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中纸媒的逆袭之法

2019-02-20 03:06阎睿
视听 2019年2期
关键词:深度受众转型

□阎睿

一、纸媒转型所面临的困境

(一)读者大量流失,移动终端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

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呈现碎片化特征,人们缺乏深度思考,信息获取流于表面。人们对于新闻事件和公众事件多采取娱乐化态度,而新闻信息本身的意义被消解。短篇式和标题党更吸引读者,人们不再过度关注新闻的深度报道。另一方面,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中获取信息,到对于信息的浅阅读和短阅读。受众随时都会被屏幕上弹出来的新鲜信息所吸引,失去对深度的长文的阅读兴趣,这是目前纸媒深度报道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报业采编人员大量流失,采编思路固化

在网络媒介步步紧逼的态势下,报纸经营呈现“断崖式”下落,存在优秀人才流失、优质稿件欠缺、采编能力大幅度下降等问题。新媒体在侵蚀纸媒内容的同时,更不断提高采编的能力,并融合自身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形成独特的行业优势。纸媒的销量下降,盈利缩水,导致从事报道采编的新闻人员变得信心不足,薪酬奖励机制不到位,导致优秀的采编新闻人员大量流失,人才培养难题接踵而至。

采编思路固化也是纸媒深度报道不“深”的重要原因。在新媒体的步步紧逼下,国内报业虽然意识到媒介融合和深度报道的重要性,但是普遍的做法仅仅是开设一两个新媒体的平台,或者设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再将采编任务发派到原有的传统编辑部中,固有的采编思路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如将原有的报纸内容直接复制到建立的平台中,对于采编报道的内容并未做过多的改变,“换汤不换药”的报道依旧处于浅层的同质化报道中。

(三)深度报道质量下滑,纸媒失去优势

纸媒对于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仍处于初级的阶段中,难以对数据进行综合运用。如纸媒仅仅对阅读与转发的数量较为重视,而缺少对于文章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对于读者兴趣的反馈。数据仅仅应用于受众的接收结果,而对于报道是如何吸引受众的,以及对受众的偏好了解没有实际应用意义上的帮助。数据部门的缺失、优秀采编人员的大量流失、数据技术的不先进性都极大影响了新闻内容的深度报道,仅限于初级的搜寻,新闻线索和新闻报道大量从网上摘取,缺少创新性和时效性,内容同质化、常态化严重,多数纸媒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报道内容格式化成为一种常态。如两会报道,流于表面,缺少对于政策的深度挖掘等主要报道。

(四)各部门之间技术含量与融合效率低

就报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造成纸媒式微的原因并不仅限于技术的冲击,还包括报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情况。内部组织重构应是报业注意的突破点,主动调整。国内报业的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尽量避免与其他部门事务上的融合,界限清晰明确。媒介融合需要多角度、多部门、全方位合作,达到信息的多方式呈现,由此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技术就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编辑部丰富的新闻内容难以靠低技术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展示,技术部对于新闻的采编不了解,使其高端的技术难以与优秀的新闻内容融合,造成双方的优势难以互补,从而大大削弱了媒介融合的实力和竞争力。

二、纸媒转型中的有益尝试

纸媒在长期的运作与发展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行业规范,拥有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采编队伍,体现了一种网络媒体难以替代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拥有更多的采访权,对于事件的报道能够进行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使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纸媒自身拥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纸媒对于突破互联网媒体带来的困境可做一些有益尝试。

(一)精准定位受众市场,“小”而“精”地划分读者市场

新闻报道以往都是面向社会大众,选题范围较大。现今媒体转型需要对受众进行重新定位,将读者进行精细的划分,定位读者需求的市场,而非面面俱到。纸媒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读者快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提升读者对于纸媒的需求和信心。由此可见,纸媒未来的新闻报道趋势也必将是针对读者的需求,“小”而“精”地划分市场,满足受众需求,提供精耕细作的差异化报道。

(二)以新闻编辑为中心,以数据和技术为重要支点

报道的内容是新闻行业竞争的核心内容,新闻编辑在纸媒发展转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转型过程中,应保持内容的高质量化,在此基础上,融合技术和数据的支持。建立大数据平台进行技术发展与维护,建立数据库,及时获取相关数据,掌握社会热点新闻的同时,精准定位受众人群,满足读者的需要。技术的支持可以拓宽新闻传达的渠道,提高新闻采编的效率,快速及时收取受众的反馈意见,增加新闻的科学性,提高受众对于新闻的依赖度。

(三)报道形式多样化,赢得受众好感

互联网时代,新奇和有趣成为新闻报道对于读者的吸引点,为了满足受众对于报道形式的需求,纸媒的深度报道更应该改变单一古板的报道形式,丰富表现形式,融合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表达形式,赢得受众的好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人性化角度去考虑受众阅读的舒适度,对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编排。将内容创新与话语形态转型相结合,提高话语表达的通俗性和大众化,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吸取互联网的优势特点,进行多样化报道。同时加强公众的参与度以及内容的多样性与社会性,更能激发读者的潜力,结合大数据技术,实现多样化的精准推送。

(四)打破各部门壁垒,加强跨部门合作

纵观各国的纸媒转型发展过程,每日电讯可称得上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将技术团队融入采编部门中,精准定位读者喜好,进行信息推送,实现技术部门与采编部门的完美融合,形成多边形新闻采编室,极大地提高采编的效率。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呈现需要改变各部门之间划清界限的运营方式,融合各部门的优势,进行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内容与技术不再割裂。对于新型的平台和产品来说,编辑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合作,可以使内容以最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平台进行发布和呈现。另一方面,融合各部门所建立的新型团队可以使长期的规划与日常结合,如数据分析团队、受众分析部门等。新闻在生产中应考虑到受众需求,新闻生产融入数据分析,使传播的渠道成为采编发布新闻的技术支撑。

(五)发挥纸媒深度报道优势,加强版权保护

面对网络媒体带来的巨大竞争力,更应坚持渠道制胜的理念,在保证快速、准确报道动态新闻外,更要深度挖掘新闻内在的价值,尽力将新闻做详尽、做深刻,兼顾理性与可读性的同时,能够表达鲜明的价值观,正确引导舆论的导向,加强公众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在媒介融合的今天,纸媒的深度报道需与时俱进,实现报道的转型升级,提高内在核心竞争力与价值,纸媒仍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我国传媒行业新闻侵权问题屡见不鲜,纸媒等传统媒体花费高额的采编成本进行深度报道,轻而易举就被各网络媒体转发或抄袭改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使深度报道的价值降低,更造成传媒行业大幅度削减深度报道的投入,避免高投入低回报的损失。因此,应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使深度报道能够得到法律的进一步保护。

三、结语

在技术进步以及公众接受习惯的推动下,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媒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在于内容上的竞争,对于内容的进一步把握,影响着媒体的竞争力。纸媒报道模式固化,急需建立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纸媒内在优势,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和报道方式的僵固化。要精准地定位受众人群,细分社会市场,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使纸媒转型升级获得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深度受众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深度观察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