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沐足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9-02-28 08:00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血压中药高血压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调查统计表明,至2015年底,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1]。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截至2012年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58.9%[2],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群。老年高血压病人具有并发症多、控制率低、预后差等特点,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慢性肾病、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明显增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不仅致残率、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社会和医疗资源[3]。降压治疗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4]。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治疗,而非药物治疗也是降压治疗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辅助降压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中药沐足具有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可长期应用的特点。根据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治疗经验,运用邓老沐足方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大于60岁的高血压病人,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70.8±8.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71.3±7.7)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1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血压持续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5]。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主症:面红目赤,眩晕头胀,目精胀痛,耳鸣,急躁易怒,足轻头重;次症:健忘,失眠,多梦,心悸心慌,口舌干燥;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或弦有力为主。结合主症、舌象、脉象,并有2 项以上次症,即可辨证为肝阳上亢证。

1.3 纳入标准 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60~8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60岁以下或85岁以上;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糖尿病、精神病;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⑤足部皮肤破溃或足部有创伤;⑥有下肢静脉曲张;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干预措施

1.5.1 常规治疗 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降压治疗,所使用降压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钙离子拮抗剂(CCB),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遵医嘱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给予健康及饮食指导,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睡眠等。

1.5.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沐足治疗。沐足中药处方选用邓老沐足方加减:天麻10 g,钩藤10 g,牛膝30 g,川芎30 g,吴茱萸10 g,制川乌头15 g。由我院康美药房提供煎药,每日1剂,水煎至4 000 mL。病人于睡前进行沐足,沐足中药温度控制在40~45 ℃,沐足时间持续30 min,中药没过脚踝,沐足后使用干毛巾擦干。疗程为1周。

1.5.3 对照组 予等量温水浴足,具体沐足方法与时间同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及方法

1.6.1 血压测量 两组治疗前后每日测量血压值3次,早晨(07:00~08:00)测量1次,中午(12:00~13:00)测量1次,睡前(20:00~21:00)测量1次,并且每个时间重复测量3次,测量后取9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测量血压统一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每次测量前病人停止活动15 min,测量时病人取卧位,血压计水平与心脏水平持平。要求每次血压计、测量位置、测量时间固定。

1.6.2 生活质量 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生活质量利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估,评分指标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绪角色、活力等8个方面,分值换算规则为项目评分=(实际得分-可能的最低分)/(可能的最高分-可能的最低分)×100,得分越高表示该项生活质量越好。

1.6.3 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后均进行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等,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皮肤瘙痒、过敏等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

1.7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疗效标准制订。显效: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或体征部分消失,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症状或体征均未见明显变化,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疗效评估由两位不知情的主治医师来协助完成,有不同意见时咨询第三位正高级别医师。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8.274,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2) 治疗前两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3) 治疗前两组间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病人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 mmHg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时间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健康状态治疗组50治疗前65.4±4.170.7±4.970.0±6.766.8±4.7治疗后 75.8±3.61)2) 81.2±4.71)2) 81.1±6.61)2) 77.4±5.01)2)对照组50治疗前65.3±2.870.8±3.870.9±6.965.0±4.8治疗后70.5±3.11)76.4±4.91)76.5±7.61)30.4±6.01)组别 时间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绪角色活力总分治疗组治疗前56.0±6.339.7±7.946.6±7.760.3±7.4475.4±17.3治疗后 67.3±7.01)2) 50.5±8.51)2) 57.3±8.21)2) 70.6±7.71)2) 561.3±20.11)2)对照组治疗前54.8±7.240.3±8.546.8±8.859.9±7.5473.7±18.3治疗后60.4±8.11)41.5±8.31)51.9±9.01)65.8±7.71)541.1±20.1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均未出现异常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心电图检验结果,未见皮肤瘙痒、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脏器损伤,导致靶器官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对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及调节能力下降;另外,由于老年病人血管硬化、血管顺应性减退、内皮功能异常,其自身对血管内压力变化的调节能力也相应下降,血压调节功能受损[6]。目前西医降压药物品种多,降压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老年高血压病人具有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等临床特点[7],老年高血压病人仍然存在并发症多、控制率低、预后差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降压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逐渐引起病人及医护人员等的广泛重视[8-9]。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风眩、头痛等范畴,病变部位在心、脑、肾,其主要病因在于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且疗效明显,本研究采用经络辨证,根据“上病下取”的理论,使中药通过肌表、孔窍、穴位,作用于脏腑、经络、气血,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目的。现代医学证明,中药可经皮肤、汗腺、毛囊吸收进入体内,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许多辛香走窜的中药能开放皮肤的药物渗透通道,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迅速吸收,发挥治疗作用[10]。根据历代医家的认识,老年人病因多虚多瘀、肝肾不足,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虚阳亢[11]。基于此,从肝肾论治,以平肝熄风、滋肾潜阳为法,选用特色中药沐足方(天麻10 g,钩藤10 g,牛膝30 g,川芎30 g,吴茱萸10 g,制川乌头15 g)外用沐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该方由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邓氏沐足方演变而来,方中牛膝、川芎活血行气通脉,补益肝肾,引火下行,配合吴茱萸、川乌头补肾温阳、引火归元,且吴茱萸能疏肝理气,引肝气下降,引火下行;天麻、钩藤清热熄风、平肝潜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上述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和降压的作用[12-14]。

本研究观察中药沐足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对其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1周后,观察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表明使用特色中药沐足方沐足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中药沐足疗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容易被广大病人接受,在帮助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

猜你喜欢
血压中药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