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综述

2019-03-22 05:38魏丽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堂

魏丽琴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教学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和途径,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根本,而改变以往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翻转课堂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知识的吸收及消化;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传递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课堂变为知识内化的环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虽然近年来关于“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不断开展。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年增加。但是,如何在这些课堂教学模式下,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缺乏真正深入系统、具有指导性的实践研究。

该文旨在探讨翻转课堂模式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教师角色的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教效果的关键。

1 翻转课堂与高效教学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能够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手段,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对教师而言,教师由单一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于课堂的高效教学,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刘立明(2003)认为,国外学者对高效教学的界定主要分为描述式和流程式界定两种。描述式界定以美国学者默赛尔为代表,他认为高效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教学结果为评判依据,若教学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自信且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则此类教学是有效的。后者则采取流程图的形式对高效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产出等角度界定高效教学。

国内学者对高效教学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陈红(1998)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即沿用经济学的效果、效率、效益的概念来解释高效教学。他们认为,高效教学是高效果的教学,有效益的教学,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是高效教学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姚利民(2004)在其博士论文《有效教学研究》 中对高效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课堂教学高效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是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教学的本质。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必须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我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产生颠覆性的变革,它正在改变我们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我们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育技术,从不同的视角积极主动地探索信息革命下如何进行教育变革,如何在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信息化社会的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知识人与知识人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必将引起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受到挑战。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教育关系的变化 (张福涛2016:33)。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必须适应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

一般认为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

传统课堂通常是教师以书本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主要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内容。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沟通少,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网络信息如此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一味地只是关注教材,拘泥于课本的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百科、搜索引擎等技术工具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丰富学习资源,进行知识的无限延伸拓展,而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己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等。翻转课堂促使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到以能力培养为主,从课堂学习为主到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转变(张福涛2016)。这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环境的转变。

3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角色的改变

“翻转课堂” 从2007年开始提出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它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 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开辟出课堂时间来为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转变。刘学军(2017)指出,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出发点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处在主体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交流的向度和性质是单向度的控制型。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学习任何东西,教师不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进行知识传授。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互动,并引导学习如何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大致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冯文婷(2018)提出,课前阶段主要指教师设计教学视频信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课中阶段包括教师引导深入探索新知识,学生相互合作学习;课后阶段主要为教师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和评价。

张熊飞(2015)一文中指出,教和学的人际和谐,是学科教学系统中一切和谐的基础。不管以何种形态出现的所有教学活动,皆包容在教与学的基本关系之中。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对教师“主导”作用进行彻底的批判。“主导作用”实质上是强调教师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绝对权威,是主宰教学过程的。其结果就造成排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1963年就明确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师要善于引导启迪”,并且在1983年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善于自学,绝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绝不贬低教师的尊严”。相反,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是淡化了,而是对教师的作用要求反而更高了。教师的角色要从“主导”变为“引导”。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要立足于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要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一方面,要批判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陷入学生中心论的泥坑。如何引导、如何将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结合,教师如何更好地设计课堂,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耿杉(2018)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应试教学”到“自主学习”的过程错综复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的习得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合理有效的介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该文结合美术专业特性, 从专业知识系统化整合、专业教学的时空延展、课外专业学习模式、形成性专业评价标准等方面, 分析了教师对高校美术专业新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

4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效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吴朝红(2019)一文中提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并且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之内掌握最多的知识,发展的能力最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彻底。因此,要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核心在于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业上是否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笔者认为,课堂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高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高效教学的目标。教是为学服务的,对应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教要有启发性;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张福涛(2016:38)指出,翻转课堂中,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借助观看微课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实践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聂玉景,马立武(2016)提到,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按照班级或同年级平均水平和接受速度来决定授课节奏,忽视了个体接受方式和接受速度的差异。该做法可能会削弱部分学习者的积极性,抑制其学习兴趣。而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来到课堂是为继续学习,或者证明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目标,在充满激励和互动的情景中,学习者会变得主动,教师能够根据课外翻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者的差异准确地对学习需求做出及时回应。翻转课堂学习可以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评价标准不是识记和理解量,而是能够主动运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既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出现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信息技术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课内外时间如何运用进行重新安排,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实习成效。如何真正处理好教学与学生的关系,促进教学相长,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