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六稳”主战场,增加股权投资是“六稳”必要条件

2019-03-04 01:24刘志硕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六稳股权民营企业

文/刘志硕

2018年以来,国际方面全球经济疲软、中美贸易摩擦处于拉锯状态,国内方面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做好“六稳”工作,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强调“六稳”,凸显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视。

展望2019年,保持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等方面的稳定成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必须以民营经济为“六稳”工作主战场,坚决有效增加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股权投资。

民营经济是“六稳”主战场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不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就难以真正实现“六稳”政策目标。

在稳就业方面,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民营企业就业在城镇就业存量的占比超过8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则超过90%;

在稳金融方面,加大力度精准支持民营企业是当前货币政策重要目标,提振民营经济对于稳定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更是至关重要。以股市为例,民营企业是A股市场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每年新增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都在80%以上,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已超过60%;

在稳外贸方面,民营企业是外贸出口的第一主力军,是中国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最大贡献者,2017年我国出口总额22635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46.6%(国有企业占10.2%、外资企业占43.2%);

在稳投资方面,从投资总量占比来看,2017年全社会投资中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占比已达60%以上,在20多个大类的行业中,多数行业的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

总之,支持民营经济是做好“六稳”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提振民营经济可有效助推“六稳”,而稳定的大环境又可以反哺民营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以来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金融体系的突出特点一是银行资产占比过高(超过70%),二是金融抑制水平即政府对金融体系干预程度高(2015年在可查数据的130个国家中排名第14)。这样的金融体系不利于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发展模式,因而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出现民营企业融资难也就不足为奇。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行业普遍存在过度市场竞争,投资回报率不足造成金融资源无法顺利流向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实体产业,加之在当前金融政策的换挡期新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最终导致了市场和政策的“双失灵”。

在市场方面,过去中国长期处于增量经济阶段,行业门槛普遍较低,市场集中度相对不足,各细分行业市场竞争过度激烈,规范运营的企业面临大量在税收、社保、环保、知识产权方面不规范企业的无序竞争。由于各行业的负产能企业未能及时出清,优质的民营企业无法拥有足够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利润受到吞噬,盈利能力不足以覆盖当期资金成本的门槛要求,因而难以吸引大规模资金投入。

在政策方面,企业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需要中长期融资支持,而民营企业过往长期处于高税率环境下,自我持续滚动发展能力不足。《资管新规》实施之前,通过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取得充足融资的民营企业,利用金融机构资管产品提供的期限错配,以短期资金弥补了长期资本的不足;《资管新规》实施后,民营企业这一重要的融资渠道被一刀切式斩断,而相对应的新政策安排又未及时落实到位,导致部分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被“错杀”。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总体思路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在政策引导下依靠市场化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负产能企业出清,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同时敢于给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行业领军企业加杠杆,促进利润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向新经济领域头部企业集中,从而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回报能力,从根本上保证资金向实,最终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共同发力,其中股权融资、特别是长期稳定的战略投资是关键。只有优化当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增加对具备新经济基金的优质民营企业股权投资,才能引导撬动更大规模的债权融资,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不同的民营企业,需要分别对接不同特点的股权融资渠道。比如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一直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业务重点,此外私募基金的资源整合平台功能以及专业优势还适宜支持行业龙头实施产业整合;保险资金基于稳健性要求则更专注在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能源、资源、现代农业等企业的股权投资;对于发展前景良好、暂时遇到股票质押违约等风险的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适合由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联合政府进行阶段性救助,以防止进一步传播风险;而行业负产能企业的出清,则较适合由AMC通过债转股或资产重组等方式进行处置。

增加民营企业股权投资的相关建议

近期,相关政府部门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取得良好实际效果。2019年2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组合拳,提出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强调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等。《意见》的出台在制度层面全面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下一步对于增加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推进“六稳”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在扩大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意见》提出,积极培育投资于民营科创企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抓紧完善进一步支持创投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在上述政策措施基础上,建议国家继续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社保基金、地方政府管理的引导基金和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向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对已实现长期稳定运营、过往投资业绩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加大政策、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二是建议《资管新规》框架之下的细则尽快落地,特别是明确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有关规定,对已经设立、规范运作、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明确给与政策支持,允许金融机构按原有业务模式发行老产品继续入资,稳定民营企业既有的股权融资渠道。

三是建议设立国家级天使母基金。2018年9月我国成立了国家级的融资担保基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主要通过再担保方式支持各地方政府的融资担保业务,进而拉升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意见》提出,要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推动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业务合作。在此项政策基础之上,建议国家后续考虑设立专门的国家级天使母基金,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分工合作,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并间接鼓励带动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债权融资。

四是建议设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母基金。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经济转型期,以未来十至十五年为窗口期,依托我国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形成的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领域将涌现出领军龙头企业,同时还会成长出一大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财政可联合国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母基金,与地方政府联合向经过筛选的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一定配比的债权融资,支持其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目标,向具备发展潜力的优质民营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融资,服务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

总之,民营经济是“六稳”主战场,有效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优质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的股权投资,有助于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经济,实现全要素效率显著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使科技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真正实现“六稳”,保持经济长期向好。

猜你喜欢
六稳股权民营企业
A公司股权激励研究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做好“六稳”工作,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迎难而上,确保“六稳”,实现内蒙古经济健康发展
促“六稳”关键是练内功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改制企业应加强和完善股权管理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如何有效开展国有文化企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