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2019-03-21 16:55凌朝华
成功 2019年7期
关键词:环节创设情境

凌朝华

田东县朔良镇宝达村小学 广西百色 531500

这些年,新课改产生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已经获得了教育界各层次人士的普遍认同。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味地灌输,而学生一味的被动学习,那么学生极易感到疲惫,继而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在适当之处提出相应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激发,继而更愿意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1]。

一、教师要创设优质的小学数学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的学习要结合一定的背景,老师在创设情境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要与小学学习内容相关

在问题情境创设的环节中,要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要具备充足的数学价值和信息量,不能走过场,与数学知识关系不大的情境都应该排除在外。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与本节课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吻合。老师在教学环节中,各项教学活动应该有序地开展,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的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出生活中的图形,然后通过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然后老师采用硬纸条和图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组成。

(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联想和思考

在数学情境创设的环节中,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分析车轮的轴为什么要设置在圆心处,让学生骑自行车时思考如果车轮的轴不在圆心处,那么还能自如的行驶吗。通过具有情境的表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圆心到圆周的距离都相等,而且半径的长度相同,这样在自行车行驶中才会非常稳定。然后老师让学生了解圆的半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圆的半径,如生活中盘子的半径是15厘米。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更加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地得到了培养。

(三)要具有生动形象的强烈认知刺激

老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结合具体的形象进行直观化的教学,充分地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完善的学习情境,从而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这节内容时,老师可采用一支粉笔、一盒粉笔让学生了解“1”的含义。

二、教师要在探究的环节中激励学生自主创设

(一)激励学生进行设想和尝试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已学过知识的复习,然后引导学生尝试性地解答新的问题。这时学生在认知环节中会产生一定的冲突,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例如在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讲解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配物品,在等分的基础上,学生会发现还会有多余出的物品。

(二)练习前先估测

在进行作业练习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结果进行猜测,然后再进行解答。在计算中,老师让学生对结果进行验证,对猜测的结果进行对照,会使学生在计算的环节中产生一定的悬念,学生在推断和计算的环节中就会构建出更多的机会。

三、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优化策略

(一)把握自主创设的尺度

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环节中,要完善数学知识的重组,对知识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改造,结合学生的基础和思维能力。[2]在进行数学情境创设中,应该把握好适度原则,问题的探究应该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相适应。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基础性质”讲解中,老师不仅要分析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应该讲述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原理,使学生在学习中归纳和总结。

(二)完善主体创设的基础

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环节中,学习的主体能动发展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在创设情境中,应该针对全体学生的水平来进行,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发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针对数学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完善数学规律的总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完善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

猜你喜欢
环节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