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实践和思考
——以上海高校图书馆为例

2019-02-20 09:30赵丽辉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图书馆传统

张 韵 赵丽辉

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潮流下,全面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激发大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出主题活动类、读者组织类(如读书会、书友会等)、出版物类(如图书推介、书展等)、新媒体推广类(微信、微博、APP 等)等各色阅读推广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势,这其中也包括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

一、高校图书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1]李红丽.中国传统文化导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有嘉惠世界的科技之艺,有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有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9-07-2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教育部2016 年1 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9-07-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传统文化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因此,高校图书馆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认同和自信,不仅是时代需要,更是责任和义务。

二、部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介绍

通过浏览高校图书馆官网和关注其微信公众号,笔者对上海主要高校开展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梳理,以期了解该类活动的现状和趋势。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相对较多,典型案例如下。

(一)复旦大学图书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起着传承民族文化生命,承载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更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复旦大学图书馆针对传统节日及节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小雪、冬至等,推出传统解析、诗歌赏析和书目推荐等活动。在“洋节”泛滥的今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更显意义。

2018 年,时值复旦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图书馆推出嘉年华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其中包括碑帖传拓、古籍修复、活字印刷、蜡拓、书画笔会、线装手账本制作、旧版馆藏章油墨印刷等缤纷体验活动。举办木刻版画展、复旦学术名家及史料展等展览。作为馆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举办特藏展厅启用仪式,展出了王少石先生捐赠给图书馆的全套红楼梦印章共212 方以及相关的资料、书信和档案。配合展览,图书馆特邀知名红学家孙逊先生讲解《红楼梦图像传播》,并和复旦人气教师罗书华一道开出红学推荐书单,包括红楼梦研究最具代表性著作、相关图像书籍等,将“红楼梦”主题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同济大学图书馆

同济大学“闻学堂”成立于2013 年6 月,是由同济大学宣传部与图书馆共同创建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自成立以来,闻学堂组织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如推出“礼敬中华·名家讲坛”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解读经典;多次组织“古籍雕版印刷与装订体验营”,指导参与者学习线装书制作工艺和雕版印刷方法;2014 年下半年,以儒家经典作为阅读推广主题,引进课程、组织展览、论语笔会等,以及游戏形式的“论语大会”,全方位立体地实现“读经典,扬国学,知《论语》、学做人”的活动目标[4]陈进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精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2018 年,组织“风雅大唐”立体阅读系列活动“唐诗大会”及“风雅大唐”原创文字作品征集活动;2019 年新生入学季,举办“闻学堂传统文化主题回顾展”,以海报形式集中展示了6 年来策划主办的主题活动,包括茶文化、印章篆刻文化、古代家具、古代乐器、古代服饰、古代山水画、戏曲等,同时展出的还有部分古籍文献和各类茶壶实物,并且连续五天针对新生开展茶艺、书法、篆刻、唐装折纸和雕版印刷体验活动,让学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同济大学图书馆还有“半亩书堂”“闻学课堂”“文化之夜”等多档持续化、常态化的传统文化品牌活动。

(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4 年,华师大图书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增设“推广部”,于2019年更名为“文化推广部”。该部门围绕“让书活起来”的理念,分别从“推荐提升阅读品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技术助力阅读推广”“空间提升阅读体验”“机构促进阅读推广”等方面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5]郑伟,刘艳.大学图书馆设立推广部的实践与启示——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3):76-79,7.。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汉语言音乐形式之美与年节民俗交融的艺术结晶。图书馆自2013 年起,每年推出不同主题的“人人写春联活动”,如2017 年“一万双明亮的眼睛”,2018 年“乡书何处”。活动包括原创春联征集、楹联讲座、现场赠送笔会、楹联书法作品展、自主写春联五大板块,已成为图书馆的一个文化品牌,在传承和发扬这一艺术风俗的同时,为寒假留校学子带去丝丝温暖。2018年,华师大图书馆携手校社会发展学院共同入选上海市“楹联习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为响应上海市政府关于“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的号召,图书馆依托“国学工作坊”,于2019 年 3 月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了书法、诗词格律、昆曲、茶艺在内的四门江南人文艺术通识课,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员们提供质量上乘的课堂教学。2019 年 6 月,图书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华师大美术学院联袂主办“古典江南的文人生活”展,梳理了江南文人诗文书画生活的历史脉络,并在展厅内中展出用无缝榫卯工艺精心打造的明式红木家具,通过文房摆件的精巧布局,高度还原江南文人书斋实景。一方砚台,几缕线香,古琴低吟,竹林有情,一扇屏风隔出了古色古香的意蕴,使得参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江南文人清幽宁静的精神世界[6]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讯[EB/OL]. [2019-08-01]. http://www.lib.ecnu.edu.cn/about/lib_journal_new/ECNUL_journal2019-3.htm.。作为延伸活动,展览开幕式后举办了“江南人文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人文美育的实践”研讨会,同月还举办了“诗意的栖居—江南人文艺术通识课堂师生书法、诗词成果展”。这一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走进江南文化,深入地了解了背后的人文精神。

(四)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 周年,上外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红色书香”专题书柜,由“党建书柜”“中华传统文化”“祖国70 周年书柜”等板块组成。每一板块包含大量相关主题的电子书全版原文,书籍也会定期更新。“中华传统文化”板块包含“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风俗礼仪”“衣食住行”“人文思想”“国学集萃”“医药科技”“文化自信”八大类,可谓是传统文化全方位的立体展现,而且完全是开放资源,只需打开微信就能享受到这些图文并茂的优秀文化典籍。

上外图书馆还推出了“从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文化”活动,推荐中英文中国传统节日主题书籍,并以原版书籍,打印复印补助等礼物鼓励学生留言、分享自己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使命[7]弘扬语言之美坚守大学之道:2019 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元旦献词[EB/OL].(2019-01-03)[2019-9-12].http://wmcj.shisu.edu.cn/c2/51/c992a115281/page.htm.的上外学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除了锤炼语言翻译能力,更不忘忽略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

(五)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2018 年底,中医大图书馆开展中外经典阅读交流活动,邀请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共读双语版《黄帝内经》的部分章节,中外学生交替朗读,其他学生可以跟读,之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心得体会。

2019 年3 月,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推出“书香伴行——21 天阅读养成计划”,活动以“中国文化二十四品”系列丛书为阅读书目,该系列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龙凤呈祥》为起始,以展望中华大地现代化进程与民族复兴的《变法图强》为终结,涉及思想、政治、社会、文学、生活等各方面,包括《书同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仁义礼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华雅争胜:南腔北调的戏曲》《天工开物:科技与方术》等书籍。凡是参与活动的学生每人挑选一本图书,在连续21 天里(每天约20 分钟左右)阅读整本图书。活动结束,图书馆评选“优秀读者”,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部分同学的读书心得。

三、思考

通过梳理,笔者有以下发现和思考:①各高校图书馆对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重视程度差别较大,具体体现在有的高校图书馆相关活动红红火火,有的却屈指可数;②从内容上看,活动涵盖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学、语言文字、艺术、社会生活、节日及习俗、科技、医学等方方面面,对馆员的策划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③活动众多,但内容是否契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值得商榷;④从推广对象上看,鲜有针对非全日制学生、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群体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⑤从推广形式上看,主要有主题书展、讲座、读书会、分享会、体验活动等,但读书会、分享会、现场体验等活动受场地、成本等因素影响,对活动参与人数有较大限制;⑥个别图书馆开设了传统文化通识课;⑦个别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共同举办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综上,笔者提出以下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策略。

(一)增强对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重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重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在政策和资源层面给予支持。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不能只凭图书馆一己之力,还应充分挖掘和调度校内外资源。在争取行政部门支持、加强与院系合作、与校外资源接洽等方面,管理层的协助有助于达成预期目标。

(二)提升阅读推广主体的素质

阅读推广主体是指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发起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包括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8]阮莉萍等.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很多图书馆较关注馆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例如上海交大图书馆和华师大图书馆专门制定了馆员素养培训计划,通过听讲座报告、参与馆内项目(任务、兴趣)小组、旁听专业课程、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式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技能。复旦大学在馆庆活动中还穿插了“职业气质测试”活动,以答题方式考察馆员的业务能力。在综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参与传统文化推广的馆员应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深入对传统文化的钻研和学习,不断加强推广活动的专业度。

(三)优化阅读推广内容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题灿若繁星,图书馆在活动策划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网络时代,快速收集学生的反馈已不是难事,问卷星、调查派、腾讯问卷等免费平台,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留言等都可以了解学生需求,有的放矢的阅读推广活动方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拓展阅读推广对象

高校阅读推广的目标群体是在校学生,随着开放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项目的增多,学生类别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如在职研究生、夜校生、交换生、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等。这些人群中,有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活动,有的因为民族、地域差异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的正在经历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的考验。以华师大为例,2019 年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达400 余人,共涉及29 个民族。另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 年共有来自196 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 个省(区、市)的1004 所高等院校学习,61,400 人选择上海高校[9]教育部.2018 年度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2019-9-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占比约为12.5%。他们来上海求学,大多出于对中国教育的信任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图书馆有责任将上述类型的学生纳入阅读推广对象,帮助他们提升人文素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济大学图书馆就多次举办了针对留学生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做客中国,爱在我嘉”已成为面向外籍学生的固定品牌活动。2019 年9 月以来,开展的活动包括组织留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扎染工艺、复刻传统中式点心—桃酥和体验脸谱绘制。

(五)丰富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方式

图书馆可以尝试网上报告厅、在线直播、慕课等方式的推广,从而弥补线下活动场地有限,人数限制等不足,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推广。

(六)探索人文通识教育

当前,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新思路。图书馆开展人文通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①人力优势。目前,拥有高学历、人文素养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高校图书馆员已屡见不鲜,完全有能力设计和驾驭人文通识课程的开展;②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收藏了几乎涵盖所有学科专业和不同难易程度的资源,丰富的馆藏为高校学子积累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③场所优势。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大多开辟了专门的阅读推广活动场所或场馆,并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作不同的布置甚至装修。场所的特质不仅包括地形、光线等自然因素,更包括文脉、氛围等人文因素。一把古琴、一盏烛台、一架屏风,这样的文化气息和力量不经意就会吸引和感染读者。因此,高校图书馆完全有条件将自身打造为人文通识课的基地。华师大图书馆的“江南人文艺术通识课”就受到师生的热烈追捧,名额一经开放立即报满,出现了不少学生旁听的盛况。

(七)积极开展馆际交流和合作

在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方面,各高校图书馆亦可尝试馆际合作模式。对于活动评价参数良好,读者反馈正面的推广活动,可以在其他高校尝试复制;对于一些优秀社会力量在图书馆举办的展览或演出,可以在各高校进行巡展或巡演;高校图书馆也可尝试共同主办这一形式,如2019 年5 月,复旦大学图书馆联合同济大学图书馆,由闻学堂邀请北师大李山教授解读《诗经》,揭示中华民族最初的喜怒哀乐和美的体验,分享《诗经》与考古发现。各大高校各有特色,各有专长,交流可以启发思维、开阔视野、合作能够聚集力量、事半功倍。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世代炎黄子孙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以及古圣先贤的无穷智慧,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推广任重而道远。上海市共有63 所普通高校,既有综合性院校,又有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各高校图书馆加强重视、注重交流合作,在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上做一些探索和创新,不仅可以做好学术传承和文献支撑工作,而且能够发挥文化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必将是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人文图书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