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平肝汤辅助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对IL-6、TNF-α水平的影响

2019-02-28 08:00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平肝急性期血脂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眼部病变等多种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将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6~8.0倍,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2]。糖尿病病人发生脑血管疾病的脑损伤程度比非糖尿病病人发生脑血管疾病病情更加严重,预后更差,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3]。西医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多在降糖、降脂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神经治疗。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4]。上官新红[5]研究结果显示,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脑梗死病人的血脂和血糖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在发病初期以阴虚阳亢、风证占主导地位,主要病机为阴虚风动。本研究观察自拟平肝汤辅助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3.9±5.4)岁;糖尿病病程(6.7±1.4)年;脑梗死病程(38.3±5.1)h;合并高血压14例,冠心病19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7例,脑叶梗死6例,小脑梗死4例,多发性脑梗死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3.8±5.4)岁;糖尿病病程(6.7±1.4)年;脑梗死病程(38.2±5.2)h;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18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5例,脑叶梗死7例,小脑梗死4例,多发性脑梗死4例。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脑CT或磁共振(MRI)检查证实,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均经《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诊;③年龄<80岁;④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 h;⑤糖尿病病程>3年;⑥病人家属知情同意。

1.1.2 排除标准 ①存在脑出血倾向或脑出血的病人;②合并严重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疾病的病人;③存在脑肿瘤、脑外伤等其他脑部疾病的病人;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精神疾病病人。

1.2 方法 两组均视病情轻重及合并症给予降血压、降血糖、脱水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规格:2 mL∶20 mg;国药准字H20093980;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丁苯酞软胶囊(规格:0.1 g;国药准字H2005029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0.2 g,每日3次,连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平肝汤,方药组成:茯苓、白芍各30 g,葛根20 g,丹参、川芎、黄芩各15 g,麦冬12 g,半夏、苍术各10 g,生黄芪、炙黄芪、西洋参、天麻、钩藤、石菖蒲各8 g,夏枯草、栀子、甘草各6 g。随症加减,瘀血甚者加入桃仁15 g、牛膝15 g;阴虚甚者加入玄参10 g、生地黄8 g;痰热甚者加入竹沥10 g;肝火盛者加入石决明10 g、龙胆草8 g。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尼莫地平法,基本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70%≤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 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评估病人的神经功能,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数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③病人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病人的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6水平。④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病人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详见表2。

2.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更低(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C、TG、HDL-C和LDL-C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观察组的TC、TG和LDL-C水平更低,HDL-C水平更高(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糖尿病病人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凝状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诱发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一般认为与高胰岛素血症、脂质代谢异常及高血糖症等因素相关[6]。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在中医学上属“中风”合并“消渴”等范畴[7]。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病机记载已久,《兰室秘藏》中云:“消渴病人可有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证治要诀·消瘅》有云:“三消日久,精血既亏损,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说明消渴日久就会导致中风,这与西医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认识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和症状。丁苯酞可抑制神经元凋亡和机体炎性反应,缓解神经元损伤,保护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8]。神经节苷脂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的双重作用,可以减轻脑细胞水肿,促进大脑高级功能恢复[9]。自拟平肝汤中,生黄芪补益元气,益卫固表;丹参活血凉血、祛瘀止痛;川芎活血祛瘀,防治瘀血阻滞;西洋参滋阴补气、生津止渴;炙黄芪健脾和胃,使气血生化有源;苍术燥湿健脾,散寒祛风;天麻熄风止痉,平肝潜阳,通络止痛;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茯苓燥湿化痰,健脾益气;夏枯草泻肝火以明目;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葛根生津止渴,善治消渴;钩藤熄风定惊,清热平肝;石菖蒲开窍醒脑;白芍养血柔肝,敛阴缓急;黄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10-13]。诸药合用,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更佳。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TNF-α、hs-CRP和IL-6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拟平肝汤在脑梗死急性期有拮抗TNF-α、IL-6、hs-CRP升高的作用,可减轻脑梗死病人的炎性免疫损伤,保护神经细胞。TNF-α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过程,诱发机体凝血机制,促进血栓形成,加重脑缺血缺氧性损伤[2]。IL-6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会促进溶酶体释放,加重脑组织损伤[14]。hs-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参与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的有效成分天麻素具有镇痛、镇静和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川芎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具有抗血栓的功能;黄芪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的作用,保护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大脑海马神经元的损伤[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观察组的TC、TG和LDL-C水平更低,HDL-C水平更高(P<0.05),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血脂水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能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抗血栓形成,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有效;丹参可以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微循环,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作用,降低血脂;西洋参中的皂苷可以增强中枢神经,还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血糖和血脂[17]。

综上所述,自拟平肝汤辅助西药治疗急性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病人的炎性反应,明显改善病人的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猜你喜欢
平肝急性期血脂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菊花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