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把树当国家门面

2019-03-14 04:24叶孝忠
环球时报 2019-03-14
关键词:李光耀风铃种树

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叶孝忠

外国游客来新加坡,不少人对新加坡那些著名的设计及旅游景点不感兴趣,却说新加坡的树长得真漂亮(如图①②)。每次笔者由国外回新加坡,由机场沿着东海岸高速公路回家,一路健康而妖娆的绿意先来迎接,回家真好。新加坡到底有多少棵树?笔者上新加坡国家园林局的网站,找到了200万这个数字,在高度城市化、人口将近540万的新加坡,这意味着约毎两个新加坡人就拥有一棵树。据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新加坡绿化覆盖率约为30%,击败悉尼、温哥华、旧金山等城市,居世界第一。新加坡种树,不只为了绿化,在为国家赢得世界敬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甚至还有军事上的考量,可以说种树背后有一套理性、甚至功利的思维。

绿化关乎国家形象

由机场沿着东海岸进市区的高速公路两边种满雨树和天气越炎热花开得越灿烂的九重葛,这不止是一条路,还是一条临时的飞机起降跑道,遇到紧急情况,移走花盆,就能供战斗机起降,平常它更像一份旖旎的见面礼,这一切其实都在当初设计的考量之中。

李光耀在回忆录里说,当外国领袖和投资人来到新加坡,沿着这条绿色公路一路抵达总统府和他会面时,肯定会对新加坡产生好印象。国家能打理得那么好,自然也是一个经商的好地方。第一印象即是永恒,新加坡深谙这点,而新加坡的绿化就是最可靠的代言人。

上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政府要应对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更严峻的问题,但李光耀极力主张种树,在他眼中,绿化和建设平等社会关系密切,他在《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说:“除了财政和国防,建立平等社会一直是我治国时优先考量的事项之一。如果无法让所有新加坡人都享有干净和绿化的环境,就无法贯彻这种平等的观念。”

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日是新加坡的植树节,植树运动自1963年开始,至今已经有50多年历史,政治人物和学校及邻里社区等机构也会安排植树活动。植树节原本安排在7月份,但当时李光耀认为11月份雨水较多,安排植树更为合理,这样也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筑内也有小森林

在新加坡,行人天桥上都有专门为绿化所设计的空间,公路两旁及中间的安全岛都会种上长青街树,这能美化环境,同时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公交车站棚顶、建筑内也有小森林,政府鼓励开发商在建筑内设计绿色空间,并给予津贴等。

新加坡街道种了不少能开出斑斓花朵的街树,比如风铃木。风铃木也俗称“喇叭花树”,因花朵形似喇叭而得名,原产自墨西哥等美洲国家,而新加坡炎热多雨的气候也适合风铃木生长。

风铃木的花朵有白色和粉红色两种,通常在4月和8月开花,而且一开就满树灿烂,可惜花期很短,几天后就会随风飘落,颇似日本的樱花,因此风铃木也被誉为新加坡的樱花树。

外国友人经常夸赞的树,是乌节路上总统府门口那几棵壮丽的雨树,它们确实长得风姿绰约。雨树的枝干交错,像网状的迷宫伸向天空,偶尔有流浪的种子,落在树干上找到了家,特别是鸟巢蕨,像雨树身上开着的大型花朵。这个世界看起来那么相似,但看久一点,才会发现,原来还是有差异的,就算只是一棵树。

雨树是天然遮阳伞

雨树能长到30米高,树冠也能延展至30米,是天然的遮阳伞,因此新加坡街道多种植雨树。在新加坡街头最常见的是雨树,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树。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永远站在街角等你,你知道它的存在,却甚少多看它一眼,但一路有阴凉,有斑驳树影,是因为它们。偶尔想看漂亮的雨树,我就开车驶入阿卡迪亚路,这条约1公里长的小路,有许多树龄约40年的老雨树,将热带天空染成赏心悦目的绿。

雨树在日落前都会合上叶子,这也是为什么马来人称雨树为PukulLima(5点钟之意,指下午5点)。乌云密布风雨欲来时,雨树宛若沉默的天气播报员,也会悄悄地合起叶片,所以俗称雨树。还有一种说法,雨树在清晨时舒展叶片,收集了一晚的露水就会如雨滴落,这些俗名来自人们的观察。

雨树原产自中南美洲,于百年前经殖民统治者引入马来西亚,一点没有水土不服。在这土壤和阳光中长着长着,它甚至拥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形态。在植物园演奏亭附近有一排长着黄色叶子的雨树,是绿叶雨树基因突变的结果,据说也只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能找到黄叶雨树。每次经过这排雨树,在常年如夏,绿意盎然的新加坡,这一黄色的叶海,在风中翻腾着,竟然也给了我秋天的错觉。▲

猜你喜欢
李光耀风铃种树
紫色风铃
风铃
种树
一起来种树
新加坡呼吁正确纪念李光耀
树叶风铃
李光耀生病住院
种树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