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9-03-21 16:55崔兴梅
成功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实效性新课改

崔兴梅

晴隆县学官民族中学 贵州黔西南 561400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但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物学教学始终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近年来,新课改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这就要求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这既需要生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综合素质,同样也需要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1]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生物课程教学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主旨,在教学方法上需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

一、“教”的充分准备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一是教师自身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准备。教师是所有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其教学能力及水平既关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关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质量。因此,为确保生物教学取得实效性,教师需首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做好教学知识的储备。

二是课前教学的充分准备。在开展课堂教学前,一方面教师需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需把握准备,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知道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确保学习效果。

二、以良好的教学方法,促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现

(一)以情景教学的创设,促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与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同,新课改要求生物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而情景教学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其深入思考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或者是生物模型及标本,创设一个学生可以感知的学习情境。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几株稍微变焉的蚕豆芽浸没于一杯品红溶液之中,引导其观察蚕豆芽根部发生的变化,并借此导入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并在问题中学习新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见证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以“授人以渔”,促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现

作为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的是“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需引导和帮助学生学懂、学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教学目标为立足点,明确教学任务。教师首先需对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研究,并理解其要义,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要点,编拟教学提纲等,以确保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向作用。

二是围绕教学目标,高效落实课堂教学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以充分调动学习参考教学为出发点,通过课堂抽问、学生讲题等教学方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预习情况,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课前做好预习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积极思考中解决问题;教师针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学习目标及应用的内容,要做为重点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讲解。

三是设计的练习要以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为基础,通过练习将教学内容、指导方法等具体化,以此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注重章节练习,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验;通过专题练习和综合练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同时,注重教学中的启发性教育和引导,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已掌握的信息反馈情况,做好学生的答疑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答疑是弥补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学生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疑难及问题时,教师需对学生学习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施以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这样的教学既兼顾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又兼顾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通过施以集中辅导和个别答疑等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学生产生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答疑释惑,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习能力。

综上所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实际教学中给予高度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真正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保障。

猜你喜欢
生物学实效性新课改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