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下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9-03-05 09:3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群体老年人

李 娜

(连云港开放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医疗卫生等条件的改善,人口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17 年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409 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1.583 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如何继续发挥老年人的资源与优势,注重其后职业发展,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虽然国家、社会等采取了一些政策促进老年群体的后职业发展,但是相对支持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老年后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更好地促进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

一、理论基础

1.社会支持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末鲍尔拜提出依附理论,社会支持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被正式提出,20 世纪80 年代社会支持理论的研究逐渐繁荣。目前,国内外对社会支持理论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Caplan 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社会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他人可以为个体提供帮助和支持①。Barrera 提出,社会支持的界定应从社会处境、行动支持和感知的社会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其本质是一种心理现实②。我国学者郑杭生、陈成文认为社会支持是国家、社会、个人等社会支持网络对困难者、弱者无偿性的帮助和服务③④。在社会支持的分类上,林南认为社会支持包含了表达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⑤,而肖水源提出社会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程度⑥。

社会支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是个体从国家、市场、社区、家庭、自身等获得的各种支持的总和。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国家政策、劳动力市场、社区与教育、家庭支持、个人等均可纳入老年后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实现“老有所为”提供充足保障。

2.后职业发展概念及基本特征

后职业生涯理论是以个体可以并且应当适应职业为假设,探讨个人对职业的适应及个体与职业的互动关系⑦。老年群体的后职业发展,是老人退休后的职业发展,是老年人在参与社会生产或生活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从而达到丰富自身价值、服务和奉献社会的目的。其后职业发展方式既表现为生产性后职业发展,即老年人为他人提供劳务等有报酬的工作,还表现为非生产性后职业发展,即老年人从事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无偿性劳动。其具体含义包含了国内视角的“老有所为”及国际视角的“积极老龄化”。

二、老年后职业发展社会支持现状及问题

1.家庭支持为主,但相对不足

基于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支持是老年人的主要支持来源,即反馈型养老模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孝文化的影响,子女多会让年老父母安享晚年,提供基本的物质和精神支持,鼓励父母参与社会活动,丰富自身生活,为其创造良好的后职业发展环境,家庭支持成为老年后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家庭年轻子女多在工作岗位打拼,大多数老年人照顾子女生活的同时,更成为照顾孙辈的接班人,纵使多数家庭鼓励老年人继续创造物质或精神活动,但受现实影响,很多老人被家庭所累,无暇顾及。

2.社区支持单一,缺少多元化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生活共同体。社区作为老年人的第二活动场所,社区支持对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社区在生活照料、社区康复等养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缓解了当前养老压力,同时注重举办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社区活动有限,支持较为单一,更多的重“养”“乐”,在“为”方面鲜有成效,对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的支持缺少一个系统而多元的支持体系。

3.市场竞争激烈,对老年群体歧视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屡创新高,2018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20 万。2017 年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7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0%。庞大的就业人口,激烈的市场竞争,给老年人后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劳动力市场多对老年人有歧视和偏见,认为老年人思维迟缓,固执古板,跟不上形势等,出现老而无用,老年人“抢饭碗”等观念,忽视了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拥有继续贡献社会的能力。

4.国家法律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我国对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尚不健全,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文件多以“通知”“意见”等形式出现,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的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国家对老年人的政策支持更多的重“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而缺少对老年人自我实现需要的支持。此外,关于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劳动或活动的权益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缺少促进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的专门指导部门,无法保障老年人后职业发展的合法权益。

5.老年人自身观念落后,知识技能有限

部分老年人不甘心于退休现状,继续参与社会发展的意愿强烈,而仍有大部分老年人认为退休是一个分水岭,加之自身身体机能下降,认为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社会要让年轻人来创造,自己退出历史舞台,该“颐养天年”,缺少继续参与社会劳动或活动的动力。此外,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不均,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知识技能有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足,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让老年人对继续发挥余热望而却步。

三、老年后职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促进老年群体的后职业发展,仅依靠一方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建立一个包含国家、市场、社区、家庭、个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更好地促进积极老龄化和老年人个人价值的实现。

1.完善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国家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法律法规,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重视老年人后职业发展法律的建设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在政策的制定上,取消年龄歧视,保障老年人后职业发展的合法权利。对于聘任老年人的企业或组织,政府可给予适当奖励,为老年人拓宽社会参与的渠道。

2.营造良好的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宣传,大力推广积极老龄化理念,认识到老年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人际等资本,改变“老而无用论”等错误认知,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尊重老年人劳动的权利,创造一个对老年人积极的认知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庭成员改变以往老人应在家“颐养天年”“享子孙福”的传统观念,尊重老年人的意愿,鼓励支持老年人参与到后职业发展过程中。用人单位认识到老年人所具有的资源与优势,满足老年群体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加强社区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社区要加强后职业发展的宣传,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做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重视开发老年人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利用老年人闲暇时间,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积极性,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进行有效的资源链接,为老年人开发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

重视老年教育的发展,发展老年教育,为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老年人知识更新和自身价值的挖掘。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教育,让老年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知识和精神需求。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办学水平,实现老年教育的普及化,同时可借鉴美国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将老年教育引进社区,与老年大学合作,探索老年教育社区化。

4.增强老年人参与意愿,提高自身素质

在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的同时,要注意内部支持系统的建设。老年人自身需认清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式,老年人同样负有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同时,老年人要改变以往错误观念,在思想让解放自己,认识到自己仍旧能够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纵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但具有经验丰富、人脉广泛、时间宽裕等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提高后职业发展的积极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飞速发展的经济,老年群体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劳动和活动,继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四、构建老年后职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意义

1.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延长人口红利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时代正逐步消失,根据联合国预测,我国的退休老年人在2020 年将达到2.34 亿,占总人口的16.1%。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类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老年人的精神和健康状态良好,此外,老年人经过生活和工作的磨砺,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优势,更加沉稳和老练,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科技训练或技能培训的老年人,具有年轻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为老年人构建良好的后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各个方面保障老年人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优势,延长人口红利,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缓解老龄化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速度之快,老年人口之多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保障压力和财政负担。据清华大学人口和人力资源研究院的统计数据,预计在未来的5 到10 年当中,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是8 到10 万亿元,加之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养老保障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一个国家基本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稳定、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有力基石,沉重的财政负担必将造成社会更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因此,支持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让其在参与社会劳动或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发光发热,继续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一方面可以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促进家庭和谐,另一方面可减少财政负担,促进社会稳定。

3.实现老年个人价值,做到“老有所为”

老年群体退休后社会交往和活动减少,而很多老年人并不会因为身心的衰退而就此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参与社会、展示自我、发挥余热的需求。虽然国家一直倡导“老有所为”,但当前更多的集中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仍处在低层次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方面,在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方面尚且不足。构建老年后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为老年群体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可以让老年人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缓解孤独、悲观等消极情绪,同时可以发挥老年人所具有的经验优势以及专业优势,继续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广泛参与社会劳动和活动,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实现“老有所为”。

注 释:

①Caplan G.The family as a support system[M]∥CAPLAN G,KILLILEA M.Support system and mutual help:Multidisciplinary explorations.New York:Grune & Stratton,1974:19.

②Barreram,Ainlays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3(7):11.

③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1996:320-323.

④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31.

⑤Lin Nan.Social Support,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M].FL:Academic Press,1986:28.

⑥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183—187.

⑦陈秋苹.低龄老人后职业发展论纲[J].江苏社会科学,2017(06):76.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群体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论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