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方法对高效课堂的影响

2019-03-21 16:55黄第红徐云明
成功 2019年7期
关键词:一节课自学课本

黄第红 徐云明

白山市第十八中学 吉林白山 134300

课堂教学效果收效如何,与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课之始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一节课及一章节的教学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节课都有精心的准备,平时根据课本的内容不同,可采取做有趣的实验,讲与本章节内容有关的物理学史或讲动听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时,让学生自己准备杯子和硬纸片,然后把实验方法告诉他们,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覆杯实验,当他们发现把装满水的杯子口朝下时硬纸片都没落下,水也没有撒出来时,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这时老师在讲解其中的道路,那可想而知课堂效果得有多好。

二、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要靠学生自己而不是靠老师。初中物理学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重的学科,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是物理课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中学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求知好胜希望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这些心理素质是提高自学的能力的基础。这时就需要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抓住教材的特点阅读课本

初中物理教材编写上的一般特点是:物理现象的提出;物理概念的论述 ;定律公式的建立;实例的应用等。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熟读本章节的课本内容,根据物理现象的理解、熟记有关定律概念,并掌握定律公式的演算原理及过程,熟悉相应的实验要求和操作过程。

(二)加强阅读指导

在阅读前给学生提出要求,有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带着疑问看书;有的是提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使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达到自学的目的。例如:讲到二力平衡时,可以先提出下列几个思考题:

1.两个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还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中,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物体还能平衡吗?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否一定只受两个力?

对于一些易懂的内容,要求学生全文阅读,对于一些不易懂的内容,在研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对重点段落,关键性的概念、定律进行精读,弄懂每个词的含义。

三、解决问题

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进入课堂教学,鼓励他们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解决。有些问题课内通过实验、看书可以自行解决,教师不包办代替,而给予引导点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进行检查。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议论中获得深刻认识,最后老师做准确的答疑。有些问题(或实验)课内不能解决的,则放在课外进行。

四、总结练习

总结练习是巩固知识和应用的重要阶段,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突出重点,理解有关概念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所以在讨论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小结,尽量避免教师演独角戏。例如:通过学习凸透镜成像后,有的学生归纳出像的虚实的分界点是焦点f,像的大小的分界点是2f,对于初二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归纳是很不错的了,应给予鼓励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应用自如,还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选编一些学生容易失误的少而精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一节课自学课本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