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践中隐性信息的处理策略

2019-03-21 16:55章欣茹翟长红
成功 2019年7期
关键词:原语译语显性

章欣茹 翟长红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40

早期的语言学派关注原作,有三大特点:其一为中心性,即之关注原文和原文读者;其二为封闭性,即原文封闭在作者心中;其三为静态性,即不允许译者拥有主观能动性。随后的功能学派改变这一格局,开始关注译文,该学派代表汉斯·弗米尔提出目的论,成为整个功能学派的核心,该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翻译过程及该过程的目标。2.翻译结果及译文功能。3.翻译方式及该方式的意图。[1]这一转变也说明翻译的趋势正在向沟通交流靠拢,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字面上的解码、编码,不同的文化不再是遥遥相望的平行线,而是改变走向,延伸发展,渐渐拥有共同的交点。而在此过程中,除去将原文的显性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以外,隐性信息的挖掘和处理策略也是英汉翻译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一、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

翻译理论家朱莉安·豪斯提出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的翻译模式。豪斯模式在评估译文质量时,将译文的文本分类归为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两大类。[2]

显性翻译强调显性译文,原语隐性信息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在翻译过程中不照顾译入语读者,也不刻意创造“第二原创”,译文明显为翻译文本,其优点是文化因素可以在译入语中保留下来,缺点是原语功能往往无法保留。[3]当原文文本无法脱离原语文化,且该文化地位相对独立,同时这部分文化在译语文化中的空缺不影响译文读者理解,此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语文化的特点,采用显性翻译,以求使译文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其文化内涵。例如“killtwo birds withone stone”和中国的成语“一箭双雕”意思相同,但直译成“一石二鸟”并不会给译文读者造成影响,这样的显性翻译在保证读者能够理解的前提下还能将两国文化进行对比,无形之中促进了文化交流。

隐性翻译在译入语中刻意隐藏翻译的性质,将原文中的显性信息在译文中模糊、隐晦化,通过“文化过滤”,将与译语文化习惯不匹配的部分过滤,尽量保持原语与译入语之间在功能上的对等,使译文读来仿佛在译入语中进行创作,方便译文读者理解吸收,其缺陷是不合理的文化过滤易造成翻译的不充分[3]当原文文本中的文化特点相对来说不具备特殊性,且译文文本在译语文化中与原文地位相当,此时可巧妙结合两种文化特点,适量将一些显性信息融入译语环境,采用隐性翻译,在保留原文文化构架和言语信息的基础上,多为译文读者考虑,使译文更易于译文读者接纳领悟。例如古希腊神话中Achilles’heels的故事,Achilles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刀枪不入,便将其浸入冥河,但由于倒提入河之故,脚踝未沾冥水,成了Achilles唯一的弱点,导致其在后来的特洛伊战争中因脚踝中箭身亡。在翻译“Achilles’s heel”这一短语的时候,处理成“要害之处”便可省去大量的解释说明,原文的意思也并未曲解遗漏,所以在特定情境下这种隐性处理是可行的。

二、文本中的隐性信息表征

隐性信息是文本中没有用明确语言形式表述的信息,虽无明确表述的语言形式,但却是原作者旨在或假定表达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想重点传达的信息,所以隐性信息同样必须翻译。在不同的指称意义、结构意义、情景意义乃至文化意义中,隐性信息可根据其表述内容分类处理,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4]

三、翻译中隐性信息的处理策略

例1: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译文:Some ofourcomradeslovetowritelong articles with no substance,very much like the foot-bindings of a slattern long as well as smelly.

原语读者一看便知,甚至不禁为原文作者这一精妙的比喻连声赞叹。但是对于译文读者来说,如果不了解旧中国这一文化现象,很难察觉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自然不能理解喻义。但如果基于指称意义层面,增加一个“like”,点明“文章”与“裹脚布”之间的比喻关系,辅之以“long as well as smelly”照应“长而没有内容”,译文读者想要体会这一比喻的生动形象便不在话下。[5]

如果原文中并未建立本喻体来阐释指称意义,译者亦可选择在译文中增添注释和说明,补充指代对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以便译文读者理解。例如,在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中,以名为差不多的角色展开话题,以“处事不认真”出发,自然过渡到“处世不认真”,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马马虎虎、浑浑噩噩之人。这一层指称意义对身处原语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如果仅完成显性信息的翻译,不加任何说明信息,译语读者必然无法理解。在此处,应如张培基先生一样,将“差不多”内含的隐性信息明示化:His surname is Cha and his given name,Buduo,which altogether mean“about the same”。

例 2:So,to quaint old Greenwich Village the art people soon came prowling,hunting for north windows and eighteenthcentury gables and Dutch attics and low rents.(O.Henry,The Last Leaf)

译文:因此,搞艺术的人不久都到这个古色天香的格林威治村来了。他们逛来逛去,为图便宜专门寻找窗户朝北的房间,18世纪的山形墙屋以及有荷兰式的阁楼。

如果直接按照原文所给的信息翻译,读者会对黑体部分之间的联系感到疑惑不解,但是如果能根据原文的结构意义将其隐含的逻辑关系明示化,再略微调整顺序,增强句子之间的衔接,意思便清晰明了。

例 3:Prior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women in novels were stereotypes of lacking any features that made them unique individuals and were also subject to numerous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the male-dominated culture.

译文:二十世纪之前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有两大特点:其一,她们的形象刻板单一,缺乏特点,因而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其二,在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下她们受到了种种限制。

从英文原句来看,整个句子并未清楚地将“feature”之意明显地表达处理,但是为了使译文更为清晰地道,我们可以在此处根据原文的情景意义把该隐含信息明示化,点明“二十世纪之前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有两大特点”,既与原文信息相符,又简洁明了。

例 4:Were it left to me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 or newspaper without a government,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Thomas Jefferson)

译文:如若让我决定,我们是要一个不允许自由言论的政府,还是要一份言论不受政府限制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杰斐逊主张精神自由,反对强加于人的任何形式的精神枷锁,因此他提倡言论自由。他认为,如果人们不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无异于行尸走肉,政府不能干涉人民的意见,只能针对他们的行动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他认为出版自由的重要性更甚于前者,因为媒体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这里的“newspaper”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报纸”,而是指“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如果不把文化意义上的隐性信息表现出来,不仅会导致原文信息的流失,还会使译文读者无法领会原文作者的思想。

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身影愈发耀眼,参与的环节愈发丰富,沟通交流的目标早已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信息互换,而是要深入对方的文化,促进两种文化的对接。因此,隐性信息的处理策略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行之有效才能提高沟通的效率,进一步向百分百交流靠拢,将一个国家的故事传至另一处,既丰富了彼此的见闻,又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猜你喜欢
原语译语显性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