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前经典诵读益处多

2019-03-11 06:34董玉秀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国学小学生文化

董玉秀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经典文化承载的仁、义、礼、智、信、德、孝、忠等许多道德伦理观念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我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每节课的课前都要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来诵读《小学生晨读课本》中的国学经典篇章。学生受益颇多,若能长此以往必是,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生。

课前经典诵读能够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社会处于变迁之中,现代的孩子处在网络信息过剩的环境之中,很多人容易滋生浮躁之心、傲慢之心,有些人会产生无法摆脱的困惑、焦虑、迷茫等等,还有的人甚至对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如若我们的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进行,那我们的收效就会是事倍而功半的。总是被动的与社会中的各种不良现象产生的影响作斗争。怎样才能找到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使学生能在学到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格呢?我们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已挺起胸膛,再次走向了世界。我们是否也该思索如何让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我们的经典国学,来发挥它的育人功效呢?于是我带孩子走进了诵读经典的学习中,在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孩子们听到了孔老夫子的谆谆教导,知道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孩子们游览了祖国的千山万水。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观奇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在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孩子们回到了那旌旗飘飘的古战场,目睹了戍边战士的凄苦,读懂了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通过经典诵读班级里孩子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只因为他们懂得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道理,与人相处懂得礼让三分,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告诫自己“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对待老师的严厉批评竟然还能感恩老师严格要求,懂得“教不严,师之惰”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与自己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是刻意的追求,空洞的说教。而是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孩子们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提高了自身的修养,陶冶性情,开启智慧。优良的传统美德便植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这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人文素养意义重大。

課前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觉得课前经典诵读就如同课前一支歌,能愉悦孩子们的心情,提高朗读水平,通过长时间的诵读及老师有意识,有目的性的运用多种方法,如意境渲染法,添加动作表演法,设身体验法,适时恰当的提问法,对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大有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朗读,慢慢的对诵读的内容有了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见解试着用声音读出来。渐渐的学生的朗读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例如学生在读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句时,他们根据自己在课下翻阅资料的理解并结合老师的讲解,读出了那豪迈的气势,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特别是看到孩子们那一脸严肃,怒目圆睁的表情时,我心畅然,真切地感受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神奇,感受到了诵读经典对人一生会有多么大的影响。试想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会不提高呢?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怎么会低呢?

课前经典诵读能使学生养成阅读图书的好习惯,注重语言的积累,学习习作更轻松。其实小学生是喜欢诵读的,特别是不求甚解的诵读他们是真的喜欢,因为没有负担,他们学的反而更积极,更主动。在小学阶段老师如若不做特别要求,学生很少会主动去阅读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可是诵读过国学经典的学生有很多人会主动去阅读这类的书籍,而且甘之如饴。并且能够把自己积累到的诗句,佳句灵活运用。来到夏天的莲池边,孩子们会不约而同的吟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看到校园花坛里鲜花盛开竟然会吟诵“校园花坛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就连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时,也会用到难道你不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看到花丛中忙碌的蜜蜂会独自吟咏“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诵读过经典的孩子习作又怎会无话可写?又何愁不能引经据典呢?

课前经典诵读,可让学生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功、立言、立德的人生志向,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当然凡事都讲究方式和方法,若要课前的经典诵读发挥更大的作用,组织者就要有一颗平常心,无所求,本着初心,遵从本意。随心而读,凭趣而记,反复吟咏。对简单语句不做过多讲解,对难懂的句子只是简单说明不求深解。只鼓励学生将读做结合,将知行统一,组织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实践理解。小学生社会接触面少,有些事情先入为主,我们的经典诵读就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能有正确的认识,学习中可读、可吟、可唱、可玩、可演。开发语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等等自然都水到渠成。为求得家长的配合我经常把学生诵读时拍的照片发到家长群里,表扬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孩子开心兴趣高,家长满意配合积极。我校是书香校园我经常组织学生全员参加学校的古诗词诵读表演,古诗词积累大赛。课前经典诵读我对学生不提学生觉得有负担的要求,只讲兴趣,以多带少,以优带差,反复背诵,积少成多,积散成篇,引入课堂,用于生活,参与活动,寓教于乐。

清代学者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可见一个民族历史和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优良传统应首先视为治国的教材,因它直接关系到天下兴亡,民族存亡。我们应从点滴做起让国学精粹成为学生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让我们一同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再造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国学小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谁远谁近?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是小学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非常小学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