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域下儿童写作教学过程新样态

2019-03-20 09:59何捷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特长作文教学

在《语用视域下的写作教学新定位》[1]在一文中,笔者阐述了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重新定位的思考与实践。本文关注儿童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即“如何教”的问题,力求改变教法,调整教学样态,为一线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提升儿童写作的水平。

切莫以为定位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后,就完成了教学。如果丧失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实施,教学依然“空转”。王荣生教授曾指出,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教师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有构思的激发乃至“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或作提升作文档次的修缮,有时是介绍阅卷的感受,或解释本次作文打分的标准。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2]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是抓住了“两头”,唯独忽视了最为困难的中间环节——写作过程。教学无效的关键也在于此。也有人强调教学的存在,举证说隔周两节的当堂作文是教学常态。王荣生教授认为,所谓的“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罢了。给时间写,教师等待学生写而不指导,就是没有教的表现。其实,在整个写作流程中,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过程的指导。

关于过程教学,大致有三种提法。第一种是“教”分离,会影响写;“写”认为在写的同时还要教,第二种是“先教后写”,认为得法后用法,方为正法;第三种于近年来比较盛行,“先写后教”,认为教后再写容易导致千篇一律,严重干扰写的个性化,务必等待写完后再教。

主张第一种的,就是旧式教学的卫道者,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布置命题后“解读命题”,等待学生写作后再跟进讲评。实践证明,抱守这种方法的教师陷入的是“经验盲区”,用成年人的思维凌驾于学生之上,误以为“我这样讲,你一定能明白,一定会写了”。主张第二种的,还处于线性逻辑的认知层面。然而写作并非线性认知,即并非学会了 A之后才能学习 B,有时候 A、B兼得,还有时候可以直接跳跃到“C”。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实际上既不是先掌握了规则再去进行语言游戏,也不是在进行了语言游戏之后才懂得规则,而是只有在语言游戏之中才能感受到规则的存在并遵守规则,因为规则不是预先学得的,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显示出来。[3]实际上,写作往往是笼统的,并行的,写作中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是混搭的。主张第三种的,属于消极应对型。周子房博士认为,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作文过程概括为“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话,上述模式只在写作后产生了教学内容。[4]明明可以在写作前就解决的问题,非要留到最后来统一处理,热情已退,还制造出新问题来。这属于典型的“制造问题式教学”,也应警惕。

语用学视域下的写作,是用语用体验把生活体验关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整体。整个写作过程,都要伴着“教”和“学”,实现全程写作教学同步,教学相长。我将其称之为“写作教学进行时”。

理解写作教学进行时之前,我们先要对写作全程有所了解。寫作全程包括预写、起草、修改、校正、发表五个环节。预写,就是预先的构思,是用大脑进行的写作。起草,就是“打草稿”,将之前的构思转化为文字并立刻写就。修改就是对草稿进行增、删、调、换,使之更加契合构思,更具表现力,尽可能去实现写作初设定的目标。校正,就是在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让文字趋于完美,更具表现力,能实现功能。发表就是将语篇付诸流通,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实现以文会友,完成人际交往,思想交锋。伴随着写作全程,重在教思维的过程性教学如何操作呢?

一、预写

动笔前的预写,重在引发各种关联性思维。例如,鼓励学生将写作任务与生活相关联,在生活中检索可用的素材;引导学生将写作任务与写作目标关联起来,构思如何谋篇布局,使用何种文章样式更能达到目标;激活写作任务与学生过往积累的关联,尝试调用适当的词汇、句式,更加凸显目标,顺畅传意。可见,预写时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品质,因为构思涉及的素材、文体、样式、语句、标点等,是一篇文章写作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方面面。想清楚后再动笔,起草就能做到快速简单。例如指导五年级学生“学写发言稿”,就需要特别注重写前构思。如果直接写,很容易按照陈旧的惯性思维,写成人人都一样的“班级竞选发言稿”。而构思时,教师提供一张“万用写作表”(见表 1)为支架,引发学生将要发言的内容与生活语境中“各种职业”“各类需要”实现思维的发“各个场景”相关联,散,做到全班同学没有两个人要写的发言稿是雷同的。具体请看案例片段。

师:在写作前,最好先构思。都是竞选班长,但你的发言也可以很独特,可以很精彩。请看“万能写作表”。根据这个表格,先纵向看四列,再从每一列中选取一项,做横向串联,你就可以完成与众不同的写作构思了。

生:我是小学生,我想向全世界人民发言,我选择的地方在春晚现场,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宣传、鼓励大家来现场看春晚,比在电视里好看多啦。

生:我选择当市长,向外国友人发言。在一次读书会上,我要劝告外国人多看书。特别是看我们城市作家写的书。我希望通过发言,把我们城市作家写的书卖到外国去。

…………

师:这里特别需要大家关注的是“新闻发言人”,这是职业发言者,选择他可不简单。同时还有选择“聋哑人”作为发言对象的,你要怎么说,这也需要思考。当然,情境中的“反对者集会”都是很特别的选项,希望也有人尝试。

《文心雕龙》中有言:辞采苦杂,“凡思绪初发,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 ”在开始构思的时候,内心都是不平静的,对文章的思考,也难以一步到位,无法一下子周全。因此要先确立三个准则:根据文情情理来确定体制,根据内容来选取材料,撮取辞语以突出文章的要义。然后才会使得文章首尾呼应,圆通相合,条理连贯,体统有序。

二、起草

起草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针对高年段学生的自由起草。当学生构思充分时,教师在起草阶段就不予打扰。教学过程就是“备咨询” ——学生有问就答。属于个别问题的,个别回答;属于集体问题的,暂停写作,及时跟进指导。起草过程中,学生将已有的思路转化为文字,这个时候教师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确保思路能顺畅地流出。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三个提示:其一,不会写的字空着不写;其二,自己写,不能影响同学写作;其三,写后从头到尾读一读,发现不通顺处随手改。起草力求简快、独立。

另一种情况针对中年段学生的当堂起草,采取分段写、逐段推进的方式教学。不同段落有不同的指导内容,指导一段写一段,写一段后再推进一段。这样做,首先考虑中年段学生的学情需要,教师应有更多辅助;其次是有助于在起草中不断融入语用的观念,让写作过程瞄准之前定好的教学目标。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奇妙”,起草过程可以这样教:

1.尝试描写主角

师:接下来,大家要把动物主角写下来,一个故事也要拉开序幕了。怎样开头呢?还是向课文学习吧。请看本单元的故事,它们都是怎样开篇的呢?你们发现了吗?

课件展示:

故事发生在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从前,有一户人家……早年间,在山脚下有……生:好多故事都是“从前”开头,还有“好久好久以前” ……(众笑)生:开头,也有出现人,而且很多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师:很好,好的故事开头是有讲究的,我为大家归结为三句话。

课件展示:

从一开始,发生在特别时间;第一时间,主角就隆重出场;刚一出场,主角就很不一样。师:记住,就这样简简单单。接下来,请大家写一个有意思的开头吧。

2.尝试创编情节

师:如今,每个人的故事中有了一个主角。接下来,我们要展示故事的情节。大家想一想:故事的情节怎么编?

生:不知道。

师:对于动物,我们不大了解,但如果把动物当作人来写,情节就很熟悉了。人,一般情况下在故事中就做三件事。所以,故事中的情节发展,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课件展示:

会说话能做事爱幻想

师:大家可以任选一种来编写情节。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和大家分别介绍。如果选择写“会说话”一类的情节,要做到至少添加一个角色,让它和主角對话。你一句,我一句,因为这一类的故事,写对话就是写故事。牢记,主角要始终保持主角特色!

如果选择写“能做事”一类的情节,要做到让主角拥有一次经历,或者参与一件事……故事就是这件事。依然牢记,主角要始终保持主角的特色!

如果选择写“爱幻想”一类的情节,要做到让主角独自进行一段奇妙幻想。写幻想内容,就是写出故事。牢记,主角要始终保持主角特色!大家请选择,并记住相关的要求。

(生阅读课件,记住要求)

师:接下来就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选择,写一段话。请大胆想象,自由编写,写后自读,尝试修改。记住,这段想象的故事情节,你要做到大胆和合理。所谓大胆,能多离奇,就有多离奇;所谓合理,就是主角特色,始终不移。

在这一起草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时时跟进,“让学生创编故事的主角,创编故事的情节”是核心教学环节。可以说,这个环节顺利进行,整个教学就完成过半,因为学生已经当堂起草完成了故事的主体部分。教师执教的难点为“故事创编的类型划分”,因此设计了“分类写”的指导策略,允许学生自选类型,自由起草。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价值还体现在基于自我实践的,对想象作文大胆与合理的理解。学生起草过程中能体会到,想象故事写作要成功,除了有夸张离奇的想象之外,还要始终让想象保持一致,让故事真实可信,符合大众审美,得到读者认可。

三、修改

基于语用的修改,从宏观到中观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整体调整,实现写作目标;第二阶段为局部调整,凸显表达效果,完善语意传递。第一阶段的修改可以称为“动大手术”,还有可能是“撕掉重来”的彻底颠覆。修改前,再次确证写作目标是什么,考虑具体的语境、读者,在此基础上调整篇章结构、文体式样、具体使用的话语。具体的方法为“给量表”。例如自叙文的评价,“给支架”主要涉及下面这些项目[5]

  1. 目的:你的自叙文向读者提供了怎样的经验?
  2. 真实:你所叙述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吗?

  1. 细节:你通过哪些细节强调了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2. 技巧:你运用哪些叙事技巧实现你的表达意图?
  3. 语言:你是否能够准确使用名词与动词来感染你的读者?
  4. 反思:在这次自叙文写作中,我学到了些什么?如果让我重写一遍,我怎样改进?

评价量表,根据不同的文体,结合不同的写作目的设计,具体内容每次不同。

又如,关于阐释性的文章,周子房博士认为,其写作目的是把自己认识到的事理向不明事理的读者作解说,因此评改时必须指导学生从读者能否理解的角度考虑修改。修改时,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支架,让其具备一定的策略,拥有一定的技能。如列举和图表的方法,有助于达到说清楚的目的;举例和比喻的方法,有助于达到“容易被读者理解”的目的;比较既是阐释的方法,也是阐释性文章的一种常见结构;编辑的方法,使文章更容易被读者理解。[6]同理,辅助修改提升的支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问题支架、表格支架、活动支架、例文支架等,随着语用的目的而定。语用视域下的写作教学,随机而动的特色也在修改环节表现得更加生动。

第二阶段的修改可以称为“局部微创”。经历了“大手术”之后,针对话语中的句式、修辞、引用等作进一步调整,使其更符合语境,更能够传意。还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奇妙”为例,看看三次修改的具体教学过程。

1.第一次的修改实践

师:大家都写好了,我们就来交流分享吧。请个别同学朗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评价。评价不要面面俱到,要结合某一个重点予以鼓励。例如,有的同学故事中的主角是最意想不到的,有的同学故事的情节是让人备感离奇的,还有的同学的故事能够让读者有所受益。评价的时候,就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鼓励。

【片段展示】

地老鼠遇见了一个伙伴正在练习奔跑,嘲笑说:跑起来真难看,”“你这样的姿势,好像僵尸。 袋鼠说:“你说,怎样跑好看?你跑跑看。 ”地老鼠热情地说:“看,四肢贴地,摇摆起来。跑步,关键在于姿势。像森林之王老虎那样的奔跑,才是最优雅的。 ”袋鼠看了看地老鼠的示范,笑着说:“哈哈,真难看。 ”地老鼠说:“什么难看?老虎都是这样跑。你有没有审美啊,你都不想进步吗? ”说完,独自走开了。它觉得那只袋鼠真是不可理喻。

生:我觉得他写得很好,对话写得有意思,好像地老鼠在说话。生:我也觉得不错,这个情节很搞笑,别人正常跑,明明是地老鼠不正常,还嘲笑别人,真可笑。生:自己不对,自己傻,还觉得别人不可理喻。 …………

2.第二次的修改实践

师:经过自己的修改后,这一轮的故事会,我们欣赏了好故事。大家还希望故事更好一点吗?生:希望。师:让我们再次修改,给故事“动手术”。记住,要提升,靠修改。不过,这一次的改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写作类型,分别修改。例如,你选择“会说话”一类的写作,这次修改时就要注意让主角多说话,但不乱说,说的话要体现特色。配角就是配角,要配合主角说,展现主角的特别之处。你选择“能做事”一类的写作,第二次修改时要注意写事的过程中让主角多说话,多行动,多产生想法……这些过程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主角的特别之处。你选择“爱幻想”一类的写作,这次修改时要注意:幻想不是瞎想!幻想为的是体现主角特色。幻想要有用,能让主角被读者牢牢记住!

大家都记住自己需要修改的方向了,建议大家分组讨论后再修改。

(学生分组讨论,修改)

3.第三次的修改实践

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练习写了两个片段,构成一个微小的故事。大家想一想,回家以后,还能修改吗?要知道故事可是越改越有趣,越改越棒。回家后,你有什么修改的设想吗?

生:我觉得已经改得很好了。

師:对,作为某一类的写作而言,你的故事改得不错了。可是,在一个故事中,其实你还可以写多个情节啊,可以使用三种方法来写啊。这样一来,故事就成了小小说!组合写,综合改,这就是回家后你可以尝试做的提升练习。大家加油!

三次修改,针对不同的写作类型,达到不同的写作目的,收到不同的写作效果。改,在这节课上得到重视,体现并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习作修改的要求。同时,教学过程的慎重而具体也意在向大家提示:修改,绝不是停留在语言文字调校层面的微手术,而是治病救文的大手术。

四、校正

修改过后的校正,就是再次指向写作目的,实现语用功能的文字微调。如果将修改比喻为开车打方向“大拐弯”的话,校正就是直路行驶时不断调整方向盘,使之不跑偏。如果之前的修改更多是调整文章大格局的话,此时则是在字词层面作进一步的微改良。修改,已经在大局上确定了语篇的品质;校正,更多瞄准辞章的“雅”与“达”,让语用、语法、语言都在写作中得到兼顾与发展。所谓“雅”,就是语言的规范,高雅,具有正能量美感;所谓“达”,依然指向达意,提倡为表达目的服务,同时要符合语法,不违背基本的语言逻辑。为简化教学流程,校正环节更多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设计校正清单,让学生“照单抓药”。如:

  1. 逐字逐句,默读校对;
  2. 调整更替,使之通顺;
  3. 发现修改错别字;
  4. 检视调校标点符号;
  5. 调整卷面,保持整洁。

还可以在每一项后设置“星级评点”,学生在按照任务单校正后,给自己或者同伴的作文评定星级。

五、发表

教学中的发表大多采用两种方式:朗读与交换阅读。语用视域下的发表,增加一个“用”的发表方式,让写成的作文真正发挥功能,在交际中被使用。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仅在发表环节着力,要与之前的四个环节相配合、照应。即从写作目的确立到构思再到修改等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指向语用的整体。也只有如此,发表才能水到渠成。

例如,执教四年级习作“我的特长”,从写特长开始就确定写特长不是为了“写出特长”,而是让“特长成为我与他人交往的凭证”,成为“我受到他人喜爱的原因”。写就之后的发表,就成了同伴间因相互欣赏而成为伙伴的交往行为。文章,就成了交往中使用的“名片”。我们来分享这一案中的“发表”环节。

1.进入发表环节

师:展示特长,就是請大家读一读特长的片段。我提出三个要求:读,个别同学朗读“特长”片段;赏,其余同学欣赏“特长”片段;议,大家交流,如果喜欢谁的特长,就进一步和他交流,交换作文,以文会友。

(生朗读“特长”片段,评点、互动)

生:我的特长是有一双“火眼金睛”,现在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吧!……

生:他的特长真有意思,和孙悟空一样。我也喜欢孙悟空,我要和他交朋友。

2.发表后交朋友

师:我们还可以将“特长”片段设计成名片。比如,这是我设计的名片,正面是我的基本信息,背面就是特长片段,送给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吧?

生:愿意。

师:礼尚往来才是真朋友。也请大家课后结合自己的特长,设计属于你自己的名片。特别是名片的背面,把特长写具体,突出展示自己的风采,相信你能交到喜爱的朋友。

语用视域下的写作教学,就是基于对语用的理解,对写作教学进行观念更新,方法变革,同时带来写作教学质量的改变、写作质量的提升。写真实、有用的文章,实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语用,让写作教学面目一新,让学生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何捷.语用视域下的写作教学新定位[J].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7) .

[2]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B),2007(12) .

[3]殷杰.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语用学的构造[J].江西社会科学, 2005(2) .

[4]周子房,于龙,邓彤.写作教学内容三人谈[J].语文教学通讯(C),2015(7/8) .

[5][6]周子房,叶黎明.写作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B),2015(11)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儿童写作教学法探索”(编号:FHB170520)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特长作文教学
老板的特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特长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钱就是特长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