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及启示

2019-03-18 03:18
关键词:旅游者主观幸福感

(中南大学 商学院,长沙 410083)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发[2009]41号文件),同时旅游活动的参与普遍化也在不断加深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1]。《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均明确提出要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意见》(国发办[2016]85号),继续将旅游业列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因此,如何突显旅游业的社会功能,全面认识旅游业的幸福内涵,增强旅游业的幸福功能,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当前大众旅游背景下,旅游对提升国民幸福感的作用日益显著[2]。随着旅游业社会功能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探讨旅游幸福涵义及其形成机理,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应有之义[3,4],更是实现旅游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5]。因而旅游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引起了国内外旅游学界的高度关注[6,7],出现了众多有关旅游者幸福感相关研究成果。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旅游学界有关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便把握当前研究动态、窥视未来研究趋势,为未来研究建立理论基础,并逐步形成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理论体系,同时为旅游地经营管理者、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在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制订相应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实现旅游地管理向幸福管理转变提供实践指导。

一 文献概况

本文的文献主要来源于:国外知名数据库,包括EBSCO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Emerald数据库、Tayloar & Francis数据库、Sage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包括SSCI收录的绝大部分旅游类相关期刊;国内知名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这些数据涵盖了国内所有旅游类期刊和CSSCI/CSCD收录的旅游类相关期刊;互联网学术资源,包括Google学术、必应学术、百度学术等,这些互联网学术资源作为上述期刊数据库的必要补充。

在上述外文数据库内,通过搜索关键词“tourist/visitor/traveler subjective well-being”来收集相关外文文献。由于学界对于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有不同表述,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幸福感(happines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享乐幸福感(hedonic well-being)等概念上交互使用[3,6],因此本文进一步搜索关键词“tourist/visitor/traveler”+“happiness/life satisfaction/quality-of-life”等。在上述中文数据库内,通过搜索关键词“旅游者/游客”+“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生活质量”等来收集中文文献。同样地,通过在Google学术、必应学术、百度学术等搜索上述关键词收集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献。截止2017年10月16日,检索到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直接相关文献53篇,间接相关文献66篇。

二 文献主要研究主题

(一)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缘起及意义

在过去几十年,幸福感研究出现在社会、行为、环境和政策科学中,它被认为是社会运动指标的一个分支,起源于经济学和社会学[8]。旅游学期刊论文中最早关注幸福感研究的是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9年44卷第3期由Kaye Chon教授任客座主编组织的专刊,涵盖了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幸福感等的各种主题。在此之后,旅游学期刊开始关注旅游者主观幸福感这一研究主题,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旅游和酒店管理领域的期刊、书籍、学位论文等出现了大量有关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在当代社会,旅游已全面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更为显著和重要[3,9]。因而,一些研究者开始重视旅游/休闲幸福感的作用[10],认为旅游/休闲幸福感是人们生活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11,12],增强旅游/休闲幸福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13]28-39[14]12-25[15]。Andrew和Withey在对美国居民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证实了休闲满意度是美国民众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预测因素[13]。Campbell等更是发现非工作满意度(即休闲)可以解释生活满意度29%的方差[14]135-170。Liang等在对中国、日本和韩国居民调查时也发现休闲满意度是生活满足度的重要前因变量[15]。妥艳嫃认为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深入关注和研究,是旅游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相对于生活中的一般幸福感,旅游者幸福感在程度上更为强烈,在时间上持续更长,且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更大[5]。

(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抽象概念[16],但在旅游者幸福感研究中,由于旅游者对幸福的感知主要基于其主观判断,且绝大多数研究测量时主要采用幸福感的主观指标[6],因而大多数研究者习惯使用旅游者主观幸福感这一术语[1,3,7]。因此,本研究将有关旅游者幸福感/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等相关研究统一表述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

对生活的主观评价可以基于纯粹的认知或情感基础,也可以基于二者的结合[17]。现有旅游文献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要来自于社会学和营销学科。Su等将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界定为旅游者对其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3]。陈晔等采用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将其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7]。亢雄将旅游幸福感定义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因体验生发的积极情感,主要表现为主体需求的满足、参与并沉浸于旅游活动中、同时这些活动对于旅游者有一定积极的价值与意义”[18]。妥艳嫃将旅游者幸福感界定为“个体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的,包括情感、体能、智力以及精神达到某个特定水平而产生的美好感觉,以及由此形成的深度认知”[5]。

(三)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在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测量方面,研究者主要是借鉴社会学和营销学等相关研究成果,总体上有单一维度测量和多维度测量两种基本方法。单一维度测量主要是从整体上测量旅游者总体主观幸福感[1,3,7],如“你如何评价你的总体生活”?多维度测量主要是从多个生活领域来测量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比如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工作生活、社区生活、休闲生活等[19,20]。Fritz和Sonnentag使用16个指标来测量旅游者幸福感[19]。Wei和Milman使用24个情感和体验题项来捕获老年人总体幸福感[20]。Sirgy等用13个领域的主观幸福感来测量旅游者主观幸福感[21]。Dolnicar等在对多个主观幸福感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取了15个共有的生活领域[10]。在这些生活领域中,休闲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和它对生活满意的重要性受到了休闲和旅游研究者的重视[10,11,12,21]。Laing和Frost采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构建的模型认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包括脱离/恢复、自主、掌握/成就、意义、联系/关系、积极情感6个维度[22]。

国内研究者张天问和吴明远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博客文本分析,从时间维度上将旅游幸福感划分为旅游前美好期待体验、旅游中福乐体验、旅游后温馨回忆体验3个方面;从内容维度上将旅游幸福感划分为享受闲适生活、获得旅游福乐体验、提升积极情绪、减弱不良情绪、感受人际美好、提升人生境界等6个方面[4]。基于主观幸福感理论,黄向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情境中的主观幸福感,并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孤独体验、成就体验和高峰体验3因子结构[23]。妥艳嫃认为旅游者幸福感由积极情绪、控制感、个人成长、成就体验、社会联结和沉浸体验等6个方面构成[5]。

(四)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是当前旅游者主观幸福研究的重要方向[3,6]。许多研究已证实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旅游者主观幸福感能够通过旅游者特征与个性、旅行特征、对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消费生命周期等来预测[6][24]38-51[25]669-684。特别是,旅游者特征和旅行特征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且这两个特征相互作用,对旅游者特定生活领域的满意度或总体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26]233-250。

度假作为最为典型的旅游形式,其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Neal等发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影响他们的总体生活满意[27]。Richards认为,“度假能够提供身体和精神上的休闲和放松,它们可以为个人发展和个性追求、社会利益提供空间,也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性消费,增强地位,进而提升幸福感”[28]。Oppermann和Cooper也认为开展有意义的度假体验,而不是消费物质商品,可以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29]。Hwang和Lyu将体验经济划分为教育、娱乐、审美、逃避4个维度,在高尔夫旅游情境下,实证了体验经济的4个维度是影响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知的重要因素[30]。Holm等探讨了风险旅游活动与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认为它们之间通过情感联系起来,并认为风险旅游活动可以增加旅游者主观幸福感[16]。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如赵东喜对大学生外出旅游与本地休闲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外出旅游在总体水平上显著提升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在具体领域又存在差异性[31]。与非度假旅游者相比,度假旅游者具有更好的主观幸福感,从而说明度假旅游是提升旅游者幸福感的重要驱动因素[32]。“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课题组构建了旅游提升国民幸福的时间-范畴分析框架,实证分析认为旅游过程中的健康、新奇、正面情感和非惯常环境等个人身心方面的体验是旅游者总体幸福感的关键影响因素[2]。陈晔等对团队旅游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积极的游客间互动和社会联结是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驱动因素[7]。

(五)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形成机理

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是重要旅游动机,也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旅游活动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3]。因而探析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议题,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影响因素、中间过程以及调节变量等。本文将这些主要研究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如表1所示。

1.中介效应分析

Neal等发现,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满意在旅游服务满意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中起中介作用[27]。Sirgy等也发现旅游者积极和消极记忆影响13个领域的生活满意度,进而影响总体生活满意度[21]。在老年旅游者情境下,Kim,Woo和Uysal将旅游者参与、感知价值作为体验满意的影响因素,进而影响休闲满意和主观幸福感[33]。同样,在老年旅游者情境下,Woo,Kim和Uysal将旅游动机、旅游限制作为休闲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前因变量,发现动机正向影响休闲领域满意度,而旅游限制没有影响休闲领域满意度[34]。休闲领域满意度与总体生活满意度相关。在城市旅游情境下,Su等将服务公平和服务质量作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前因变量,旅游者满意作为中介变量[1]。在航空旅游者情境下,Kim等将认知评价、情感评价和感官评价作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前因变量,并发现它们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35]。在温泉旅游情境下,Su等将服务质量作为前因变量,关系质量(旅游者满意、旅游者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作为结果变量,实证结论表明旅游者满意在服务质量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旅游者认同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从关系营销视角较好地厘清了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制[3]。Chen等检验了假日康复体验、旅游满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旅游满意在假日康复体验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6]。在团队旅游情境下,陈晔等发现团队社会联结在游客互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7]。

表1.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主要研究文献

2.调节效应分析

在探讨旅游者主观幸福形成机理时,除了探讨中介过程分析外,一些研究还进行了调节效应分析,以便客观地反映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Gilbert和Abdullah比较了度假群体和非度假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与非度假群体相比,度假群体相比于度假之前,主观幸福感有所提升[37]。相类似,Nawijn等也比较了度假群体和非度假群体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与Gilbert和Abdullah的结论相一致,他们同样发现度假群体比非度假群体有更高的满意度[38]。Neal等探讨了旅游停留长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服务满意度能提升休闲生活领域满意度,且这种关系随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加强[9]。Dolniar等认为度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能依赖于生活的不同阶段和其他背景变量可能影响旅行重要性的程度[10,39]。国内研究者赵东喜也发现,度假后,度假群体比非度假群体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32]。“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课题组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出游次数、旅行阶段、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在旅游对国民幸福感的作用中有影响,即这些因素起相应的调节作用[2]。

三 文献主要研究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

1.横截面调查分析方法

现有研究大多采用横截面抽样获取代表性样本,研究对象一般是个人,并根据研究情境而具有变化[1,2,3,7,31]。特别是,大多数研究使用成人样本,而且一些研究使用不同的市场群体,如患者[40],大学生[31],老年人[20],年轻市场[41],低收入旅游者[42],团队游客[7]。例如,Hunter-Jones访谈了16名患者,发现度假影响患者个人健康、社会效能、个人认同和重新获得独立等[40]。Lee和Tideswell检验韩国老年人旅游行为,发现旅游体验有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43]。尽管“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课题组分析了旅游前、中、后3个阶段的幸福感,但该研究采取的是分前、中、后三阶段截面调查方法[2]。

2.纵向调查分析方法

除了横截面调查分析外,一些研究也使用了纵向研究设计,即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包括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3个阶段,并比较3个阶段之间的差异和变化情况[44]。这些研究成果中,大多研究只测量旅游之前和旅游之后的主观幸福感[19,37,42,45],仅一项研究调查了旅游中和旅游后的主观幸福感[46]。国内研究者赵东喜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比较了度假旅游者前后之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32],但他也没有分析旅游中主观幸福感水平。

(二)定性分析方法

除了使用横截面和纵向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外,一些研究也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来探讨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相关议题[10,21,40,46]。例如,在不同的健康和旅行情境下,Poles和Kroon跟踪观察两个旅游团,深度访谈11名旅游者和4名精神科护士来分析度假体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6]。Laing和Frost采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女性旅游者所写的意大利旅游体验叙事文本,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者主观幸福感6维度模型[22]。张天问和吴明远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互联网旅游博客文本分析,探讨了旅游幸福感的构成[4]。亢雄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了旅游幸福的条件与含义、旅游幸福的研究价值、旅游幸福的研究视角等[18]。妥艳嫃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解析了旅游者主观幸福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中国情境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未来研究方向[5]。

四 研究述评

(一)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在现有文献中,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概念来自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营销学等不同学科[16,18]。由于学科的差异,导致旅游研究者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有相类似的概念,如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等,这些概念在许多文献中交互使用[6,7],且不明晰[16]。此外,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范畴的认识上也存在差异,一些研究者认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包括旅游前、中、后3个阶段[2,32,44],还有些研究者认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仅指旅游中的主观幸福感[5,18]。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看,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尚未能构成旅游学的一个科学概念。

(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构成维度还不够明确

总体上,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有单一维度总体测量[1,3]和多维度具体生活领域测量[10,19,20,21]两种方式。由于旅游体验的情境性特别强,在多维度测量相关生活领域时,每个生活领域对旅游者来说不是同等重要,且每个生活领域的重要性随个人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需要根据研究情境来调整特定领域的测量[6]。但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对基本生活领域的考察不尽相同,对特定领域进行考察和测量尚未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

(三)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还不够明晰

现有相关研究证实了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诸多影响因素[10,27,47],一些研究者开始探讨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1,7,11,33,35,37,39]。然而,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视角较为分散,研究结论之间难以比较,甚至出现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少有研究者从多学科视角和旅游活动过程来构建较为系统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形成机理的理论框架,这极大地阻碍了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及规律的发现,对构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理论体系构成巨大挑战。

(四)跨文化背景和跨阶段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还不够丰富

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旅游者对旅游中体验到的各种要素重要性判断存在差异[16]。西方是个人主义文化,偏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自身独立自主性,因而个人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特别大。东方是集体主义文化,关注集体价值的实现,主张自身的高度关联性,因而集体的外在准则、规范等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这种东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差异影响个人的自我建构,进而产生东西方主观幸福感感知上的差异[48]。但从现有成果看,开展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还十分缺乏。

从旅游活动过程看,旅游体验可划分旅游前、中、后三个阶段。旅游前是期待体验,旅游中是幸福体验,而旅游后是幸福沉浸与转化[2,4],因而3个阶段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能存在显著差异[3]。尽管一些研究开展了跨期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19,37,42,45],但总的来说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对主观幸福感的3个阶段及各具体领域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还相当缺乏,导致难以发现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规律。

(五)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现有文献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在定量研究中,又以横截面调查为主[1,2,3,7,31,40,46],纵向调查相对较少[19,37,42,45]。尽管研究方法没有优劣之分,但以单一的截面调查方法开展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而不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分析,难以剖析其本质,发现其规律。

五 研究启示与展望

(一)进一步科学界定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开发旅游者主观幸福感量表

未来研究应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其他多学科理论成果,同时针对旅游活动、旅游消费等旅游情境下的独特性,科学界定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概念,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幸福感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全面挖掘旅游活动特殊性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在科学界定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概念和分析总结其特征的基础上,推动其成为旅游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为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做出相应的知识贡献。

在界定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概念的基础上,未来研究应在现有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10,49,50,51],将物质、健康、安全、工作、社区、情感、个人发展等旅游者共有的生活领域作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基本组成,同时将休闲生活作为旅游者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维度。此外,在将基本公共生活领域纳入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同时,还需按人群和情境来设定特定生活领域,并根据不同情境对这些维度进行动态调整,这样可以提高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准确性。

(二)从多学科视角进一步明晰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

许多学者认同旅游体验是旅游的本质[23][52]21-35[53]。因而,要从源头上探讨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应分析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纵观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内在因素指旅游者自身原因而对旅游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过去/累计体验等;外部因素指除旅游者自身因素之外,由于外部环境、条件而对旅游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服务/产品质量、服务公平、旅游地环境、自助服务技术等。在探讨旅游体验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时,应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视角来构建相应的影响机制模型,包括直接影响、中介作用(考虑旅游者情感反应)、调节作用(考虑停留时间、旅行距离、旅游类型等)等模型,同时将旅游者人口学特征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消除其干扰作用,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旅游体验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全面正确地厘清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本研究构建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总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形成机理研究框架

图2.三阶段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变化规律分析

(三)开展跨文化背景和跨阶段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Uysal等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对旅游中体验的各种要素重要性存在差异[2],而这些要素体验是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源泉,从而需要开展跨文化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因此,未来研究应整合有关理论,将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开展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揭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文化特殊性和普适性。

分阶段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评价和比较,能更准确地反映其变化规律[2]。因此,未来研究可采取纵向调查法或实验研究法,对旅游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分别进行调查,分析三个阶段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各具体维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为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变化规律作出精细化的刻画,需要分析一些调节因素的作用,如不同出游方式、文化背景、停留时间等(见图2)。

(四)开展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跨学科、多方法融合研究

旅游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需要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借鉴这些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旅游活动本身的独特性和具体情境,开展跨学科研究,以便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形成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在研究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时,针对具体研究问题和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总体上,定性研究方法擅长于建构理论,可用于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相关基础理论建构等;定量研究方法可以科学地检验理论,可用于检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等。具体来讲,在开发旅游者主观幸福感量表时,可使用横向调查研究,提升量表的外部效度;在进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评价和变化规律研究时,纵向研究较为合适。而且,相对于横向调查研究,纵向研究也使得因果关系更为明确。在探析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时,可以采用实验研究,便于更准确明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猜你喜欢
旅游者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