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20 22:18何芙蓉许勇冯仕勇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下壁分级血栓

何芙蓉,许勇,冯仕勇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德阳 618000)

冠动脉内部不稳定致使粥样斑块出现急性破裂或者溃烂,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在急性心肌梗死初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相关梗死血管疏通,使血管重新恢复到正常供氧供血状态。急诊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少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良情况,治疗效果不佳[1]。为了解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回顾分析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取5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26岁-65岁,平均年龄(48.8±2.1)岁;高血压病史11例,糖尿病6例,吸烟史8例;梗死部位为前间壁心肌7例,前间壁加侧壁9例,下壁或下壁加后壁9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4岁-69岁,平均年龄(51.7±3.5)岁;高血压病史13例,糖尿病7例,吸烟史5例;梗死部位为前间壁心肌8例,前间壁加侧壁9例,下壁或下壁加后壁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80 mg、嚼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并给予低分子肝素100 U/kg。如果手术时间每超过1 h,就追加低分子肝素1,000 U,并在手术者鞘内注射肝素钠注射液3,000 U,对所有患者进行左右冠动脉造影。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导管结合急诊介入治疗,沿导丝将ZEEK血栓抽吸装置送至病变部位实施负压抽吸,反复抽吸4次-6次,并根据造影结果置入合适的支架。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急诊介入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并统计两组心绞痛、再梗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得出的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血流分级3级12例,2级6例,0级-1级7例,2级和3级所占比重为72.0%;观察组的血流分级3级17例,2级8例,2级和3级占比100.0%,0级-1级0例;两组血流分级情况比较,χ2=8.1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8例,其中再梗5例,心绞痛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2例,其中再梗和心绞痛各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χ2=4.500,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急性破裂或溃烂,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所致[2]。及早开通梗死血管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通过早期开通梗死血管,有助于患者心室重构,避免心肌细胞进一步坏死,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急诊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挽救患者濒临坏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从而减轻血栓的负荷强度[3]。

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联合应用急诊介入治疗和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流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说明血栓抽吸导管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加速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下壁分级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V1R 波增高、STV2 改变对下壁心梗的临床诊断价值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