态,通过对萎缩性胃炎的检测和诊断能够有效控制胃癌的发病率。刘丽等[10]研究也发现,胃癌相关抗原水平与萎缩性胃炎镜检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萎缩性胃炎能够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监测。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其体内炎性反应较为强烈,极易发生各类感染。感染不仅会增高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也会加快萎缩性胃炎的病情发展,不利于患者预后。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旁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是调节机体骨代谢及矿物质代谢的重要血清因子,临床上常将其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及高钙血症。赵翠丽等[11]将3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发现降钙素水平与患者病情存在正相关,认为患者病情的加重会使机体内部应激状态增强,从而增强其机体炎性反应的强度,刺激甲状腺细胞大量分泌降钙素原,升高机体血液降钙素水平,尤其是机体处于感染状态时,体内的细菌或病原体会使血清降钙素水平大幅提升,以应对感染,因而降钙素水平与机体感染水平呈正相关[12]。PG是一种胃部常见的消化性蛋白,其主要生理功能为将食物中的蛋白降解为小片的肽片段,PG的含量与萎缩性胃炎的病程存在一定相关性。邓晓晶等[13]研究指出,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萎缩性胃炎患者机体血清PG含量明显降低,认为胃黏膜出现萎缩后,会经历炎性改变、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阶段,在该阶段中,分泌PG的胃黏膜主细胞量逐渐减少,因而PG血清含量也逐渐降低。研究[14-15]指出,若萎缩性胃炎患者机体存在感染状态,则其胃黏膜萎缩进度会进一步加快,因而PG水平也能够对机体感染状态进行反映。

本研究结果发现,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PG水平低于对照者; 同时,实验组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于非感染患者, PG水平低于非感染者; 治疗后,感染者血清降钙素水平显著下降, PG水平显著升高。上述指标变化均提示降钙素水平与萎缩性胃炎合并感染患者病情存在正相关关系, PG水平与萎缩性胃炎合并感染患者病情存在负相关关系。降钙素是机体中能够反映炎性反应强度的重要指标,在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其水平会显著升高; 同时,降钙素是机体中具有较强扩血管效应的物质,当胃黏膜受损时,机体会代偿性地增加降钙素的分泌,对胃黏膜进行相应修复,因而其水平可以反映萎缩性胃炎病情变化, PG为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物质,因而其水平也能够反映胃黏膜病变状态[16-18]。

综上所述,降钙素及PG联合检测在萎缩性胃炎并发感染中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猜你喜欢
降钙素萎缩性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