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2019-03-03 16:45
延边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幸福观总书记时代

贾 珍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中都谈及幸福和奋斗,对奋斗和幸福的关系进行过多次阐释,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要幸福就要奋斗”等,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新时代奋斗幸福观。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人民如何通过奋斗追求幸福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诠释了在新时代奋斗的时代价值,将个人幸福与民族复兴紧紧连在一起,是新时代最有力量、最有温度、最广泛的动员。

一、人类关于幸福的思考

幸福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这种内心的渴求和向往不断激励着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断思考何为幸福以及不断努力探索如何才能实现幸福。在中国,关于幸福的论述最早始于春秋时期的“五福”之说,五福即:长寿、生活富足、身体健康安宁、具有良好道德、寿终正寝。这五个幸福的标准成为评价人们是否幸福的指标和标准。此后,古代的先哲们在这五个评价幸福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以及立场分别阐述了自己关于幸福的认识。比如儒家追求的幸福是仁爱和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道家追求超然的逍遥无为的幸福等。在西方,古希腊的梭伦首先对幸福问题作出理论探讨,他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分析探讨,认为幸福从根本上说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即理想信念。柏拉图在赞成苏格拉底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理念的幸福和感官感受到的幸福是不能同时得到的,二者是根本对立的不能兼得。亚里士多德将德性活动与经验的快乐结合起来认为幸福是一种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是一种理性主义幸福观。伊壁鸠鲁学派主张幸福等同于快乐,是一种感性主义幸福观,认为快乐本身就是幸福的目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幸福观认为,幸福在此岸世界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彼岸世界,人们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虔诚地信仰上帝。马克思主义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幸福范畴,认为幸福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基础之上,人的需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需要通过劳动这一实践方式不断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终获得幸福生活。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将人类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追求幸福的最高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置于首要位置,将为人民谋求利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幸福追求。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以“五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传统幸福观、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中国共产党传统幸福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不懈奋斗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目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是对以往幸福观的弘扬和超越,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最新诠释和表达。

二、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形成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不是横空出现的,它是在对以往幸福观的扬弃继承中,结合新的时代背景,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逐步形成发展成为较为系统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奋斗幸福观。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1]。这是奋斗幸福思想的首次提出。奋斗幸福观最开始主要在党内提出进行宣传,旨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保持自己的初心,牢记身上的使命。此后,逐渐由党内扩展到全国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多次围绕幸福和奋斗进行论述,强调奋斗对于获得幸福的重要性。奋斗幸福观的形成是一个对幸福和奋斗的关系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认识过程。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2]。在这段讲话中,总书记指出了劳动对于幸福的重要性即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要想获得幸福必须付出辛勤诚实的劳动。2018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3],进一步指出奋斗是获得幸福的方法和途径。2018年2月14日,在春节团拜会上提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就是奋斗者的时代”[4]。从新时代幸福的整体上强调奋斗幸福观,对奋斗幸福观的基本内容和评判标准进行了阐释,指出奋斗幸福观不仅将奋斗视为获得幸福的实践路径,而且就奋斗本身而言就是一种幸福。2018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又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5]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又提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6]。这两段讲话指出在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将个人奋斗与全民奋斗、个人对幸福的追求与国家社会的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最广泛的动员,动员人们通过奋斗追求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奋斗幸福观的内涵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三、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奋斗幸福观在坚持实践的观点的基础上阐释了奋斗与幸福的辩证关系,指出奋斗是获得幸福的实践路径,幸福激励奋斗,幸福和奋斗二者又是内在统一的。此外,奋斗幸福观还回答了新时代奋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新时代人民如何通过奋斗追求幸福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诠释了在新时代奋斗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阐明了奋斗和幸福的辩证关系

1.幸福是人生奋斗的根本目的

幸福是人类共同的永恒的追求。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将幸福视为毕生的渴求和目标。不同的人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空、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的人对幸福的探索和追问也不尽相同。儒家主张“仁爱”,认为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时,内心就会获得愉悦的感受,从而在反思自身行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而感受到无比幸福。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在遵循自然法则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将至善视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幸福。康德认为幸福是德性和幸福的统一,强调幸福的德性意义和人享有幸福的权利。黑格尔认为幸福是绝对理念的最终目的,个人在追求自我幸福的同时不能妨碍他人获取幸福的权利。马克思将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自己毕生的幸福追求。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7]。综合来看,作为人生奋斗根本目的的幸福,不局限于也不等同于物质利益得到满足的幸福感,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是需要不断通过劳动去创造出来的美好生活过程和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且人们不断通过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又是受幸福引领的结果。人们将幸福作为人生奋斗的根本目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通过不懈奋斗获得幸福。

2.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奋斗一词成为习近平讲话中频频出现的字眼,在十九大报告中奋斗出现了30次,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总书记22次论及奋斗,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多次对奋斗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进行阐释,可见奋斗的重要性。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8]。“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9]。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不断追求幸福的英勇奋斗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铸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正如孟子所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这就是说,即便现在拥有财富,但如果不继续拼搏奋斗的话财富很快会消耗殆尽,不能永远满足于现状不去付出劳动奋斗。意在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要想得到长远的、长久的幸福就必须不断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奋斗、去延续现有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下乡作知青的七年间,带领梁家河的老百姓不断摸索新的发展出路,带领百姓为了过上好日子努力奋斗,总书记用他个人的亲身实践和经历对奋斗即幸福进行了最好的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10]“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11]。因此,真正的幸福应该建立在辛勤劳动创造的基础上,在奋斗中不断获得。

3.新时代幸福和奋斗内在统一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将奋斗与幸福结合在一起,强调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此,奋斗和幸福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奋斗是幸福的源泉,而幸福又在引领奋斗,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奋斗得来的幸福终将不会长久。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12]。面对新时代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幸福联系起来,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幸福。对于青年学生的我们更是要将个人的幸福目标和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相统一,将幸福与奋斗相连。因此,要想获得幸福生活,必须不懈奋斗。

(二)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诠释了新时代奋斗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提供着新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要我们不懈奋斗去应对即将而来的风险和挑战,而新时代奋斗幸福观在阐释幸福和奋斗的辩证关系中,也很好地诠释了新时代奋斗的时代价值,即时代使命的艰巨性需要不懈奋斗,时代使命的长期性需要持续奋斗。

1.时代使命的艰巨性需要不懈奋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必然会面临各种磨难历经艰难,但即使艰辛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因为在奋斗过程中不断化解危机、完成时代使命,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其中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到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也越来越广泛。今天我们更加有信心和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随着目标的日益接近,我们面临的形势、风险和挑战就越来越复杂艰难。虽然当前我国的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仍比较落后,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不平均,社会的贫富差距依旧明显,生态环境依旧需要不断治理等现状与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要解决好这些发展问题,破除掉这些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始终具有忧患意识,登高远眺,不断解放思想,扫除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奋力完成新的时代使命。

2.时代使命的长期性需要持续奋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时代使命的完成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奋斗才能逐步完成。虽然目前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不断地接近,但是这个伟大目标也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3]。中华民族从受尽凌辱到站起来、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历经重重磨难。如今,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的期待、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的继续加大、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不合理的经济制裁和贸易限制,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要想经受住考验,在多重考验中不断前进,努力冲出重围,不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最终完成,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在时代的召唤中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持续的奋斗。

结 语

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以“五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传统幸福观、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中国共产党传统幸福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不懈奋斗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目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幸福观。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厘清幸福与奋斗的关系,在奋斗幸福观的指引下追求幸福、获得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幸福观总书记时代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