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9-03-11 06:34黄洪政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师队伍农村

黄洪政

一、桐棉镇教师队伍现状

(一)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学历偏低,素质普遍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质量不高

桐棉镇的中小学教师,来源大致有三块:老牌师范毕业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毕业)、民办转正的和近年师范毕业生。第一类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师德建设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知识能力有限,因而自身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难免有先天不足的现象;第二类根据历史不同时期政策转正,很大一部分教学经验、敬业精神都没问题,但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教学手段也落后,有一部分人钻了政策空子,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教师资格,素质极低,现在很多人也不在教学第一线,也没能力。第三类,由于是正规的师范毕业生,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经验与实际工作相对较少,尤其是面对现在的学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欠缺。三类教师,虽然许多教师通过20世纪末和现在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当数量的教师通过函授、自考、自学、进修、学历补偿教育等途径取得的,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二)师德师风弱化,极个别教师职业道德低下

(三)教师年龄老化,中老年教师多

(四)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较低

(五)学科结构不合理,地域结构失衡

小学段语文、数学教师基本够用,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和外语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初中段生物、地理、历史教师富余,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编严重。据调查,有的学校教师总体上不缺编,但某一科或几科教师偏多,有些学科却无专业对口教师。桐棉镇的村小学及教学点的一、二年级均长期实行包班教学,包班教师一般要教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科学、音乐、体育、美术8门课,长年累月一个面孔贯穿始终,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现象。农村小学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师,英语、信息技术、体育及艺术规定的课程均未能正常开设。所有的村小学没有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搞歌咏比赛,开运动会都十分困难。小学英语缺口最大,全镇的两个村完小那梨小学、板烂小学有一到六年级,但也没有一个英语教师。在学科结构上,基础学科教师相对较多,小类学科教师相对短缺。在农村初中,急需学科的教师往往得不到及时补充,专业结构不合理,文教理、理教文现象较多,跨学科、改学科的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学校存在一人教数个学科的现象。

地域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第一,从教师数量上来看,乡镇学校教师趋于饱和,村屯学校教师明显不足。第二,从素质要求上来看,乡镇学校与村屯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乡镇学校希望有高学历、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而村屯学校则要求教师素质更为全面和综合,主要许多学校是一人一班,需要全能老师。第三,从教师流向上来看,从村屯流向乡镇的多,回流的极少。

(六)教师敬业不足,职业倦怠比较严重

(七)教师调动频繁,队伍不够稳定

二、研究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1.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编制

这一优先不应停留在核编定岗上,应表现在师资到位上。如果师资不到位,只见数字不见人,没有任何意义。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在核编定岗与教师聘任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之需。人事部门须采取刚性措施,确保农村学校高质量的师资足额到位,以满足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

2.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党委、政府、教育局出台相关政策,解决由民办教师转正的部分教师的分流问题,不能集中在一所学校,不能成为农村教育教学的主流。

3.推进人员流动,调整教师队伍结构

要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要改变过去上级行政命令干预过多、学校被动接受的局面,学校需要的人进不来,学校不需要的人出不去,非常不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在每年教师聘任时,要积极推动校际、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解决教师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

4.采取切实措施,遏制农村教师“跳槽”现象,保持农村学校的高质量师资比例,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5.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长效机制

近年来实行教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学校师资质量,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交流教师向教育教学骨干倾斜;二是交流的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能扎根农村学校;三是要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安排交流教师,四是扩大交流范围,中层干部也要交流,甚至扩大到校级。

(二)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工作待遇

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关心、理解、尊重、支持他们的工作,最大程度的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才能打造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1.要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

尤其是新增政策性津补贴、教师医保、节日慰问费、教师年终奖金及配备教师办公电脑设备,要全额拿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村与城区教师待遇基本一致,甚至高于城区教师,让农村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感受到作为农村教师的光荣,从而激发广大教职工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积极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教师的津贴和补助,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城区学校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专业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

3.要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交通、就医、子女入学、就业等实际问题,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减轻他们的负担

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把农村教育工作、农村教师的冷暖牢牢抓在手上,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为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办实事、办好事。

4.给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倾斜

增加职务聘任指标和降低农村教师晋级条件,以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5.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奖励机制

建议年终增加农村教师评先指标,设立农村教师专项奖,对在农村工作15年以上的教师或者长期扎根农村学校的教师要予以奖励,以求鼓励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三)加强农村教师的管理培训工作

1.抓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要依托教师进修学校等院校,广泛开展以新课程、信息技术教育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2.提高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质量

第一,必须由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讲座培训,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第二,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与县内优秀学校教师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开展教科研活动,并纳入双方学校考核中。

第三,有计划的安排农村教师外出学习。

3.加強师德教育,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完善农村教师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凸现教师价值

5.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培养机制,给优惠,提待遇,给机会,压担子,促进教师成才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靠学校的管理和培养,还需要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桐棉乃至宁明教育的和谐。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师队伍农村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新农村 新一辈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