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相互融合
——以复合材料制造领域职业进修为例①

2019-03-05 12:11StefanBrmerLindaViebackChristianVogel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导向复合材料学术

Stefan Brämer, Linda Vieback, Christian Vogel

(1.马格德堡大学,德国 马格德堡 39106; 2.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德国 波恩 53175 )

关键字:混合教育理念;互通性;继续教育;职业与学术继续教育

0 能力要求和教育期望作为新的毕业生跨体系教育思想的起点

近些年,德国的普通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没有联系。但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体系中的传统制度划分—— Beathg 称之为“德国教育体系的宗派分立”(deutsches Bildungs-Schisma)(1)Baethge, Martin. 2016. Das deutsche Bildungs-Schisma: welche Probleme ein vorindustrielles Bildungssystem in einer nachindustriellen Gesellschaft hat. SOFI 34, 13-27.—— 已不再符合时宜了。因此,当今教育政策的关注点应是促进教育体系内部的互通性,以使灵活且个性化的教育路径成为可能。

重新调整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关系,其必要性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一方面,现今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士在能力标准和知识结构方面都提出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让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曾经主导经济的传统手工业和工业制造业有所弱化,这便意味着商业、行政管理、分析、协调、社会关系维护、教学和学术领域的工作将在就业结构中占上风。因此,这些工作对人提出的能力要求和知识储备也有很大改变,即分析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十分重要。(2)Baethge, Martin. 2016. Das deutsche Bildungs-Schisma: welche Probleme ein vorindustrielles Bildungssystem in einer nachindustriellen Gesellschaft hat. SOFI 34, 13-27.但是,即使在知识社会里,理论知识和系统性知识虽然非常重要,但这也不意味着将来(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会完全被(与科学相关的)系统性知识取代。(3)Dietzen, Agnes. 2008. Zukunftsorientierte Kompetenzen: wissensbasiert oder erfahrungsbasiert? In BWP, S. 37-41.相反,为了应对更为错综复杂的工作任务,这两者之间愈加需要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既需要覆盖面广、具有持久性的职业领域专业知识,又需要有反思自己行为、与他人合作和参与设计工作与技术的能力。(4)Brödner, Peter. 2015. Industrie 4.0 und Qualifikation. In: BWP 6, 17-20.从工作社会学的角度来看,Baethge和Baethge-Kinsky指出,工作岗位的分工正从工种与功能导向性往过程导向性转变,这就对专业技术工人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胜任力要求。(5)Baethge, Martin und V. Baethge-Kinsky. 1998. Jenseits von Beruf und Beruflichkeit?-Neue Formen von Arbeitsorganisation und Beschöftigung und ihre Bedeutung für eine zentrale Kategorie gesellschaftlicher Integration. Mitteilungen aus der Arbeitsmarkt- und Berufsforschung 3, 461-472.这些研究结果证实并深入了在工业4.0背景下对当前职业的分析。在此可以观察到两个主要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迄今为止分工明确的工作岗位组织方式已发生改变,成为结构和流程导向型的分工,并增加决策、协调、监管以及附带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和协调虚拟机与真实机、设备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6)Kagermann, Henning, W. Wahlster und J. Helbig. 2013. Umsetzungsempfehlungen für das Zukunftsprojekt Industrie 4.0. Abschlussbericht des Arbeitskreises Industrie 4.0. www.bmbf. de/files/Umsetzungsempfehlungen_Industrie4_0.pdf.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由此可以推测,反复重复性质的工作将基于网络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和整个工作环境的数字化而消失,今后工作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都将提高。因此,专业技术工人在工作中除了需要掌握多样知识,还要对技术、组织和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广泛认识。(7)Baethge, Martin und V. Baethge-Kinsky. 1998. Jenseits von Beruf und Beruflichkeit?-Neue Formen von Arbeitsorganisation und Beschäftigung und ihre Bedeutung für eine zentrale Kategorie gesellschaftlicher Integration. Mitteilungen aus der Arbeitsmarkt- und Berufsforschung 3, 461-472.

除了相关的发展趋势对岗位胜任力提出新要求以外,人们传统的教育期望也在发生变化,这就使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灵活过渡的问题也变得急需解决。现在,近50%的同年龄段中学毕业生群体选择读大学,因此这些年来,本科生的新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参加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年轻人数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个人、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因素。(8)Wissenschaftsrat. 2014. Empfehlungen zur Gestaltung des Verhältnisses von beruflicher und akademischer Bildung- Erster Teil der Empfehlungen zur Qualifizierung von Fachkräften vor dem Hintergrund des demographischen Wandels. http://www.wissenschaftsrat.de/ download/archiv/3818-14.pdf.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例如,很多中学毕业生选择进入大学学习,是为了今后能有更高的收入,在就业市场有更好的机会或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但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很多人进了大学后又改变自己选择的教育路径,这特别体现于德国大学生的高辍学率:总体来看,德国每三名本科生中就有一名很早地中断学业。而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有时甚至接近40%。(9)Heublein, Ulrich und R. Schmelzer. 2014. Die Entwicklung der Studienabbruchquoten an den deutschen Hochschulen. Statistische Berechnungen auf der Basis des Absolventenjahrgangs 2012. In: Forum Hochschule 4. Online: http://www.dzhw.eu/pdf/pub_fh/fh-201404.pdf.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同时,很多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并不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无意将来从事学术研究,而是去走其他职业道路。因此,教育系统必须为人们提供更换教育路径的机会,使其内部的不同体系能够相互承认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例如,大学辍学者应在退出大学学习后可以去接受职业教育,其在大学取得的一些成绩应当可以在职业教育里得到承认;或者允许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职业晋升培训。反过来也应当一样,即在完成了职业培训后也应当有进入大学学习的可能性。所有这些都表明人们对就业有了新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基础是实践技能和学术能力的获取不是只能两者择一的。(10)Wissenschaftsrat. 2014. Empfehlungen zur Gestaltung des Verhältnisses von beruflicher und akademischer Bildung- Erster Teil der Empfehlungen zur Qualifizierung von Fachkräften vor dem Hintergrund des demographischen Wandels. http://www.wissenschaftsrat.de/ download/archiv/3818-14.pdf.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基于此,这就特别要求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主体彼此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找出在两个体系间有哪些衔接和过渡的可能性,并携手为受教育者们塑造相关机会,同时在这些交叉地带开发新的教育形式。

1 能力导向作为连接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纽带

支持职业教育和(普通)学术教育隔离的理由一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两个教育体系不同的功能逻辑,另一个是各自办学理念的差异。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旨在供应职业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学术教育则主要培养将来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人才。(11)Rein, Volker. 2012. Aspekte der Kompatibilität beruflicher und hochschulischer Bildung in der Kompetenzorientierung. In: bwp@ Berufs- und Wirtschaftspädagogik- online 23, S. 1-15. http://www.bwpat.de/content/ausgabe/23/rein/index.html. Zugriff: 25. Juli 2019.这一逻辑的出发点是,因为职业教育要让学生为今后从事实践工作做好准备,所以其办学是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工作岗位要求的行动能力,即能够完成工作岗位上的任务和解决相关问题。(12)Rauner, Felix. 2012. Multiple Kompetenz- Wege umd Irrwege beim übergang von der beruflichen zur akademischen Bildung. In: Herausforderung: Kompetenzorientierte Hochschule, Hrsg. R. Arnold, K. Wolf. Baltmannsweiler: Schneider Verlag, S. 31-73.相反,学术教育的办学理念则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以学科为导向的系统性知识,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这样的教育理念差异同时也反映在他们不同的教育文化和认证制度上,并最终导致各自的财政资助体系也受其影响。(13)Elsholz, Uwe. 2015. überwindung der Trennung zwischen beruflicher und akademischer Bildung? Bildungstheoretische, bildungspolitische und didaktische Herausforderungen. In Beruflich Qualifizierte im Studium. Analysen und Konzepte zum Dritten Bildungsweg, Hrsg. : U. Elsholz. Bielefeld: WBV, S. 245-259.

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肯定会质疑,对这两个教育体系和两类教育机构的上述功能性分工和理解是否确实反映实际情况呢?至少他们在理论上的明显区分让人表示怀疑。 这是因为:近2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了“全面性职业教育”(ganzheitliche Berufsbildung)(14)Ott, Bernd. 1995. Ganzheitliche Berufsbildung. Theorie und Praxis handlungsorientierter Techniklehre in Schule und Beruf. Stuttgart: Franz Steiner Verlag.的理念,而学术教育则基于博洛尼亚进程有了转型发展,这就导致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交集明显增大。(15)Rein, Volker. 2012. Aspekte der Kompatibilität beruflicher und hochschulischer Bildung in der Kompetenzorientierung. In: bwp@ Berufs- und Wirtschaftspädagogik- online 23, S. 1-15. http://www.bwpat.de/content/ausgabe/23/rein/index.html. Zugriff: 25. Juli 2019.连接二者的重要因素是能力导向原则(Kompetenzorientierung),因为它是两个教育体系在设计其教学/学习过程时都采用的原则(尽管在何时采用有差异)。并且,这一原则也都体现在各自的教学方案、结构(例如监管、认证)、课程设置和教学法等层面。

在职业教育中,随着把获取“职业行动能力” (berufliche Handlungskompetenz)确定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原则也即很早就被采用了。这是由于 “有关劳动力市场和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表明,面对快速的技术革新,对未来的岗位要求不再能完全从内容上进行细分”。(16)Klieme, Eckhard. 2004. Was sind Kompetenzen und wie lassen sie sich messen? Pädagogik 6: 10-13.因此,职业教育的理念就发生了转变,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中的学习不能仅以掌握专业技能为导向,而更应当促进学生具有能够建设性地塑造工作环境的能力,并具有分析思维和在此基础上行动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应形成反思性行动能力(reflexive Handlungsfähigkeit),即“在工作中、社会上和私人生活中都能先认真思考事实,然后实施对个人和对社会都负责任的行为”。(17)Pätzold, Günter. 2003. Lernfelder-Lernortkooperation. Neugestaltung beruflicher Bildung. In Dortmunder Beiträge zur Pädagogik, Band 30, Hrsg. : U. von der Burg, D. Höltershinken, G. Pätzold, Günter (Hrsg.). Dortmund: projektverlag.无论是职业学校要遵守的框架教学计划,还是实践培训单位要遵守的职业培训条例,都体现出了对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重视。Breuer证实,依据《职业培训法》(BBiG)展开的新条例的制定使各个行业领域的职业培训最迟于2003年开始都明确确定了“全面性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18)Breuer, Klaus. 2005. Berufliche Handlungskompetenz -Aspekte zu einer gültigen Diagnostik in der beruflichen Bildung. In bwp@ Berufs- und Wirtschaftspädagogik -online, S. 1-31. Online: http://www.bwpat.de/ausgabe8/breuer_bwpat8.pdf .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1995年,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职业教育委员会决定,职业学校需要遵守的《框架教学计划》要以“学习领域”的方案来构建。这也就意味着职业学校的教学同样要贯彻能力导向原则。(19)Bader, Reinhard. 2003. Lernfelder konstruieren -Lernsituationen entwickeln Eine Handreichung zur Erarbeitung didaktischer Jahresplanungen für die Berufsschule. Die berufsbildende Schule 55: 210-217.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层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仍然是被边缘化的,因为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要紧跟实际中的具体工作需求。(20)Clement, Ute. 2003.Fächersystematik oder Situationsorientierung als curriculare Prinzipien für die berufliche Bildung? In. bwp@ Berufs- und Wirtschaftspädagogik -online, 3, S. 1-31. https://www.bwpat.de/ausgabe4/clement_bwpat4.shtml.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不可否认的是,能力导向对教学方法提出的挑战更为尖锐,因为它要求把课堂设计成为学生“自我组织的学习过程”(selbstorganisierter Erkenntnisprozess)。因此,教师要设计与职业情境类似的,并且是以过程、问题和主体为导向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寻找解决方案。(21)Pätzold, Günter. 2003. Lernfelder -Lernortkooperation. Neugestaltung beruflicher Bildung. In Dortmunder Beiträge zur Pädagogik, Band 30, Hrsg. : U. von der Burg, D. Höltershinken, G. Pätzold, Günter (Hrsg.). Dortmund: projektverlag.

对高校而言,1999年6月19日在博洛尼亚制定的《欧洲教育部长联合宣言》可以被视为把能力导向原则引入教学的依据。自此,除了培养大学生有学术思维和从事学术工作的能力之外,让他们为一个职业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也已成为了学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此并不是让大学生为某一个特定的职业(工种)做好准备,而是培养他们具备在复杂的职业情境中能够独立工作,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的能力。(22)Schaper, Niclas, O. Reis, J. Wildt, E. Horvath und E. Bender. 2012. Fachgutachten zur Kompetenzorientierung in Studium und Lehre. Bonn: HRK.通过在德国建立“专业认证基金会”以及自2010年开始要求德国所有的本科和硕士专业都要基于各联邦州共同制定的体系要求经过认证,更是证明了在本科专业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和方法,还要培养他们从事职业工作所需的相关胜任力。自此以来,德国高校在经历一个变革过程。这首先体现于在课程设置层面引入了模块化的体系,从而导致了对专业的重构。现在,高校越来越关注教学法的改革,相关探索主要涉及如何在教学和考试中落实能力导向原则(例如推广研究式或项目学习的形式)。

基于以上对过去20年来两个教育体系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发展的回顾,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及其相关体系正在逐渐相互交汇。(23)Wanken, Simone und A. Schleiff. 2012. Kooperative Bildungsarrangements als Verbindung von Berufsbildung & Hochschule: Versuch einer systemtheoretischen Rekonstruktion. In: bwp@ Berufs- und Wirtschaftspädagogik -online 23, S. 1-17. http://www.bwpat.de /ausgabe23/wanken_ schleiff_bwpat23.pdf.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特别是与能力培养要求相关的“向学习成果转变”(shift to learning outcomes)的视角更加提倡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工作所需的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由此可见,向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看起来是具有兼容性的。从学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两个教育体系也在相互靠拢。(24)Rein, Volker. 2012. Aspekte der Kompatibilität beruflicher und hochschulischer Bildung in der Kompetenzorientierung. In: bwp@ Berufs- und Wirtschaftspädagogik -online 23, S. 1-15. http://www.bwpat.de/content/ausgabe/23/rein/index.html. Zugriff: 25. Juli 2019.此外,《德国国家资格框架》(DQR)的制定表明,在能力和学习成果导向的基础上,不同教育主体达成了教育政策上的共识,从而使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互通成为可能。但是,尽管如此,在实践中还是很少有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术教育机构达成有效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在德国的教育项目中很少能找到跨越教育体系、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要求。在此也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在实践中通过融合职业和学术继续教育来实现跨越教育体系的学习途径。

2 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跨越教育体系的继续教育课程

“继续前行”(ComWeiter) 和“马格德堡继续教育校园”(Weiterbildungscampus Magdeburg) 两个项目是从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入手,研究并开发与学员工作不冲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短期)继续教育模块,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非正式的专业知识和胜任力的培养。“马格德堡继续教育校园”是马格德堡-史丹达尔应用科学大学和马格德堡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项目。对其中的子项目“赢得参与者”(Teilnehmer/innen-Gewinnung) 所做的研究调查表明,企业对高素质专业员工和在高科技领域的继续教育都有很大需求,但他们还并未认识到高校在此可以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25)Brämer, Stefan, L. Vieback, E. Matschuck und J. Maretzki. 2017. Zukunftsorientierte Fachkräftesicherung in Composite-Berufen. In Soziotechnische Gestaltung des digitalen Wandels- kreativ, innovativ, sinnhaft, Hrsg. Gesellschaft für Arbeitswissenschaft e.V. Dortmund,E.1.2, S.1-6.(26)Vieback, Linda, S. Brämer und J. Maretzki. 2017. AbsolventInnen der Berufsbildung als neue Zielgruppe der wissenschaftlichen Weiterbildung -Bedarfsanalysen, Anforderungen, Rahmenbedingungen und Handlungsansätze am Beispiel der Mikrosystemtechnik. In Berufsbildung eine Renaissance? Motor für Innovation, Beschäftigung, Teilhabe, Aufstieg, Wohlstand, Hrsg. P. Schlägl, M. Stock, M., D. Moser, K. Schmid, F. Gramlinger. Bielefeld: WBV, S. 294-307.高科技领域的继续教育特别是能够把高校的新知识和创新过程转移给企业的员工,从而使企业受益。但在此需要采用以工作过程和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传授高校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教学内容。就设计跨教育体系的课程而言,把拟建设的继续教育项目定位于《德国国家资格框架》(DQR)第5级非常适合,因为它恰好位于专业技术工人层级(DQR第4级)和高等教育第一段的结业学位(本科,DQR第6级)之间。DQR第5级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契合点,并可以把它作为出发点思考接下来如何设计教学法和教学内容,以及确定需要培养的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27)Wilbers,Karl.2014.Das Niveau 5 des Deutschen Qualifikationsrahmens (DQR) als Plattform für die Gestaltung bildungsbereichsübergreifender Arrangements. In. Berichte zur Wirtschaftspädagogik und Personalentwicklung 3.https://www.wipaed.rw.fau.de/files /2017/02/Das_Niveau_5_des_DQR_als_Plattform.pdf. Zugegriffen: 24.Juli 2019.因此,在DQR 第5级层面的继续教育课程能够使学员在学习学术教育内容的同时扩展他们的职业能力。该项目的建设以“市场和参与者为中心的项目开发”模型(Modell dermarkt- und teilnehmendenzentrierten Angebotsentwicklung)为基础。该模型通过实施各个环节的流程并展开相应的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旨在开发出具有较高市场接受度的项目。按照该模型,实施的各个环节分别为:需求分析、竞争分析、动机分析、产品开发、共识会议,以及通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找出的沟通渠道、依据同样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识别的沟通信息进行产品营销。

在需求分析的环节要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申请者(即企业)展开需求调查。以市场为导向的优点是,将来不会对学员就劳动力市场不需要的东西展开培训。在竞争分析中,主要是收集同类机构提供相关继续教育项目的信息,以便从竞争的角度分析拟提供的继续教育项目可能有的潜力。动机分析,或者说目标群体分析旨在了解潜在的目标群体是否会接受拟提供的继续教育项目。在此特别要调查他们的潜在动机、可能存在的障碍以及阻力。这一环节的核心任务是了解目标群体对在职继续教育项目的需求和要求。在这三个环节中,如果能够证实劳动力市场和潜在目标群体对拟提供的继续教育项目有需求,并且竞争分析表明还有提供项目的空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才开始真正开发项目(产品开发)。在需求和动机分析中收集的有关需求的信息(想了解的专业内容、需要培养的能力)将直接体现在课程设置中。理想情况下,开发的继续教育课程应有区别于众的独特特色。接下来,在开发出了继续教育项目之后,要在共识会议上再次审核开发的课程是否满足相关需求。召开共识会议的目的是与感兴趣的专业人士(例如企业、潜在的学员、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的主体、教育政策制定者等)一起讨论所开发课程的专业内容和框架条件。 此外,共识会议也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专家提供机会,以开发出的继续教育课程为例来探讨学生在高等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中取得成绩如何进行互认。

最后一个环节涉及的问题是如何向目标群体传递关于继续教育项目的信息,以及如何跟他们沟通这些信息(产品营销)。这里特别要利用在需求和动机分析中识别出的信息和沟通渠道,以此来确保和继续教育项目相关的信息确实能够到达潜在目标群体那里,并且要确保他们能够清楚了解相关内容。

总结来说,该模型之所以适合作为“继续前行”研究项目的基础,是因为在回答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需求和动机分析,以及课程开发和共识会议都起重要作用。 基于各个环节的实施,可以确定,开发的继续教育项目能够受到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高度认可。

3 学术与职业继续教育的相互融合

复合材料和微技术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可显著提高许多常规系统的性能和可靠度。它们使具有额外集成功能的新应用成为可能,并在提高现有应用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方面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汽车、生物、电子、分析、通信和医疗技术领域都能从这样的创新技术中极大受益。

微技术是一种高科技,特别应用在创新周期短以及高知识要求的行业中。因此,员工的知识储备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不断变化的框架条件和技术发展,从而保持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行动能力。同时,日益复杂化的生产系统,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化的竞争结构以及知识社会的发展,这些也都要求企业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及竞争条件的能力。

复合材料是通过组合多种材料而形成的。最广为人知的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和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BFRP)。纤维塑料复合材料(FKV)在技术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具有特殊的机械性能,是出色的轻质材料。纤维塑料复合材料(FKV)是通过将纤维形式的材料嵌入塑料基质中而产生的。而基质则是纤维的保护和支撑。所得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由所用纤维的性质决定。单个纤维比人的头发细得多,只有几微米厚。玻璃粗砂可合并至24 000根连续纤维,以进行进一步处理。为了生产扁平的组件,首先将纤维束铺设到机织或针织的工业用纺织品上,再根据计划的几何形状、提出的要求和要生产的组件的数量,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制造。

微机电系统(MEMS)是用于创新传感器和执行器系统的机械、光学、电气和流体组件的组合。在此重要的基础材料是硅、陶瓷、塑料和玻璃。模塑互联设备技术(简称MID)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它除了传统的电气功能外,还可以在电路载体上集成其他功能(例如插头、通道、固定器、外壳等)。

根据相关的工作岗位要求和工作领域,涉及上述技术进行生产制造的工作都可以用“复合材料制造”这一概念来归纳。复合材料制造不同于那些涉及金属、塑料或木材等单一材料的制造,因为这种制造的任务是将不同的材料整合为一种复合材料。此外,这一概念下的工作也包括把金属和/或电子微系统组件集成到塑料中(尤其是注塑成型、3D打印),从而形成一种“智能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制造涉及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制造过程,还关乎着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以及产品或组件的生命周期。在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工作的技术工人通常都毕业于不同的职业培训专业。由于该行业技术工人的短缺,并且还没有“复合材料制造职业培训结业证书”,所以,企业会优先考虑雇用来自手工业的专业人才(手工业的传统工种比如有“木匠”“烘焙师”“金属加工师”“粉刷匠”“ 油漆匠”等),然后对他们进行内部培训。

当前产品开发的趋势已显明,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把高性能复合材料与含微系统技术的组件(包括传感器、LED等)组装在一起。但在塑料和电子行业的工种里还没有融入相关工艺。单单在组装塑料与电子组件时,对温度的处理这一问题就对中小企业构成了极大挑战。就加工纤维增强组件来说,中小企业主要使用注射、灌注和湿覆膜等工艺。 这些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都很低,需要大量的人工,从而在人工和模具制造方面提高了很多成本。但另一方面,这也使企业能更好地灵活应对不同的订单。纤维增强材料一般来说比传统的结构材料(例如钢)更昂贵,但因为材料减轻的重量可以使能源成本大幅降低,因此这些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已被广泛应用。近些年来,各个行业都在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创新材料的发展。(28)AVK. Industrievereinigung verstärkte Kunststoffe e.V. 2013. Handbuch Faserkunststoffe/ Composites. Wiesbaden: Springer VS.而碳纤维产量的增加也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由此看来,碳纤维强化材料在航空航天或汽车工业以外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增加。创新材料的不断开发、与微系统组件的组合、加工制造工艺的技术多样性以及复合材料在混合动力中的应用,这些对企业和专业人才来说都是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29)Witten, Elmar, T. Kraus und M. Kühnel. 2015. Composites-Marktbericht 2015. AVK-Industrievereinigung Kunststoffe e.V., Frankfurt. https://www.avk-tv.de/files/20151214_ 20150923_composites_marktbericht_gesamt.pdf. Zugegriffen: 24. Juli 2019.因此,在材料和连接技术方面掌握广泛应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将继续增加。纤维增强塑料的应用范围虽然在不断拓宽,但在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在这方面生产领域的专业人才却很少。并且在教育市场,现有的职业进修都还没有做到把所需的相关知识,比如说高等教育中微系统技术或复合材料技术专业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以短期培训形式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项目中,以此来满足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的需求。额外资格(Zusatzqualifikation)培训项目也同样。在此背景下,建设并提供关于“智能复合材料”的额外资格培训和职业进修(职业继续教育)项目必然有很大市场需求。建设这样的培训项目,首先要考虑学员经过培训后应达到的资格水平。在此,《德国资格框架》(以下简称为DQR)第5级显然很合适,因为第5级对资格水平的描述是具备“在一个复杂、专业化且处于变化中的学习或职业活动领域中独立规划和处理综合性专业任务所需的能力”(30)Büchter, Karin, P. Dehnbostel und G. Hanf. 2012. Der Deutsche Qualifikationsrahmen (DQR). Ein Konzept zur Erhöhung von Durchlässigkeit und Chancengleichheit im Bildungssystem? Bielefeld: W.Bertelsmann.。 这十分符合以上描述的复合材料制造提出的能力要求。因此,拟建设的培训项目可以作为“智能复合材料”专业技工(Spezialisten/innen)培训来设计。

接下来要设置课程。这里可以参考以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学习项目中的课程设置。这些学习项目是:“微技术”与“塑料和橡胶技术中机械工艺”双元制职业培训、“纤维复合技术”与“微技术”专业技工培训、“塑料技术与纤维复合技术”与“微技术”技术员培训、“复合材料技术”与“微系统技术”(双元制)本科专业。由此可见,拟建设的职业进修项目可以把上述学习项目中的相关课程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综合在一起。但这里的关键是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微系统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的相互结合,降低学习内容的复杂性。 具体而言,在这一环节的挑战如下:目标群体主要是来自塑料和电子行业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基础知识背景十分不同。因此,该职业进修项目必须通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使异质学员群体也都能成功完成培训。另外,许多教学内容都来自于马格德堡大学和马格德堡-史丹达尔应用科学大学的相关本科与硕士专业。因此,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也要考虑到现在面对的学员群体不是大学生,而是技术工人。鉴于这两个因素,我们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混合式学习、模块化教学、灵活设计教学以及锚式教学法(Anchored Instruction)。为了实现这些教学法,学习地点分别设在马格德堡大学(微系统技术专业)、马格德堡-史丹达尔应用科学大学(复合材料技术专业)以及不同的企业(研究式、项目式学习、工作过程导向),从而使学员比如说可以对实践案例进行计算、使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在线工具展开锚式教学、使学员进行并完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结业项目。

以下介绍“智能复合材料”职业进修项目的具体实施:

首先要了解学员的能力情况。在此要考虑如何承认他们正式与非正式的能力(即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获取的能力),以及他们不同的个人(职业)教育背景。在设计了有学员针对性的进修学习模块后,参与各方(即参加该职业进修者、企业、高校)要签订职业进修协议,其中要兼顾所涉三方的利益。接下来的职业进修是在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框架下进行的,其中包括项目准备阶段的理论学习和文档研读,以及通过混合式教学进行的实践深化学习、结果分析和答辩。最后,学员比如说要完成一个DQR 第5级层次的论文,通过考核后,学员获得DQR第5级的资格证书。学员在该职业进修项目所取得的相关成绩可以在以后的职业或学术进修中得到承认。

总结来说,“智能复合材料”职业进修项目是一种情境式教学与学习,它把微系统技术和高性能复合材料这两个关键技术内容明确结合在一起,针对的是完成过一项职业培训的群体,目的是为复合材料制造的职业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该职业进修项目考虑了当前产品开发的趋势,即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要把微小的功能(智能)性组件嵌入到合成材料组件中。然而,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微系统技术的结合无论在塑料行业还是在电子行业的职业培训中都还没有涉及。“智能复合材料”职业进修项目主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31)Dehnbostel, Peter. 2016. Informelles Lernen in der betrieblichen Bildungsarbeit. In Handbuch Informelles Lernen, Hrsg. M. Rohs. Wiesbaden: Springer VS, 343-364.和情境教学中的锚式教学方法。情境学习的特征在于,学生通过把学习和积极解决复杂问题结合起来,能够最有效地实现知识转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梳理并规划行动步骤,从全方位视角解决局部问题。(32)Büning, Frank, S. Brämer, J. Krumbach, H. König, J. Lehmann, M. Martsch und M. Röhming. 2018. Technikunterricht mit CoSiTo -situiert -multimedial -schülerzentriert. Bielefeld.从实施上来说,也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行动能力。就教学/学习内容而言,首先要明确有哪些对该职业领域重要的工作过程,然后以找出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确定教学/学习内容。因此,教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不是以学科体系,而是能够体现专业性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而也就形成了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置。(33)Rogalla, I. (2005): Arbeitsprozessorientierte Weiterbildung in der IT-Branche, Berlin. https://www. tib.eu/de/suchen/id/TIBKAT%3A510557376/Arbeitsprozessorientierte-Weiterbildung-in-der/. Zugriff: 25. Juli 2019.

4 批判性反思与展望

以上描述的实践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融合职业和学术继续教育来实现跨教育体系的学习途径。参与提供上述职业进修项目的高校通过与职业教育的参与者进行沟通,得以提供实践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灵活并短期的进修项目。教育政策因此应当注意到在DQR第5 级有很大的人才培养需求,相关进修项目可以填补德国教育系统中在职业培训,即职业教育第一阶段(DQR第4级)和国家承认的高级进修 (Fortbildung) 或本科学位(DRQ第6级)之间的空白。鉴于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引起行业变化,在促进培养专业技术工人方面,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很大融合的潜力。但是,从教学/学习内容和教学/学习方法的角度来看,为学员设计并安排这种以专业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学习是十分复杂、消耗资源的。给学员安排面授课以及给他们在自主学习的阶段提供教师辅导也同样具有挑战性。

关于高校参与职业(继续)教育,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问题,本文介绍的示例无疑证实了德国教育系统面临着一个很有意思并饱受争议的拐点:如Euler基于高校专业类型的差异化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并宣称的,在高校系统垂直差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出现了“职业高等学校”(berufliche Hochschulen) 的发展趋势。(34)Euler, Dieter. 2017. Gleichartig, aber nicht gleichwertig? -Überlegungen zu einer Neubestimmung des Verhältnisses zwischen Berufs- und Hochschulbildung. In Lebenslanges Lernen im sozialstrukturellen Wandel. Ambivalenzen der Gestaltung von Berufsbiografien in der Moderne, Hrsg. D. Münk, M. Walter. Wiesbaden: Springer VS, 39-61.尽管“传统”的职业教育主体应系统性地加入职业进修项目的建设,但最终却是参与的高校作为项目的提供者在职业继续教育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此外,鉴于提出在高校设立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地区性“能力中心”(Kompetenzzentrum),由他们开发并提供结合职业(继续)教育与学术(继续)教育的项目,那么这就更显得上面的观点具有正确性了。无论如何,高校提供融合学术教育的职业继续教育项目顺应市场的需求,因此目标群体也应当涵盖从普通中学的毕业生,到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甚至到没有取得传统意义上普通大学入学资格的人群。基于目标群体的异质性,教学应当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理念为基础,并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个性化”“灵活化”和“模块化”的指导下实施。此外,对各个培训课程的内容要根据学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和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猜你喜欢
导向复合材料学术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