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2019-03-05 09:38王淑荣崔然红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人才

王淑荣 崔然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是机械工业的核心。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包括8 个细分子行业,分别是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和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大连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工业产业的34个细分行业中,装备制造业占有明显的优势。2012-2017 年装备制造业在大连工业产业中的比重分别为43.8 %、43.5%、41.43%、43.76%和41.21%。在8 个细分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和仪器制造业产值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汽车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2%,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为6.62%,行业发展优势明显。仪器仪表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为2.09%,对工业产值的年平均贡献率较低,仅为0.53%。通用设备制造(11.79%)、专用设备制造(5.29%)、铁路船舶航空等交通制造(6.91%)、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3.91%)、电气机械和器材(3.02%)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均超过了3%,但年均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和器材负增长现象较为明显,增长率分别为-21.87%、-18.64%和-14.25%。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说明产品需要升级和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大连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包括更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和重新对产品定位等。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而相应的教育体系是提升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途径。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点,其中对创新研究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职业教育对提高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加快技术改造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服务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连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大连共有高校30 所,其中以工科为主的院校8 所,占比26.7%。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等学院的学科体系完整,涵盖了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关的机械制造、材料科学、自动化及电子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研发设计创新型人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装备制造学院和大连汽车制造学院这四所学校开设的专业涵盖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软件信息技术及汽车维修等,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大连55 所职业高中和中专学校中,制造业相关学校仅为2 所,所占比例仅为3.63%;中等技工学校17所,所占比例为33.33%。从整体来看,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职高和中专教育实力不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传统上与企业存在一定的附属关系,数量较为充足。

大连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设置较为完整,但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综合实力有待提高。机械制造维修类的概念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职业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更应体现实际应用操作性,因此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应首先要注重吸收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精准的教育定位,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二、适应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领域选择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必然的趋势,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因此教育的发展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育资源的有效投入则表现为重点发展适合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的领域。

1.潜力较大的装备制造类产业

在较强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汽车制造产业成为增速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2012-2017 年大连汽车制造业产值对工业产值的年平均贡献率为6.62%,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2%,显示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9 年,依托大连天巳汽车集团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专业。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万余名汽车制造与服务专业人才。相对于大连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增长潜力,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量并没有明显的扩大,2014-2017 年间的招生数量分别为1382 人、1447人、1383 人和790 人,其中2017 年招生人数出现明显的负增长,增长率为-42.9%。针对招生规模明显降低的现状,学校一方面应加强招生就业宣传,突出汽车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规模和数量进行预测,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2.上市公司中的装备制造类产业

装备制造业在大连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上市公司的经济产值高、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强。在大连的29 家上市公司中,装备制造类企业共有6 家,包括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装备制造学院都设置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管理工程等系部中,涵盖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智能产品等多个专业,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可以对区域重点装备制造产业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支持。职业教育规划的重点在于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实现良好的对接,在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上保持一定的前瞻性,更好地服务于区域重点企业的发展。

3.具有良好出口前景的装备制造类产业

电子产品制造出口在大连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2017 年大连出口百强企业中,电子产品类企业共有9 家。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多为在大连投资的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其产品的定位明确,例如英特尔公司主要生产芯片,阿尔派主要生产车用电子产品,欧姆龙主要生产医疗用电子元件。这些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动加是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企业对产品设计研发类人才需求相对有限,对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需求量较大。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与这些企业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在大连高职院校中,辽宁轻工业职业学院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大连电子学校和大连轻工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应关注出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调整,加强行业与学校的合作,建立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的机制。

4.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装备制造类产业

与物联网及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是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及人工智能需要相关制造业的支持,主要包括芯片制造和传感器的制造。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封装测试。大连拥有仪器仪表制造企业100余家,是全国先进的仪器仪表造基地,在生产整体规模方面虽然有较大的优势,但在产品种类、产品档次有待提高。以位于大连的西门子传感器与通讯有限公司为例,其主要产品类别包括制造工业过程仪器仪表,如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物位传感器、动态称重产品为主,但其在物联网领域广泛使用的磁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方面的产品开发不足。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代表了科技发展的前沿,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的零部件制造是未来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相关对口职业学校应注重人才的引进,保证师资对新兴领域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构建起适应新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大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

1.与产业规划的布局形成紧密对接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代表了未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应该以产业规划为指导,实现人才培养的合理化布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关注产业发展的动向和规划,适时地调整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技术院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相对灵活,中等职业院校在设立机制上多是以企业为依托,这些都是加强校企之间合作的有利条件。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其将深度渗透到众多行业和领域。这就对人才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国计算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OFFICE 应用、C 语言基础、VB 语言和数据库等内容,不能与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充分的对接。职业院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方向,积极开展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2.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呈层次性的。技术的突破需要创新型与研究型人才,生产制造和推广环节则需要技能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协调培养是形成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供应链的必然途径。以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为例,这些产业的发展将更注重于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响应,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用户信息分析、产品性能分析及与用户沟通的专业技能。各层次职业学校根据产业特点、学情特点和教学资源进行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课程设计方面,遵循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流程,建立结果导向的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课堂授课与实际现场一体化,采用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企业的新需求、新工艺、新技术,缩短教学过程与应用过程的周期,提高人才的职业竞争,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注重对校企合作的推进

装备制造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资金和专业水平等的限制,学校教学较难在短时间内模拟出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校企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重要方式。根据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特点,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多种模式,比如以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培养、以学校为主导的科研项目的人才培养、校企共同主导的常规顶岗实习等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推进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工作环节与课程设计结合、工作岗位操作与考核内容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加强师资能力的提升

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到国家工业的核心部分,国家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发展,技术和产品具有较快的更新速度,但师资水平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无法直接对接工作环境,教学内容无法实现与工作环境的无缝对接。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了装备制造业的职业教育质量,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渠道不断地提升师资能力。职业院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如尽可能地将教师的授课内容集中化和模块化,让教师有精力在专业领域内得到更大的提升;院校之间应注重资源的共享,常规性地组织专业研讨和交流会;根据所在学校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定位,为教师提供到相应企业顶岗的机会。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人才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人才云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