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9-02-21 02:29高泽敏
决策探索 2019年2期
关键词:服务业升级转型

高泽敏

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这为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遵循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与“中国制造2025”双轮驱动,共同支撑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服务业转型升级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服务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价值高的服务业必然会得到较快发展。而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方面,可以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快经济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这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服务业转型升级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步由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转变。服务业转型升级既包括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包括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服务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动力来自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等的融合发展,实现生产与生活并举、“传统与新兴”并重,由此迅速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

当前,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2017年我国服务业万人投诉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互联网服务投诉量增幅达330.86%,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服务、质量不合格。可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赋予服务业发展新动能的同时,也使服务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占据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客观要求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我国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业层次较低,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其原因在于当前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附加值较低,还处于服务产业链条的底端。因此,适应国民经济服务化趋势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要求,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五)服务业转型升级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旅游、体育、养老、教育、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急剧增加。而为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由低附加值、低服务质量向高附加值、高服务质量转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深化改革,为服务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放开市场管制和促进公平竞争是释放服务业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治本之策,也是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要把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潜能。实现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各类显性隐性准入障碍,破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深化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同场竞技、公平竞争的生动局面。构建透明高效规范的服务业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监管方式,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从重处罚向重行政指导转变,注重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创新,发挥公众、媒体、第三方监督力量,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为服务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创新引领,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主要在于规模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要坚持把创新摆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为手段,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支持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牵头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发挥枢纽型平台型服务企业的引领聚合作用,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三)注重人才,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智力支撑

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要更加注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才为核心要素,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人才支撑。健全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职称评定、薪酬制度、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支持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促进服务业各领域人才资源有序自由流动。加大国际人才的引进和合作,探索职业资格国际互认,逐步放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的外籍专业人才聘雇条件限制,推动境内外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便利流动。

(四)优化布局,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奠定空间基础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东部地区服务业率先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支持东北地区依托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中部地区在原有区位及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服务业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做强中心城市,强化都市圈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集中布局发展金融、科技、教育、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中小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对接,利用中心城市服务资源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生活服务和乡村旅游等特色农村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服务业均等化,在空间布局上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

(五)扩大开放,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激发新的活力

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背景下,推动服务业开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推动我国服务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动力。要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推动服务业双向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总结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的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在管理体制、开放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利用国内服务需求旺盛的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服务企业,引入教育、医疗等国内急需的服务产业和服务模式,在有效引导国外资本投向服务业的同时,倒逼国内服务行业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服务业升级转型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转型
回暖与升级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沣芝转型记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